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危機,囤貨是人們的一大“法寶”。

每次囤貨潮,看人們囤得那個波瀾壯闊,走過路過不排個隊似乎都對不起大家的執著。

原本以為,囤貨是中國人繞不過去的一個槽點,卻沒想到外國人勢頭更甚。

這次疫情引發各國的囤貨潮,這些天我們也見了不少。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所以別花費力氣爭論是中國人愛囤貨還是外國人愛囤貨,這就是人類共性。

今年1月底,“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初步研究結果經媒體報道後,各地跟雙黃連有關的藥品被一掃而空。

專家們紛紛提醒,普通人請勿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運用中醫中藥,脫離辨證論治均不準確,瘋搶很快被證明是一場鬧劇。

跟搶雙黃連同步進行的,是搶口罩。由於迅速缺貨,搶購也迅速終止。

隨後,食品短缺的恐慌也一併襲來,城市裡的人們把超市的蔬菜一掃而空。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近期由於中國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越南宣佈禁止大米出口,囤大米又成為新熱點。

實際上我們不缺蔬菜,也不缺糧食,我國的糧食儲備足夠14億人吃三年,從越南進口的大米也只佔國人食用的較小比例,各種官方的民間的機構和人士做過分析,不再贅述。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因正常需求而購買一樣東西,是日常消費行為。

正如你說家裡的廁紙用完了,買個一條十卷,再正常不過。

囤貨已不是正常需求,而是一種受到外界誘導和刺激之後的非理性行為。

你買下可用一兩年的廁紙,說那是我的正常需求,是說不過去的。

又比如你買了一年的米,說反正都要吃的,那就是等著讓它壞掉的節奏。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一種行為有沒有問題,看它可不可以複製,比如,生兒育女是可以複製的。

不能複製的,肯定是有問題的,比如囤貨。

因為任何商品都不是無限供應的,如果迅速被一部分人囤積,短期內其他人將無貨可買。

造成他人的生活不便,已不是市場行為的問題,而是社會秩序的問題。

儘管你口口聲聲說,別人不買,我買了,何錯之有?

但這話連你自己都不會信,實質上是你搶奪了大家的購買權。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在疫情危機時刻,有些人嗅到了所謂的商機,提前搶購了大量防疫必備物資,甚至買光了周邊商店的庫存,準備著大發一筆橫財。

這些人被稱為“有頭腦的人”,但這種頭腦,已突破了民生底線。

當然,對於很多普通個人來說,他們的囤貨行為跟這些人是沒法比的,無論是動機還是力度。

普通人的“樸素”想法,是保障自己的生存。

但由於信息來源渠道、準確度跟那些“有頭腦的人”不在一個層次,普通人要不撲了個空,要不就是被忽悠了一把,而多數時候是後者。

本來想的是囤點貨應對危機,卻不料,要不是假危機,要不就是假的應對方式。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比如前些年的“囤鹽”,以及前一陣子的“囤雙黃連”、“囤大米”。

作為普通老百姓,真沒怎麼“成功”過。

想想當年的大媽們守著囤滿一屋子的鹽,吃不了又賣不回去的時候;

想想這一陣子人們在家中堆了幾百上千斤大米,預計吃上一兩年到變味了都不捨得扔掉的時候……

這種唏噓,你可曾看到?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儘管非理性的囤貨不可取,但責任卻不能由普通大眾自己完全承擔。

各種謠言,各種信息不對稱,在如今的社會實在太普遍。

不是每個人都受過良好教育,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清晰的思路。

即使受過良好教育,受制於專業和知識面的限制,對於某些問題也無法準確判斷。

人被鼓動起來之後,常常無法獨立思考,剩下的就是不想被落下的盲從。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當身邊的人都準備去做一件事情,你說自己完全不緊張是假的。

但越是這種情況你越是要保持冷靜,你必須明白,安全感不是這樣來的。

當然,政府和有識之士應該承擔起更多安撫和釋疑的責任。

比如這一次口罩危機,大家想買買不到的時候,一些專業人士分析口罩產能,疫情走勢,斷定口罩供應很快會上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而一部分人在口罩供應逐漸上來的時候,依然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囤貨,完全是前期心理壓力的一種慣性延續,該及時調整了!

大眾常認為,政府和專家只是不想引起恐慌,他們的話不一定是真的。

但卻沒想到,不引起恐慌本身就是在維護大眾的利益,失控才是災難的開始。

保證每個人都有可用的生存物資,才能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後續才有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歸根結底,許多作為個體的人還是想著自己先搶到好處,但經歷過這次疫情,每個人應該更能看清問題。

在危機之下相信政府,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才有能力控制全局。

你不信,不配合,令各種資源擠兌,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一個穩定有序的社會,生產和消費應處於基本平衡的狀態,供不應求和供過於求都會帶來問題。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危機來臨時,任何人都不能獨善其身,這次疫情即是明證。

即使你有足夠的防疫物資,保護了自己,但別人沒有,你依然不安全。

所以,疫情下的慈善,顯得高尚且極具智慧。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在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一些國家對中國捐助抗疫物資,在全球化日益緊密的今天,無疑是助人助己之舉。

而如今中國對疫情嚴重國家的援助,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我身邊,也不乏各種慈善行為。

兩個多月前,在最缺口罩的時候,跟我同城的趙女士,給曾經和現在住的幾個小區的所有住戶免費派發口罩,贏得了大家讚許。

我的一位朋友,聯合某慈善組織,第一時間給湖北疫區捐了上萬只口罩。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受種種義舉啟發,我和太太做了一次口罩資源對接的義工。

我們輾轉聯繫到貨源,並統計好了同城數百個急需口罩的家庭,其中過程不乏繁瑣之處。

我們的原則之一,直接對接,分文不賺;原則之二,確保每個人訂購的數量都在自用範圍,杜絕囤貨。

這並不是慈善,我們只是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讓需要口罩的家庭安心度過一段時間。

如果囤起來賣高價,或者直接賣給一兩個同樣囤貨待賣的商人,來錢又多又快,但相信發國難財是你我皆所不齒的。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真不是什麼多高的口號,也不是多難的事,想通了自然明白。


囤雙黃連囤口罩囤大米,愛囤貨的人,缺的只是安全感麼?

把東西留給更多需要的人,也是讓自己處於一個更穩定、安全的環境。

像遇到世界末日那樣瘋狂囤貨的人,要想想,若世界末日真的到了,你的一切行為何嘗不是徒勞?

每次危機考驗著我們的道德、心境,也考驗著我們的判斷力。

請相信眾志成城的我們,有能力度過每一次危機。

跟囤貨說再見吧!


-END-

——關注原創頭條號“說來話不長”,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