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為什麼我掉秤了,還這麼胖?

為什麼我沒吃多少,體重又增加了?

為什麼我剛恢復飲食,就反彈這麼快?

......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相信很多減肥的朋友都遇到過上面的難題,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會用體重數量來衡量一個人的胖瘦,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並不是小基數的體重數量就意味著好身材,相對於觀察體重,體脂率更能反映身體曲線和身體素質的狀況。

體脂率是人體脂肪總重量在人體體重中所佔的比例,不管你是要減肥還是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都有著的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什麼是體脂率

外行看體重,內行看體脂率。當你走進健身房,一個專業的健身教練,一定會先測你的體脂率。

然後確定你到底胖在哪裡?需要減肥還是塑形還是增肌?這些都需要用體脂率這個數據來做參考。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不同體脂率對應著不同的運動方案,只有在科學的運動情況下,你才能更好的獲得自己想要的瘦身結果。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正確的體脂率測量

成年男性

參數a=腰圍(cm)×0.74 參數b=體重(kg)×0.082+44.74

體脂肪重量(kg)=a-b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成年女性

參數a=腰圍(cm)×0.74 參數b=體重(kg)×0.082+34.89

體脂肪重量(kg)=a-b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其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輕易就找到兩個體重相當,但肥胖程度差別很大的人,這是因為他們的體脂率不同。

由於個體差異,不同身高與年齡的人各自對應的理想體脂率是不同的。

同樣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體積比肌肉大很多,我們減肥,其實就是減脂。

體脂率與肌肉率共同影響一個人的身材,體脂率是影響身材胖瘦的關鍵。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就男性而言,30歲以下14%-20%是正常的範圍,而30歲以上正常範圍則變化到17%-23%。

而對於普通人而言,10%-18%是理想範圍,但健美運動員的標準則是4%-9%。

二、如何測量體脂率

不同的體脂率對身材的影響有多大。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通過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圍度測試,可相對精準地測出體脂率,會有2%的浮動。

準確測量圍度的方法:(1)大腿圍:兩腿分開與肩同寬,用力均勻地、平行地站立,然後在大腿根下3cm處水平地(呈橢圓形)進行測量。

(2)小腿圍:站姿,體重均勻分佈在兩腿上,用皮尺量出小腿肌肉最粗處的圍度。

(3)手臂圍:直立姿勢,手臂伸直下垂於體側、皮尺沿上臂最粗的部位繞一週,量出放鬆的手臂圍。

(4)腰圍:直立,手臂微微彎曲時手肘的位置就是腰部的理想位置,一般在最細的地方。

測量時,腰部保持正常姿勢,暫停呼吸,在肚臍上方最細部位測量即可。

此外要注意的是,體脂率測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算法對於體脂率的計算結果也有不同的差異。

無論是哪種測量方法,為了儘量減少測量所帶來的誤差,每次測量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每次體測的時候,身體情況和測試時間差別不大,比如每次都是空腹測量,或都是休息日測量。

每種方法之間都存在一定量的誤差,所以大家該關注的是一段時間內體脂變化的整體趨勢。

別隻盯著體重,你真正要關注的是“體脂率”

另外,還有個體差異的存在,拿自己的體脂率和別人比較、或者和所謂的“標準”比較,都沒有太大意義。

體重增加不代表長胖,減肥是減脂不是減重。而一味的追求低體脂率,也會危害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