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一花一世界——從海外疫情看花卉園藝行業 | 動態

隨著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全球花卉園藝行業受到衝擊,需要大家攜手共進、相互扶持,共同度過這個艱難時期。4月22日晚,“長城花展波哥連線分享會第五期”邀請了荷蘭Royal FloraHolland U.A.代表Pim、日本Green Life廣東新海山家居總經理張燕兵,暢聊海外疫情對全球及中國花卉園藝市場的影響,探討花卉園藝未來發展趨勢。


逆境中的一花一世界——從海外疫情看花卉園藝行業 | 動態

▲荷蘭Royal FloraHolland U.A.代表Pim做客直播間


Pim: 荷蘭在全花卉產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發展空間更大


百年花企Royal FloraHolland是世界上最大的拍賣公司之一,其花卉拍賣量佔全世界貿易的40%。“荷蘭、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的很多農場花卉是經過我們拍賣銷售至全球。集團在中國的業務主要是幫助肯尼亞和埃塞比亞農場的花卉出口到中國,全程冷鏈運輸保證鮮花質量,並做好銷售服務和分貨處理。”Pim介紹說。


疫情對荷蘭花卉產業影響巨大


受新冠疫情影響,荷蘭花卉行業遭受巨大沖擊,大量鮮花被銷燬的場景令人痛心。由於疫情的應對措施,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家的花店關閉,直接導致鮮花需求量大大降低。很多歐洲國家的航班取消,花卉物流運輸受到限制,也導致銷售量下降。在荷蘭,花店採取一定防控措施後可以營業,消費者與店內員工要保持1.5米的距離,目前國內需求量還可以。“但荷蘭農場生產的花卉產品85%是出口海外,其中的80%~90%出口歐盟國家,而已經持續兩個多月還在隔離期的意大利北部經濟發達地區疫情嚴重,讓荷蘭以出口為主的農場、批發商損失很大。3~4月本是鮮花銷售旺季,疫情讓荷蘭花卉行業損失約20億歐元,佔全年銷售額的30%左右。”Pim說。面對這種情況,荷蘭政府專門為受疫情影響的鮮花企業提供6億歐元補貼,幫助企業代付30%的工資,並推出申請貸款更便利、延遲支付時間等多種應對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鮮花並不是在所有國家都算作基本必需品,銷售渠道大大減少。現在歐洲超市更多是從客戶需求考慮,平常留給鮮花的銷售空間留給了食物等必需品。因為疫情,人們對鮮花消費也更加保守。“荷蘭卻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隔離期間大家要保持好心情、美化家居環境,荷蘭零售渠道的家用鮮花銷售增加,但國內消費市場佔有率很小,只佔產量的15%。”Pim說。


中荷花卉零售體系的區別


荷蘭也有類似中國花加、花點時間的網絡購花平臺,比如Bloomon。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更多的荷蘭人開始網購鮮花。談到荷蘭與中國花卉零售體系的區別,Pim說,荷蘭網上銷售不像中國一樣競爭激烈,但銷售量也在逐年增加。最大的區別是,荷蘭人是為自己買花,疫情期間也會購買鮮花取悅自己。而鮮花對中國消費者來說更具節日性,個人性消費佔比不高。另外,荷蘭花店有更多的個性化鮮花,人們經常在超市購買便宜、樸素的花束,中國超市很少能買到鮮花。另外,因為全程冷鏈物流方式不同,歐洲鮮花采摘度與中國不同。他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養成隨時買花的消費習慣。


疫後全球花卉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


荷蘭拍賣市場將大部分鮮花銷往歐盟國家,未來在全球花卉產業中會持續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同時,包括中國在內其他國家花卉市場也會繼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中國花卉市場已經國產化。疫情期間,中國客戶無法購買海外花卉,很多企業拓寬了採購渠道,探索新的銷售渠道。Pim認為,中國不會出現鮮花的報復性消費,因為鮮花有保鮮期,消費又和節日關聯,人們購買鮮花的次數不會增多。未來,如果中國花卉網絡銷售和荷蘭出口商系統直接連接,能夠增加行業效率。目前來看,歐盟國家仍是最大的鮮花消費市場,相信還是繼續通過荷蘭進行銷售。


中國花卉行業很有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有很多花卉育種公司可以更多地依賴中國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中國鮮花品種很多,隨著農場效率提高和物流的改善,或許中國將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出口貿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鮮花研發育種、產品不斷豐富,行業與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領域相結合,從長遠來看,花卉個人消費將持續增長,家庭園藝佔比會不斷上升,中國花卉園藝行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逆境中的一花一世界——從海外疫情看花卉園藝行業 | 動態

▲日本Green Life廣東新海山家居總經理張燕兵做客直播間


張燕兵:花園是我們追求美好夢想的載體,也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


對於歐美髮達國家來說,花園Garden已經成為家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生活方式。日本園藝也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


中日戶外園藝發展現狀


日本園藝銷售基本以家庭用品中心(Home Center)連鎖店為主。日本家庭用品連鎖大概有4521家,連鎖公司90多家,年銷售額2700多億元。其中,花園和花園建材用品佔13%,年銷售額351億元。花園中心在日本的規模已經很成熟了。一般大眾都是去花園中心消費。日本花園用品主要有戶外設備,包括園藝建材,園藝生物包括種子、花苗、菜苗等,園藝用品包括資材包括收納系列、排水系列、溫室等產品。“隨著外資園藝用品連鎖店在90年代來到中國,開啟了中國園藝市場的新模式。花園中心雖然在中國也逐漸興起,受消費習慣、居住條件、文化差異等影響,中國並沒有消費戶外園藝用品的習慣。”張燕兵說。


“Green Life”品牌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


園藝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花園夢。美麗的花園是我們追求美好夢想的載體,也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廣東新海山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主營戶外傢俱、灑水和收納等戶外園藝用品,產品銷售國內外,與國外客戶共同合作設計開發產品,負責“Green Life”品牌運營與銷售。


“從1995年開始在中國發展,開始是貿易型,引進好的產品給中國消費者使用。25年來,有成功也有失敗。初期,以拿來主義為主,產品非常受歡迎。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我們也開始轉型,將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Green Life按日本品質,針對中國市場不斷開發、設計更加本土化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做好、做專我們的品牌。中國銷量最好的是收納、灑水系列的園藝產品。目前,中國市場線上銷售量每年翻倍增長。這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家庭園藝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張燕兵說。


對未來花卉園藝行業從業者的建議


“從我們自身角度來講,園藝庭院未來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中國是農耕文化,人口密集,人們不一定有很大的庭院,即使陽臺和小庭院,都很珍惜。做好市場不要盲目地複製,做連鎖店。我們對行業的認知還不夠充分,目前庭院在中國的發展基本處於代工,純粹是為賣商品而賣商品的階段,沒有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張燕兵說。他提醒花卉行業從業者要珍惜現有的時期,不要複製別人的成功,做好差異化經營。互聯網時代,要通過線上客戶的消費需求引導線下產品升級改造,做到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差異化要求必須有自己的品牌,細分園藝行業領域。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如果沒有特色,消費者是不會找到你。中國園藝歷史文化與造園和庭院息息相關。美好的庭院也是文化的載體,中國園藝可以把音樂、茶道等文化融入庭院,創造自己的特色。日本以前和歐洲一樣,以花卉為主,現在蔬菜的比例也佔到庭院的50%。日本會在庭院舉辦詩詞會,中國詩詞文化可以藉助園藝的背景。另外,園藝的發展非常需要協會的支持。抱團取暖對於園藝的發展很重要。目前,園藝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中國是世界製造大國,可以提供庭院製造所有的產品。


疫情下園藝發展的契機


“疫情讓園藝行業受到很大沖擊,但是影響是暫時的,我們要停下來思考。歷史證明,花園的普及是經濟綜合實力的體現,作為花園中心追夢人要珍惜這樣的機會,利用好現有的資源。目前,中國庭院的發展是一個顛覆性的時代,我們一定要走中國特色園藝庭院之路。在互聯網時代和創新精神引領下,深耕園藝行業之路。”張燕兵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