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這個五一,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馬不停蹄地追尋遠方,還要兼顧一下自己的靈魂呀,暖暖的陽光,帶著自己喜歡的人去電影院來一次情緒的陶冶也是不錯的呦!

小編這兩天受朋友推薦,去影院看了一下《何以為家》,昨天胡夏唱的主題曲還上了熱搜。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悲情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黎巴嫩國家社會底層的一家人的生活,以小男孩的視角觀察生活著的世界。很多人說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不如不生,的確如此,即便家徒四壁,即便自己連個身份都沒有,即便吃了上頓沒下頓,男孩的父母還是選擇一如既往的生孩子,孩子被生下來之後呢?苟且偷生,稍大點就要扛起生活的重擔,去雜貨店打工,做各種收入微薄的小工,穿梭於各個街道,面對已經步入青春期即將要嫁給30多歲的雜貨鋪老闆的妹妹,小男孩極力反抗,卻仍不能救妹妹於水火,悲傷的男孩逃離家庭,離家出走,遇上了帶著兒子的單親媽媽,這位單親媽媽為擁有一個身份拼盡全力卻被抓進監獄,無奈男孩帶著小弟弟艱難度日,可最終不得不將小弟弟賣給了惡人,換得偷渡他國的機會,卻在回家取身份證時得知自己根本就沒有身份,並且得知妹妹因懷孕逝去的消息,憤怒的男孩拿著一把刀衝出門找雜貨鋪老闆算賬並刺傷了他,因此進了監獄,監獄中的男孩想方設法控告自己的父母,理由是,他們把自己生了下來。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這麼多年來,我們總是在接受一種感恩父母的教育,我們要感謝父母,因為她們給了我們生命。可是,你知道美國人在課堂上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嗎?他們雖然也教育孩子感激父母,但同時也會傳達,父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體會酸甜苦辣,父母感到抱歉,而且父母也會謝謝孩子能成為他們的孩子。

孩子,在這些底層人民看來,似乎是一種勞動力,是賺錢的工具,他們之間不能說沒有親情,但更多的是這些孩子身上的利益,為家庭做的貢獻。所以,即便生活窘迫,也要生生生!似乎把改變生活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個孩子身上!

如果不能為孩子負責,那就請別帶他來到這個世界,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來這個世界轉一遭的。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男孩是施害者,更是受害者,男孩的父母是施害者,同時也是受害者。正如母親說的那般:你們這些有身份證的人做夢都不會想到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如果你是我,也許你早就上吊自殺了!

或許,我們應該透過表面去探索深層次的原因,比如,這些沒有身份的人為何不能擁有一個身份,如何給這些沒有身份的人一份相對穩定的生活!

其實,自始至終,他們追求的不過是能夠活著罷了!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