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免费馒头的公益精神滋养人心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徐汉雄

孝感男子曾少峰,在疫情期间逆行武汉,坚持为社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人群等免费赠送馒头,从每天3000个,再到1万个,已坚持60天,还将持续两个月。预计捐赠馒头将达到100万个。(据4月22日《楚天都市报》)

今年46岁的曾少峰,年前已回到老家孝感大悟过年。正月初二下午,微信朋友圈一条“汉口某发热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吃饭难”的消息让他坐立难安。他克服封路的困难,蹭了一辆顺风车来到武汉。2月21日,新鲜出炉的3000个馒头,就近在杨园街电力新村社区发放。发完了还有人排队,曾少峰又增加压面机,扩大产能。60天送出了40万个馒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赚钱的话这两个月至少可以赚100万。”也有供应蔬菜肉类的商机,他一口拒绝。“我要想赚钱,一天赚三万块没问题。”他毅然坚持公益之路,除了送馒头,还给防疫人员送盒饭,又拖来17万元的新鲜叶菜捐赠。

员工说他,“送馒头送上瘾了”。亲戚说他是个公益“疯子”。曾少峰做公益还真是“成瘾”,不是疫情时期心血来潮,早就是名资深志愿者了。2013年3月,他在武汉开办了首家接待老人的幸福食堂,后来又增加了4家,还带动2万多名志愿者轮流做“义工”为老人提供帮助。

曾少峰说,他初中毕业就来到武汉闯荡,从汽车修理厂的小零工做起,慢慢扎下了根。2012年,在一次企业家管理课程学习中,萌生了为社区老人创办公益食堂的想法。从那时起,曾少峰完成了一名企业家的升华,懂得了回报社会。“武汉这座城市给了我所有,我应该为她做点事。”曾少峰在疫情期间送出的馒头,就显得别有滋味,这是一个个公益馒头,也是一个个感恩馒头,有着企业家的责任意识与情怀。馒头丰富了市民生活,也滋养着人心。

做公益食堂,社区总有老人喊他“干儿子”“大头”,曾少峰心中就有一种力量和使命。送公益馒头时,有老人连作了五个揖,第二次再送,老人又给他塞了一盒巧克力。“老人们给我的感动远远大于我的付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公益事业有益于他人,也有益于自己啊,滋润他人,也滋润了自己。因此,曾少峰送出的馒头,看起来是花费了不少人力与物力,但送出了两个月的感动,送出了一个馒头所散发的公益精神气息,滋润感化了一颗颗心灵,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善莫大焉,这收获也就远比赚钱重要,这付出就值得。世上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这就是免费馒头给我们吃出来的味道,让人余味难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