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眾心肺復甦指南來了,速看!

一旦發生心臟驟停,生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數秒鐘內患者會出現意識喪失,60秒鐘就呼吸停止,4分鐘就會出現腦細胞死亡,超過10分鐘被搶救存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當有人突然倒下,目擊者(或第一反應人)立即識別並進行高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通氣和電除顫)是成功救命的關鍵。

心跳驟停預警,重視“三痛”

我們無法預知心跳驟停何時發生,但某些心跳驟停發生前會有一些警示信號,那就是“三痛”,即胸痛、腹痛、頭痛。

1.胸痛

胸痛是一種常見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狀,造成胸痛的原因複雜多樣,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誘發心跳驟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

腹腔血管及臟器疾病易誘發心跳驟停,同時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現。

3.劇烈的頭痛

常常是腦出血、腦梗死等腦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現,這種情況下極易發生心跳驟停。

不同的年齡段患者,發生心跳驟停的原因不盡相同,小兒防意外,青少年防疾病,中壯年防勞累,老年人防慢病。中、壯年則應該謹防心臟病和過勞死,而老年人出現心跳驟停多是因為慢性疾病沒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對老年人應該防控慢性病。

心跳驟停預判,把握“三停”

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預先識別倒地患者是否發生心跳驟停的關鍵點主要是“三停”,即意識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1.意識停止

面對突然倒地或不動的患者,首先要判斷的就是患者的意識狀態,一般常用的方法為用力拍打、呼叫患者是否有反應。

2.呼吸停止

如果患者意識停止,要迅速判斷患者是否有呼吸。一般常用的方法為用手指置於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氣流,及側頭平視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變化。

3.心跳停止

心跳停止是心跳驟停發生最為重要的一點。

常用方法:一手食指與中指併攏伸直,其餘手指彎曲,置於患者氣管正中部(相當於喉結的位置),旁開兩指的凹陷處,判斷時間6-10 s,用指腹感受是否有搏動。

心跳驟停一旦發生,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突發的意識喪失,患者可以表現為突然無原因的跌倒且呼之不應;繼而沒有循環(心跳)的徵象,例如講話、發聲、肢體活動以及脈搏消失等;最後病人出現呼吸異常,呼吸停止或出現瀕死嘆氣樣呼吸,也就是長時間間隔的用力抽泣樣呼吸。

通常,我們發現一個人突然跌倒或沒有反應,我們便會用力拍打他或他的雙肩,大聲詢問“喂,你怎麼啦?”如果患者還是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胸廓沒有起伏)或異常超過5秒鐘,我們就可以認定為心跳驟停,就應立即啟動急救系統,開始心肺復甦。

有時患者可以表現為無意識的全身抽搐,伴全身癱軟,這也是心跳驟停。與癲癇發作不同,患者不會出現全身肌肉的僵硬、強直,而且抽搐停止後患者可不會恢復自主呼吸和意識。

救治心跳驟停,突出“三法”

公眾需要掌握使用“三法”:即胸外按壓CPR、腹部提壓CPR、海姆立克急救法。

1.胸外按壓心肺復甦(CPR)

位置:患者胸骨下半部,即兩乳頭連線中點;

姿勢:用左手掌跟緊貼患者的胸部,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臂伸直;

按壓:用上身力量連續用力按壓30次,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按壓深度為胸骨下陷5~6 cm,按壓後保證胸骨完全回彈,胸外按壓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

比例: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

中國公眾心肺復甦指南來了,速看!

2.腹部提壓CPR

腹部提壓CPR是基於胸外按壓CPR使用禁忌證而誕生的、避免按壓導致胸肋骨骨折的心肺復甦方法。

操作方法:為施救者採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儀,雙手緊握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儀的提壓手柄將提壓板平放在被救者的中上腹部,提壓板上方的三角形頂角放在肋緣和劍突下方,負壓裝置的開口與被救者的皮膚緊密接觸,快速啟動負壓裝置,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壓板緊密貼合。

施救者於患者側方通過提壓手柄以100次/分的頻率連續交替向下按壓與向上提拉,按壓與提拉的時間比為1∶1,向下按壓時垂直用力,勿左右擺動,提拉時垂直向上均衡用力,按壓力度控制在50kg左右,提拉力度控制在30kg左右。

3.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為氣道阻塞(食物嵌頓或窒息)者進行現場急救的有效方法。

操作方法: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後腿登的姿勢站穩,然後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並讓其身體略前傾。然後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並環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從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貼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圍”之勢,然後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大多數成人心跳驟停的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因此大部分患者通過傳統的心肺復甦流程和策略可以獲救,而部分特殊情況則應該根據個體化原因採取不同的復甦策略,隨機應變。

嬰兒和兒童的心跳驟停多是呼吸原因引起,心肺復甦時一定要聯合人工呼吸。同樣,窒息造成的心跳驟停,人工呼吸至關重要。例如溺水後的心跳驟停,患者離水後要立即給予連續5次的人工呼吸,之後馬上進行胸外按壓聯合人工呼吸進行復蘇。亞洲人種的老年人體型偏瘦小,胸外按壓時應適當調淺按壓深度(5cm左右)避免造成過度損傷。

心跳驟停技術,掌握“三器”

心肺復甦的成功有時需要特殊裝備的協助,適合於公眾使用的心肺復甦裝備主要有“三器”,即體外自動除顫器(AED)、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器、口咽通氣器。

1.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大多數成人突發非創傷性心跳驟停的原因是心室纖顫,電除顫是救治心室纖顫最為有效的方法。AED能夠自動識別可除顫心律,如果施救現場有AED,施救者應從胸外按壓開始CPR,並儘快使用AED。

2.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儀

對於老齡化社會的今天,老年人的心跳驟停的心肺復甦成功率依然很低,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胸外按壓心肺復甦方法使老年人幾乎無例外地出現胸肋骨骨折,嚴重影響了心肺復甦的成功率,胸路不通走腹路的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就派上了用場。

3.口咽通氣器

適用於:①意識不清的患者因嘔吐反射減弱或頌部肌肉鬆弛引起的氣道梗阻;②頭後仰,抬下頦或抬下頒法等其他方式開放氣道無效時;③經口插管者放置口咽通氣管,作為牙墊的作用,可防止患者咬氣管導管;④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時,便於更易更快吸出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

心跳驟停防控,牢記“三步”

為了避免心跳驟停事件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心跳驟停這一世界難題,應該主動做到“一戒、二控、三調”。

1.一戒:戒菸

要遠離心臟病,首先要戒菸。

2.二控:控體重、控三高

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夥伴;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證明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3.三調,調飲食、調心理、調節奏

調飲食:“病從口入”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將大魚大肉調整為蔬菜瓜果,將高脂高鹽調整為清淡原味,將暴飲暴食調整為每餐“八分飽”,就能夠使心血管更健康。

調心理:心臟病突發往往與各種情緒的過度產生關係密切,因此有效調節自身情緒,避免大喜大怒、極悲極恐能夠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

調節奏:提倡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節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很多行業大量出現的心跳驟停事件多是因為長期連續加班或勞累,忽視身體的亞健康所致,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過勞死”。

心跳驟停公益,完善“三表”

人的生命發生危急時,經過積極救治沒能成功,或經過一系列生命支持也無生還可能而註定即將死亡。那麼在死亡之後適當的時間內把尚有足夠活力的器官 “嫁接到”其他人的身上,則死亡者的生命將會藉助別人的身體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續。生命的“延續”可以通過填寫“三表”,即遺體捐獻表、器官捐贈表、慈善捐報表。

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第八章民事責任之第一百八十四條已經明確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見義勇為的同時不忘急救原則,才能科學施救,最大限度地保全被救者和施救人。

現場急救強調:及時呼叫幫助和後援,確保現場環境的安全以及做好個人的防護。我們更建議大家從此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真正實現全民健康。

文獻索引:王立祥, 呂傳柱, 餘濤。 中國公眾心肺復甦衛生健康指南,實用休克雜誌(中英文)2018, 2(6): 367-369。

來源:醫脈通臨床指南

審核:段勇 編輯:徐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