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開店,猶太人暴富,中國人只能混個溫飽,商業思維差在哪?

同樣是開店,猶太人暴富,中國人只能混個溫飽,商業思維差在哪?


為什麼中國企業的壽命普遍比國外的企業短?大部分的中國商人都缺乏創新意識,不懂得舉一反三,認為一時的成功就是永遠的經驗。不論時代的交替和技術的更新,都一味將成功的經驗不斷克隆複製,沒有加入創新的因素,終究會被時代淘汰。

● 舉一個栗子!

從前東歐一座城市。在城東和城西各修築了一條新馬路。猶太人在西邊,中國人在東邊。各開了一家修車店,他們的價格都很公道,服務非常好,兩家店的生意都很紅火。

不久,另一個猶太人在西邊發現人們來修車時,常常要費時等待。他就在修車店旁邊開個了個餐館,專營猶太美食。不久就生意鵲起。不少人即使不修車也願意光顧這家餐館。

而在城東,另一箇中國人看修車生意好做,就在街對面克隆了一家新店。為了招徠顧客,他按照對面老店的價目表,九折收費。兩家店的關係有些緊張,但大家的日子還能過。

又過了一陣子,另一些猶太人看城西的人流越來越多,就漸漸開起了超市,建起了住宅,教室,學校,西邊慢慢形成了一個繁榮的新興社區,房地產業開始增值。

而在東邊,更多中國人來開修車店,價格戰變得白熱化,每家店都偷偷在客人面前詆譭其它同行。為了控制成本,店主們不惜剋扣修車師傅的工資,甚至在修車時以次充好,偷工減料。

於是,高水平的技師流失到西邊猶太人的修車店,不在乎價格在乎質量的客人也不來了。

慢慢地,修車業出現了產業分開:高價車,新車都到城西維修保養,儘管那邊修車的平均價是城東的3倍;而二手車,廉價車都到城東,儘管他們的服務令人不太滿意,但畢竟收費低廉。

於是猶太人的修車店,盆滿缽滿;而城東的中國人,雖然很辛勞,卻僅混了個溫飽。

最先在城東開店的那個中國人,下定決心,決心貸一筆款,把自己的店搬到城西去。他假裝顧客,到猶太人的店裡去考察,發現猶太人用賺來的錢,買斷了幾項專利,修車的效率提高了5倍,質量也提高了3倍。

而此時,城西因為成了商業旺區,房價和房租都上漲了120%。中國人發現,如果在猶太人的店鋪旁邊再開個店,憑他現在的資金和技術,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對此,中國人百思不得其解:論聰明和點子,他不輸給猶太人;論勤奮,他幹活不比猶太人少,甚至把猶太人用來唸聖經,守安息日的時間,全部用於工作;除了看電視,他根本沒什麼娛樂。他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那些後來的中國人身上,都要把前面的螃蟹拉下來,結果,誰也逃不出困境。

除了缺乏創意意識之外,大部分的中國商人都以當下的經濟利益作為最重要的指標,而忽略了長遠的經濟效益。如果不做長遠的商業規劃,眼前的經濟利益很容易就會隨著資源的枯竭、市場的競爭、時代的變遷而逐漸下滑,最終導致企業的破產。


同樣是開店,猶太人暴富,中國人只能混個溫飽,商業思維差在哪?


●再舉一個栗子!

假設在一個地方發現了金礦,來了一個人投資建了一個礦場,僱一百個工人為他淘金,每年獲利1000萬,礦主把其中的50%作為工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每年收入5萬,他們拿一萬來租房子,剩下的四萬可以結婚,生孩子,成家立業,礦主手裡還有五百萬,可以做投資。

因為工人手裡有錢,要安家落戶,所以,房子出現需求。於是礦主用手裡的錢蓋房子,租給工人,或者賣給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開飯店,把工人手裡的錢再賺回來。開飯館又要僱別的工人,於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業機會,也有了收入。一個家庭的消費需求就更大了。

這樣,幾年之後,在這個地方出現了100個家庭。孩子要讀書,有了教育的需求,於是有人來辦學校,工人要約會,要消費,要做別的東西,於是有了電影院,有了商店,這樣,50年過去以後,當這個地方的礦快被挖光了的時候,這裡已經成了一個10萬人左右的繁榮城市,礦主也成為這個城市的首富和最受尊敬的人。

●第二種情況:

假設同樣發現了金礦,同樣有人來投資開採,同樣僱100工人,同樣每年獲利1000萬,但是礦主把其中10%作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一年1萬。這些錢只夠他們勉強填飽肚子,沒有錢租房子,沒有錢討老婆,只能住窩棚。

礦主一年賺了900萬,但是看一看滿眼都是窮人,在本地再投資什麼都不會有需求。於是,他把錢轉到國外,因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蓋幾個豪華別墅,僱幾個工人當保鏢,工人沒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餬口,根本沒有別的需求。50年下去以後,這個地方除了豪華別墅,依然沒有別的產業。等到礦挖完了,礦主帶著鉅款走了,工人也要流亡了。

很顯然,第一種情況是理想狀態,需要我們中國商人們的“遠見”,可惜的是中國商人有“遠見”者可能屈指可數,所以形不成什麼大氣候;第二種情況很不幸地更接近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也說明這些年大多數暴富了的富豪群體的“短視”。

想要得到長遠的經濟效益,不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加入創新因素,進而豐富刺激消費者的慾望,學會從一個成功的案例中舉一反三,根據自身的狀況做適當的調整。

而且還要有長遠的企業規劃,不要只顧眼前的經濟效益,還要兼顧社會效益,與廣大普通中小投資人長期分享和共贏,從而促進社會的繁榮和經濟的發展。

這樣的努力,可能會毀掉你的人生(99%的人都不知道)


同樣是開店,猶太人暴富,中國人只能混個溫飽,商業思維差在哪?


為什麼你每天都在努力

卻依舊平庸?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

學生時代,有些人每天都很努力,但成績就是不行;有些人做的題也不多,課外生活非常豐富還總是能考第一。

職場中,有些人每天兢兢業業,熬夜加班,還是原地踏步;有人很少加班,卻能用很短的時間實現升職加薪。

賺錢理財,有人折騰了好幾年,賺到的還是沒多少;有人輕輕鬆鬆賺到大錢,實現財富增值。

……

明明在同一個起點、同一個平臺,為什麼總有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終還是落得平庸?


同樣是開店,猶太人暴富,中國人只能混個溫飽,商業思維差在哪?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所說:“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成為高手。”

如果一個人表面上很努力,而實際上格局和視野只能看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麼他感動的只有他自己。

決定人的能力層次的,並不是努力程度,而是做事情的方法——思維方式。

與其天天點燈熬油的努力,不如停下來多看看別人的方法。

全世界最聰明、最富有的一群人

是怎樣“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被稱為世界上最富有、最聰明的民族:

從享譽歐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到華爾街超級富豪摩根,從繪畫大師畢加索到現代物理之父愛因斯坦,從金融大鱷索羅斯到扎克伯格……無一例外都是猶太人。

他們只佔世界人口的 0.3%(世界上猶太人的數量大約1600萬人口),但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22%的得獎人都是猶太人,這個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而他們之所以成功,恰恰就是因為他們有“想他人之不能想”的高級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