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騰訊成不了華為?不是不能,實在是不願意啊

近兩年來,美國政府持續對華為進行了全方位的打壓,甚至不惜動用動用國家機器力量,比如遊說其他國家政府封禁華為產品,而華為方面則上演了一出可歌可泣的"反科技殖民"的好戲,贏得了海外的名聲以及國內民眾的認可。

而普通民眾在對華為的硬氣和能力表示尊敬的同時,也生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只有一個華為?為什麼阿里、騰訊成不了華為呢?

有這種疑問是人之常情,因為一個華為已經讓美國政府如此頭疼,欲除之而後快,那要是中國能多幾個華為,那豈不是能實現對美國科技體系的有力衝擊、甚至反殺?!阿里、騰訊在國內名氣如此之盛,人才濟濟、財大氣粗,為什麼不進軍通信行業,一同抗美援"華"呢?

事實上,資本都是逐利的,哪裡能賺錢,哪裡就會有資本擠破頭地湧入,為什麼通信設備行業只有寥寥幾個玩家,能稱得上巨頭的,全球也就那麼四五個,遠不及互聯網行業那麼百花齊放,為什麼呢?

這裡面可能會有技術壁壘、市場壁壘等因素,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通信設備行業的賺錢太難了。

為什麼阿里、騰訊成不了華為?不是不能,實在是不願意啊

上表清晰可見,2019年華為銷售收入高達8583億元,而利潤僅為778億元,利潤率為9.1%,換句話說,華為每賣100元的產品,在不計算稅收的情況下,只能賺到9.1元。對於一家科技公司,這個利潤率是非常低的。

而阿里、騰訊的利潤率是多少呢?阿里巴巴2019財年的營收為3768.44億元,利潤為876億元,淨利潤率高達23%;騰訊2019年營收為3772.89億元,淨利潤為933.10億元,淨利潤率高達24.7%。

光是從淨利潤率的比較上,就能看出華為賺錢遠不如阿里、騰訊輕鬆。

為什麼阿里、騰訊成不了華為?不是不能,實在是不願意啊

有人說,那華為龐大的利潤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可以看另外一個關鍵的指標:員工人均勞動生產率和人均利潤貢獻值。

先看員工數量。據網上可查的信息,華為的員工數量為19.4萬人,而阿里員工總數為10萬,騰訊員工總數只有6.3萬。從這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華為的利潤完全是靠拼人頭拼出來的——

華為的人均勞動生產值為442萬,人均利潤貢獻值40萬。

阿里的人均勞動生產值為377萬,人均利潤貢獻值87.6萬。

騰訊的人均勞動生產值為599萬,人均利潤貢獻值148萬。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這組數據,這三家企業都是996工作模式的傑出代表,換言之,華為的員工一年996下來只為公司賺了40萬利潤,而同樣是996了一年,阿里員工給公司賺了87.6萬,騰訊員工給公司賺了148萬,可想而知華為員工為公司賺點錢有多艱難了。所以,華為那778億元的利潤完全是近20萬員工拼死拼活而拼湊起來的。當然,這778億最後也全分給了這些員工。

所以,為什麼阿里、騰訊成不了華為?答案是:不是不能,實在是不願意啊!直白點說,阿里、騰訊根本就看不上通信行業這點辛苦錢,做通信搞硬件能有軟件、遊戲賺錢?

華為沒有任何一個產品能有"王者榮耀"賺錢,人家一天一個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