中概股最近發生了很多事:先是瑞幸自曝財務造假,事涉22億人民幣的虛假銷售額;緊接著4月7日,愛奇藝被指涉嫌虛增營收和誇大用戶數;同時“好未來”自曝員工誇大銷售數據和製造虛假合同,目前該員工已被警察局拘留。
六天時間,三支中概股中槍,再加上渾水在1月爆雷了瑞幸之後,2月“跟誰學”也遭到做空,被指2018年虛增74%淨利潤還刷單。前天我和幾個朋友正好聊起此事,想說幾個想法:
第一,因為瑞幸,一段時間內,中概股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來自美國市場的質疑;第二,接下來會有很多中概股公司開始自查;第三,對於投資者,短期內,中概股會有比較高的風險;第四,真的不要有太多僥倖心理了。
因為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間點做空瑞幸?
但其實,如果你對對沖基金行業或是金融服務行業有了解,你就不會問這個問題。因為這種不在桌面的調查與反調查,其實非常“常態”,過去十年,它一直在發生。而且像做空瑞幸的這些機構,無論是食物鏈的上游還是下游,在中國,都已經“生根發芽”。
我知道這一些,是因為:
2011年的11月,當渾水正在華爾街做空分眾傳媒時,我正好在國內調查渾水和渾水的創始人卡森·布洛克。
這可能是國內有關渾水最早的報道之一了。因為2011年底,距離渾水研究機構成立,才不過一年時間,不僅中國市場對渾水陌生,而且,美國市場也不熟悉。2011年的7月,《經濟學人》發表《紅旗崛起——渾水背後的男人,中國上市公司的災難》一文,是西方主流媒體對渾水的第一篇報道,它對渾水創始人和渾水的商業模式進行了大討論,結論是:神秘兮兮。
渾水研究創始人卡森·布洛克
我們來看一下九年前我對渾水的一些調查結果:
第一,渾水在中國的信息中轉站是:上海。
第二,渾水在中國做調查的平臺是布洛克在中國的私人公司:倉寶閣倉儲(上海)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8年10月14日;註冊資本:100萬港幣;股東發起人:香港Love Box Storage Limited;法人代表:Carson Cutler Block。(我剛才重新查了一下,法人代表和註冊資本已變)
第三,布洛克行蹤神秘,部分原因是:他收到過“死亡威脅”。
通常,他只在香港和美國走,但從不透露具體位置。而渾水除了布洛森外,沒有全職僱員,而是大量僱獨立承包商進行傳統或非傳統的調查,然後,向對沖基金銷售研究報告。當然,2015年的時候,布洛克也組建了自己的對沖基金。
第四,做空分眾的調查方式:
2011年底,分眾遭遇渾水狙擊,一份80頁的做空報告,讓分眾傳媒股價一夜之間跌去39%,15億美元隨之蒸發。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渾水調查分眾的方式,也和做空機構調查瑞幸的方式類似。
布洛克本人在上海的私人公司,在做空分眾前,發佈了大量與LCD廣告有關的招聘信息,包括LCD廣告客服高級經理、LCD廣告銷售總監、LCD廣告樓宇巡視專員、LCD廣告媒介調度、樓宇巡視專員等等,與分眾傳媒業務及調研分眾報告出爐的時間基本相符。
第五,調查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來了。
其實,就在渾水狙擊分眾之際,另外也有美國對沖基金在給中國的調查機構派單,目的是:針對渾水在中國的第六次出手(指做空分眾),做盡職調查DD。
這些調查內容包括:渾水有關分眾的一系列報告質疑是否屬實;江南春針對渾水報告的回應是否合理。而上述對沖基金做調查的出發點是:可能借此“做多”分眾。
所以做空機構背後,其實是一整條的金融服務產業鏈。在這條食物鏈的上游,是美國的做空機構;下游,是中國的各種調查/研究機構。而這一切,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
另外,2010年-2012年,其實是中概股的至暗時刻。
這是有原因的,包括渾水為何是在2011年崛起,包括渾水背後一系列紮根於中國本土的調查機構。他們,統統是時代的產物。
實際上,2007-2008年以前,美國的操盤手包括對沖基金等機構,更多是做多中概股。而當中國概念股很火之後,唱多反而獲利少,做空行為開始增多。
這裡,沒有變化的是:商業調查在美國非常成熟,但對於美國對沖基金來說,中國市場又遠又神秘。當然,也充滿虛假信息。而有變量的是:
隨著大量VC/PE進入中國淘金,為了上市,在一級市場,所有相關的金融環節都在一條利益線上,但出現了二級市場之後,有些基金和調研機構就開始利用遊戲規則反向操作,揭露早已知曉的問題或是進一步調研揭露問題進行謀利。
所以你會看到,在2010年左右的中國市場,一大波紮根於中國本土的調查機構應運而生,他們是“類渾水”們隱秘商業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兩者既是同行,又互為潛在客戶,即可能是獨立調研公司,也可能叫風險控制公司。他們在當時共同造就了一箇中國新崛起的生意,那就是:中國隱形商業調查機構的藍海生意。
最後再說一句:在美國,做多或者做空,是常態行為。
美國市場上一種聲音認為:做空機制的存在,能夠使市場監管更有效。因為這意味著:上市公司除了面對SEC的例行監管之外,市場上還有無數做空機構會通過發現公司財報中的漏洞和會計欺詐手段提起訴訟,獲取賠償。
有數據顯示:美國在1995年至2002年間做空者發現的惡意會計手法,比SEC發現的總和還要多。包括最早質疑安然公司財務欺詐的人物,就是一位對沖基金經理。
而在中國,調查與反調查,其實也非常“常態”。只是瑞幸這個“雷”實在太大,驚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最近好多疑問是:中概股的另一至暗時刻來了嗎?應不應該害怕?其實最好的答案,就像傳說中此次做空瑞幸的調查報告原作者——雪湖資本——的CEO馬自銘剛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話:
“(好的中概股公司)專心、誠實地把自己的主營業務做好就可以了,完全不用理會境外做空機構的無端騷擾。”
如果稍微修改一下這句話:如果你有問題,那麼其實任何時候都有風險;如果沒有問題,那麼其實任何時候都沒必要恐懼。
摘編自:硅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