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治不了拼多多的心病

誰都沒有想到,有一天黃崢會與黃光裕歃血為盟。

黃光裕被捕的2008年,黃崢才從谷歌辭職創業,做起手機電商的行當,兩個生命軌跡毫無交集的男人,因為一次投資站到了同一個戰壕。

2020年4月19日,拼多多發佈了首次對外戰略投資消息:認購兩億美元的國美可轉債,票面年利率為5%,持有期限為三年,倘若最終行使轉換權,拼多多將獲配12.8億股國美新股份,約佔後者發行轉換股份擴大後股本的5.62%。

一言而蔽之,拼多多與國美今後將進行資源互換、服務共享。

不過,對拼多多而言,上述動作依然無法改變自身的三大痛點:假貨橫行、人均消費額低與物流存在短板。

藥苦未必能治病。

打假還是假打

拼多多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假貨 剪不斷理還亂,迄今也難以劃清界限。

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量為49500多條,多數都牽扯到假貨、涉及口罩、服裝、食品等各個領域。

上述行為就連黑貓投訴官方也看不下去了,2020年4月15日發表了《拼多多遍地都是假貨》的文章,質疑拼多多縱容商家兜假售假。

“最近一次碰到兩次欺詐,作為假貨出口平臺拼多多罪孽深重。”一名投訴編號為2204298411的消費者憤怒地指出,“拼多多的店家已經是公然賣假了,拼多多這個假貨平臺沒有希望了,看來應該跟渾水聯繫一下舉報舉報。”

消費者舉報拼多多平臺公然售假無人管

不但低價商品假貨氾濫,高價商品也有這個問題。

有消費者表示,在拼多多店鋪(小小鞋客棧)購買了一雙價值513元的NIKE AIR FORCE 鞋子,店鋪標明為正品NIKE,而收貨之後通過得物APP鑑別為假貨。

事實上,拼多多也制定了打假機制,一度也引起輿論關注,然而多數時候該機制似乎處於缺席狀態,從而飽受公眾的質疑。

與國美合作,自然可以獲得可靠的正品來源,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觀拼多多的形象,但無助於解決假貨問題。

畢竟,在黃崢心中對假貨的定義與世人不同:“今天其實是把山寨問題和假貨問題混在一起了,當輿論進一步提高的時候,把所有問題都變成了假貨問題。”

尺度都歪了,又能有多大的指望呢。


看似強橫實則“虛胖”

假貨之下,是拼多多的“虛胖”問題

拼多多的活躍用戶已增長至5.85億人,上方的天花板越來越清晰,未來重心從吸引增量到挖掘存量是大概率事件。

譬如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的獲客成本已經上升至190元,而2017年底這個數值還僅為9元,兩年之久獲客成本增長了20.11倍,這意味著拉新越來越難,所耗的資源越來越大,邊際效應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資本市場對拼多多的活躍用戶增長已出現了“審美”疲勞,後者亟需換一個新故事,然而“雙黃連”的故事並不吸引人。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

當前,一個危險的信號是拼多多的人均消費額與體量不匹配。

公開資料顯示,最新人均消費額,阿里巴巴為8756.88元,京東為5760.77元,拼多多為1720.68元。拼多多體量是京東的1.61倍,人均消費額卻只有後者的29.87%,究其原因為客單價低、復購率低。

國美的家電貨值高、毛利高,可以為拼多多貢獻較高的GMV,從而拉高人均消費額,這也是為何數碼會成為拼多多補貼的重點。

然而,拼多多的基本盤在下沉市場,這是一個價格敏感型市場,能否如拼多多所願接受客單價高、貨值高的商品,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畢竟,國美在縣域店佔比為39.43%,可收入佔比僅為 7.07%,早就在探索下沉市場上吃足了苦頭,搭上一個拼多多又能有多大的改善?


物流恐成“資金黑洞”

拋開“虛胖”不談,拼多多還有一個無法迴避的痛點:物流。

物流是電商的基建,對電商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阿里巴巴組建了菜鳥網絡,聚攏了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京東打造了京東物流。

毫無疑問,拼多多在物流領域存在短板。

“外界傳聞誕生印尼、在中國快遞市場快速崛起的極兔,為拼多多的嫡系,但雙方並未股權關係、也未得到公開承認,撲朔迷離的關係折射出拼多多對掌握物流渠道的渴望。”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稱。

如今,拼多多得償所願,共享了國美旗下的安迅物流。

國美創始人黃光裕

公開資料顯示,安迅物流成立於2013年,擅長中大件物流,2016年有消息稱國美將拆分安迅物流,並計劃於2018年獨立上市,但最終無果。

不過,安迅物流與菜鳥網絡、京東物流不是一個等級的,無論是市佔率、知名度,還是網絡佈局、物流中心建設,都差了不止一個身位。

而要進行追趕、匹配拼多多自身的包裹量,就不得不大手筆持續投入,需知京東物流一虧12年,一度令劉強東公開表達不滿。那麼問題又來了,拼多多與國美雙雙處於鉅虧狀態,拿什麼去長時間支撐一個龐大的物流體系?雙線作戰之下,又如何確保不會顧此失彼?

拼多多的未來,充滿不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