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柴静:“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意倾其所有,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安。”

这是前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在其书《看见》中的一段话。

在人们的印象中柴静更像一个符号,中国问题的探寻者,揭露者,带着她的尖锐锋利守卫迟来的正义,所以当公众得知柴静将自己的孩子生在了美国时,有人愤怒了,认为柴静欺骗了大家,辜负了大家所有的信任。其实,抛开主持人、央视记者的身份,柴静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女儿、妻子、母亲,她不仅会为弱者伸张正义,也会因为家乡山西环境的问题,而担心自己的家人受到影响,想把他们接到北京居住。她也会担心、害怕与恐惧,正是因为她和普通人一样有这样那样的软肋,所以当她不顾生死选择深入非典一线病房、乔装打扮到各地调查挖掘真相的精神,才显得那样难能可贵。


柴静:“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那些被上级评价 “你简直矫揉造作不可忍受”的日子

柴静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一个普通的家庭,按柴静自己说法,家里甚至有点贫困。1992年,16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读中专,1995年毕业时,恰好逢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了。1995至1998年,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这个电台节目没有任何的收入,但是柴静依然毛遂自荐,只因为她喜欢做这个节目的状态。1998年她又选择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主持《新青年》。 直到,2000年还在湖南卫视“新青年”当主持人的柴静,接到央视新闻评论部的一个电话,希望找她合作一个节目。当时二十三四岁的柴静,并不知天高地厚,带着满满信心初入央视的柴静慢慢发现自己的信心在迅速土崩瓦解,自己洋洋洒洒写的第一篇稿子,得到的回答就是,这个……你要不先回去休息吧!连夜辛苦制作的第一期关于剖腹产的节目可以说是以惨败告终。曾经在主持岗位挥洒自如的柴静,一上演播台便觉得哪里都不对,不会说话了,不会写东西了,全身散发着失败者的味道。每次片子需要重录的时候,都是深更半夜把其他工作人员叫回演播室,灯光、摄像后来都选择不吱声,录完节目后的柴静都是独自走回家去,满心是对他们的愧疚。台里的前辈也曾善意的提点,柴静意识到江湖上的小女生,以前那点华丽的水秀功夫,上阵杀敌时一概用不上,只能老老实实蹲马步,照猫画虎。她不断翻看中外她觉得好的采访节目,将能找到的资料都打印在小纸条上,随时拿出来查看,偷换一下问题后,就直接用上。但是一上节目后,还是依然感觉全身别扭,如一只被死死绑住的大粽子一般。一番操练过后,换来的却是观众“冷酷的东方时空,冷酷的柴静”的评价。少有喜欢柴静的观众,也开始不喜欢她了。她被上级评价为“你简直矫揉造作不可忍受”。即使这样,她每天依然要继续着,上午报三个选题,下午联系,晚上录演播,凌晨剪辑送审的日子。 一个冬天的凌晨,不想干的念头油然而生,但熬到天亮时,活生生被一句“你今天能不能交片?”的问候,让她将所有想放弃的念头灰飞烟灭。

她在正式走入公众心里的日子里,也和普通的小女生一样,艰难迷茫,凭着一股不甘心的劲,摸着石头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

柴静:“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世界不仅仅是你看见的模样

深入非典一线是柴静正式走进公众心里的开始,深入非典一线,让柴静意识到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那个温热的跳动”。在做非典的节目时,她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做出来后能不能播。但她管不了那么多,她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我必须知道”。这就是新闻人的欲望,这个念头一直伴随着她,探寻了很多让外界难以琢磨的新闻事件,非典记者的身份,让她有机会靠近部分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在一些社会案件中,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是靠近核心真相的第一步,那怎样才能获得信任呢?你有与他们类似的遭遇、者你比他们活的更惨、或者你真的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作为记者、主持人的柴静能做的只是让公众了解,原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不仅仅只是你看到的样子,它还有另一个样子,他们或者他们的存在,双城伤痛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因为先天基因所决定的同性恋群体,杀夫女人的无奈与伤痛,山西的环境污染、敢于挑战强大机构的“公民”、被戒毒所贩卖的女性、雾霾调查报告等等一系列,核心或者边缘的问题。

作为新闻的调查记者,看似是她选择新闻的内容,其实是新闻背后的真相让她做出选择。她从一开始的习惯性先入为主的看待问题,到后面逐渐跳出好人与坏人的限定,后来又挣扎于做好事的人与做坏事的人的逻辑,最后发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从来不是靠一场诉讼或是一场报道就能一蹴而就的解决。她慢慢明白,世界这么大,有美好的就有灰暗的,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她却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作为源,让更多的小力量浮出水面,再互相连接。让社会另一部分被按下去的声音,可以发出自己的呐喊,就像她之前节目的结束语一样,让我们期待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早日到来。

因为相信,他才可能会存在,因为期待,他才可能发生,希望柴静不只有一个,就像柴静自己写的那样,这个世界有一种力量,比什么都柔弱,但比恐惧更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