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哪篇詩讓你感覺身臨其境?

人生一杯老酒


不能把讀者帶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讓讀者從自己的再創造中得到美感、和滿足感,肯定算不得好作品。能流傳到今天的唐詩,不管哪一首,都是能讓讀者聲臨其境的。當然這也與讀者個性、認知、悟性、品味和欣賞角度和習慣有關。

讓我們看看下面這首,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寫的是人在旅途艱辛和想到故鄉時內心的失落。

大意是,馬身上的鈴鐺響了,早早的就要出發了;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在家待著多好;雞鳴四起,茅草破店,天上的玄月;薄霜覆在石板橋上,橋上留下清晰的腳印;山路上落滿槲樹的葉子,老舊驛站的牆襯托著白色的枳實花;想起了夜裡夢見的杜陵老家,池塘裡有那麼多鳧水的野鴨。

這樣的場景讓我們不由的想到我們都有過的經歷——“報團旅遊”;真的可以和“雞聲茅月店,人跡板橋霜”有得一比。一大早,導遊的吆喝聲,簡陋的農家院,天上還沒有西沉的玄月;走在不熟悉的山路上,被凍得瑟瑟發抖……這算不算身臨其境呢?

這應該是唐詩中教科書級別的一首,後來的歷朝歷代都對這首詩有極高評價,特別是“雞聲茅月店,人跡板橋霜”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最有心得,最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是,宋朝大詩人梅堯臣對《商山早行》中“雞聲茅月店,人跡板橋霜”的評價,“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他認為最好的詩就應該寫成這樣。不僅他認為這樣,後來好多喜歡詩的人都認為好詩的標準就應該是這樣的。


簫歌隱隱


問:唐詩中哪篇詩作讓你感覺身臨其境?

答:

《涼州詞》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翰

唐朝以後,邊塞詩絕矣!

用最昂揚的姿態描寫最沉重的話題,

唯唐一朝!

上圖為出土的夜光杯

老一套,先聊聊詩的白話意思。

第一句:開篇描繪的是一場五光十色、呼之欲出的盛宴——甘甜爽口的葡萄美酒斟滿晶瑩剔透的夜光杯,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把酒高歌……瞬間把人帶到邊陲涼州軍營大帳的豪飲之中,如同身臨其境。

上圖為敦煌地標——反彈琵琶

第二句:一種解釋是,剛剛舉杯不久,馬上傳來琵琶的催促(古時琵琶多半是在馬背上彈奏的,不同於今),前方傳來軍情,我們即將要出發;另一種解釋是,酒宴上歌姬們彈起歡快急促的琵琶助興催飲。結合全詩意境,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一種解釋。這是轉折之筆,畫風微變,目光由軍營大帳琳琅滿目的酒宴之中,轉至帳外,也為後續做好鋪墊。

第三句:由於琵琶聲的催促,將士們的心情亦隨之大變,熱鬧歡快變成了緊張激昂。烘托出了軍人們的無奈——看來這酒是無法再喝下去了。雖然軍令如山,但面對生死未卜的前方戰事,催者自顧催,飲者卻自顧飲,假使沒有倒在殺敵蕩寇的戰場之上,而是醉倒在了這沙場之上,還請諸公莫要取笑啊。作戰之前飲壯行之酒,自古有之……此句即將牽引出最後一句,吸引人們不得不繼續讀下去。

第四句:古往今來,在刀光劍影的搏殺中,在金戈鐵馬的鏗鏘中,在鳴金擊鼓的迴響裡,有幾個良人回到故鄉?

全詩即悲涼沉鬱,又雄壯豪邁。讀罷後,洗心滌魄,蕩氣迴腸,餘音繞樑三日而不絕。《唐詩別裁集》雲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明代學者王世貞更言其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再到唐朝,歷代帝王都未放棄經營西域,國防戰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覺得是因為西域有太多的好東西:葡萄酒、夜光杯、千金裘、汗血馬、木琵琶……

蠻人垂涎天朝之博,漢人遙望西域之奇,歷來攻佔殺伐不斷。在此環境之下,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邊塞詩人,如王翰、王之渙、王昌齡、王維、岑參、高適、李頎等,唐以後,國力漸衰,鬥志不再,遂邊塞詩亦絕矣!


楚襄蠻


驊騮駿馬馳騁疆場快意人生——鐵血男兒夢

唐詩一直影響著中國文學的走向,後世很多詩人都是在唐詩的基礎上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唐詩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通過信手拈來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或普通的風景,卻能營造出一種唯美的意境被後人津津樂道。

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的詩句真是太多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描述酒後的酣暢淋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描述冬日中的慵懶,餘味無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令人感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看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葉扁舟,人在船上,感受風在呼嘯,潮在湧起等等舉不勝舉。

令我有強烈身臨其境之感的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古詩作品《出塞二首其一》,詩文如下: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這首詩抒寫自信、進取、開拓為特徵的傳統尚武精神,風格剛健、清新。

字面意思:將軍騎著剛剛裝上用白玉裝飾馬鞍的戰馬出征,到戰鬥結束的時候天已經很晚,戰場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頭上催戰的鼓聲仍在曠野上回蕩,刀鞘裡的鋼刀血跡還沒有幹。二十八個字就把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這首詩描寫勝利不在於字面,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把將軍的颯爽英姿,得勝而歸的風貌寫了出來。還有一層詩文中隱藏的意思,那就是剛剛結束的戰鬥是激烈地殊死對抗,戰鬥十分的血腥殘酷。“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將士們剛剛經歷過的慘烈戰鬥場面躍然紙上。

“驊騮駿馬”是再好不過的馬了,還要給它配上華美的白玉鞍橋,可以想見這馬上將軍的威風;這樣英武的將軍手持“金刀”奮戰沙場,身披月色,鏖戰而歸。這樣風度軒昂、勇武不凡、充滿自信的將軍,既是詩人心目中矢志抗敵、無時無刻不意欲拼搏戰場的心靈寫照,也是每個血性男兒的夢想。這是堅定的愛國者從耿耿赤心發出的雄壯的吶喊,這種精神在一代一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