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

有這樣一則故事:

唐代宰相婁師德是一位既有武略、又有文才的大臣,在保衛和鞏固西北邊防上卓有建樹。可他處在武則天一朝,那時酷吏橫行,羅織誣告成風,多少忠貞大臣都橫遭不測,死於非命,因此他在當宰相時極為謹慎小心。一次,當他與內史李昭德相隨入朝時,婁師德因身體肥胖而行動緩慢,李昭德好幾次停下來等他,可他還是趕不上。

李昭德便怒罵之:“為田舍子所留。”婁師德卻笑著說:“吾不田舍,覆在何人?”什麼意思?其實是李昭德在罵婁師德是一個只配種地的臭傢伙!可是,師德聽了並不發火,反而笑著說自己就是個種過地的人。如果我不是種地的人,還有誰是呢?

老人言: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


婁師德最知忍字之道。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升為納言平章政事後,有一次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經定了,部下隨行人員已先起程。婁師德因腳有毛病,便坐在光政門外的大木頭上等馬。不一會兒,有一個縣令不知道他是納言,自我介紹後跟婁師德並坐在大木頭上。縣令的手下人遠遠瞧見,趕忙走過來告訴縣令,說:“這是納言大人。”縣令聽後大驚,趕忙站起來賠不是,並稱:“死罪。”婁師德說:“你因為不認識我才和我平坐,法律上並沒有說這樣也是死罪呀。”

縣令說:“曾有一個叫左嶷的,以其眼神不好請求辭職。其實,這個人的辭職書就是晚上寫的,而眼睛並無大病。”婁師德取笑他說:“可不是嗎,人家是說自個晚上眼神不好,而你呢大白天就不認識宰相了。”縣令慚愧不已,說:“請納言千萬別給我宣揚,您可是老佛爺在世啊。”聽縣令這麼說,婁師德和左右的部下們都笑了起來。

老人言: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


到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後,婁師德在驛站吃完飯,便讓人牽來馬。婁師德的判官這時說:“大人您是吃過飯了,可是我們連水還沒喝上呢,根本沒人理我們。”婁師德聽後對判官說:“噢,是嗎?現在師德已經上了馬,我就不下去了,這件事我幫你出氣就是了。”於是便叫來驛長批評道:“判官與納言何別?不與供給?索杖來。”驛長一聽嚇得連忙叩頭。

婁師德說:“我欲打汝一頓,大使打驛將,這是小事一件,只是會有損我的名聲。但如果告訴了你們州縣道,可能你丟的就是一條命了。這次我暫且放過你,但以後不可再出類似之事。”驛長叩頭流汗,狼狽而去。婁師德望著他的背影,對判官說:“我已經替你出氣了,不要再怪罪他們了。”大家看到這也只好搖搖嘆息了一下。

老人言: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


後來,其弟授任代州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問他:“我官至宰相,你又當判史,榮寵太甚,最為人所嫉恨,你怎麼才能避免呢?”他的弟弟跪著回答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向我臉上啐唾沫,我也不生氣,自己擦掉就是了,免得兄長為我擔憂。”

婁師德一聽,憂心忡忡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人家啐你的臉,是生了你的氣,你擦掉了,這不是會更讓人生氣嗎?啐了你,不擦它也會自己幹掉,應當笑著接受才是。”他弟弟聽後會心地笑了。

老人言: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


這就是成語“受唾自幹”的來歷。正因如此,婁師德才在武則天執政時始終受到武則天的信任。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動不動就發脾氣,終會自己害了自己。容忍心中的怨氣確實不大容易,但只要遇事多思慮一下,又怎能讓一時之氣衝昏頭腦呢?

老人言: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


古時候,有一位大臣受國王派遣到其他國中採購本國沒有的物品。大臣來到一國,聽到市場上有一位老者在叫賣“智慧”,感覺新奇,便決定買下。他將五百兩銀子付給老者,老者對他說“長慮諦思惟,不當卒行怒,今日雖不用,會當有用時。”買到智慧之言的大臣,趁星夜回家。他怕驚醒妻子,悄悄進屋,不料卻看到床邊有兩雙鞋,心中懷疑,頓起殺心。

這時,他卻突然想起自己所買的智慧之言,不覺唸叨出聲來。聲音驚醒了屋中人,“兒子回來了!兒子回來了!”床上之人喊道。原來是大臣的妻子生病,母親前來照看。明白情況的大臣,不覺大喊:“這智慧之言真是便宜!”對老者所授的智慧之言,暗自稱道。試想,如果大臣沒有及時剋制自己的怒火,豈不是白誤了親人兩條性命?

老人言: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


翻開一部部中國古代典籍,其中關於“忍”的論述比比皆是。先哲們無論是儒、是道、是佛,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認識到了“忍”。“忍”是為了某種崇高目的而達到的懲仇窒慾、自我剋制的精神境界。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在一個充滿忍讓精神的環境中,少生多少閒氣,少生多少爭鬥,氣氛又是多麼的寬鬆平和。

忍讓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美德。在中國傳統的人生哲學中,“忍”歷來被人們所重視,也歷來被人們所提倡。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