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是李泌,歷史上他比電視劇中更傳奇,沒他,唐玄宗都歸不了朝

【首發原創】

進則位逾宰相,退則嬉于山林,歷四帝,入世與遁世隨意切換,過百魔,鬥陰、狠、獨、辣,兇,卻能全身而退,要說這不是傳奇,傳奇都有點不信。

李必是李泌,歷史上他比電視劇中更傳奇,沒他,唐玄宗都歸不了朝

此人是誰?此人便是,你們喜歡的易烊千璽所扮演的李必的歷史人物原型李泌。

七歲賦棋驚玄宗

李泌,字長源,京兆人。自幼聰慧,有“神童”之稱。七歲能文,粗通黃老列莊學說。有一次,機緣巧合,玄宗正與燕國公張說下棋。玄宗讓張說試試李泌的能力,張說便請李泌賦"方圓動靜"。張說說:"方就像棋局,圓就像棋子,動就像活棋,靜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說:"方就像行義,圓就像用智,動就像施展才能,靜就像感到滿意。"張說聽後,祝賀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非常高興,賜李泌束帛,命李家對他善加撫養。

李必是李泌,歷史上他比電視劇中更傳奇,沒他,唐玄宗都歸不了朝

九歲見識震宰相

不獨有偶,當時的宰相張九齡也特別喜歡他,經常帶他到自己家玩。張九齡,有兩個要好的朋友,一個是嚴挺之,一個是蕭誠。蕭誠圓滑,顏挺之正直,顏挺之時常勸諫張九齡遠離蕭誠之輩。張九齡不太愛聽顏挺之的直諫,說到“顏挺之這人太死板,沒蕭誠靈活。”這時候,九歲的李泌在旁,認真的對張九齡說:“大人起自農民,因為耿直升為宰相,現在怎麼反而喜歡圓通的人了呢?”張九齡聽到九歲的小孩竟有如此見識,很是震驚,從此不再當他只是個孩子,以“小友”相稱。

與太子基情滿滿

李泌成年後,非常博學,擅《易經》,仰慕道家之術。天寶年間,隱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獻上《復明堂九鼎議》,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於是召他入朝講授《老子》。因其講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詔翰林,供奉東宮。兩人因為脾氣相投,極為融洽,太子李亨待李泌極為優厚。兩人經常一起談論時政,甄貶奸佞,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憤青生活。也大大小小做了不少事情,就像《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類似案例,估計不少。

李必是李泌,歷史上他比電視劇中更傳奇,沒他,唐玄宗都歸不了朝

被奸人擠兌,再次隱遁

可是,她跟太子畢竟太嫩,還是偶爾會被老江湖們針對,這不,楊國忠就誣稱李泌曾寫《感遇詩》諷刺朝政,結果李泌被送往蘄春郡(今湖北蘄春)安置,而李泌乾脆又脫離了官府,"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安祿山叛變後再次出山

在安祿山叛變以後,玄宗逃跑,命令太子李亨領導平叛。李亨在靈武即位後,朝廷極缺人才,他自然又想到了自己在當太子時的好友李泌,於是李泌再次出山,輔佐肅宗。

李泌一來,肅宗便覺有了靠山,諸多事情皆與其商量。他自然也是為肅宗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幫助肅宗處理了很多朝廷重事。不僅朝事,很多皇家之事,肅宗也都要徵詢他的意見。

當時肅宗已經立了長子廣平王李預為太子,但是他缺準備讓李預的弟弟建寧王李談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泌聽說後,很是反對,諫言說:“建寧王雖然賢能,但是已經立了太子,就應該讓太子當兵馬大元帥。”肅宗很是詫異的說:“廣平王已經做了太子,還非得需要小小的元帥名稱嗎?”

李泌則鄭重的說:“陛下,假使元帥有了戰功,你不立她為太子,行嗎?”

肅宗聽後,沉默了起來,想起玄武門的變故,不禁心生冷汗。覺得李泌真的是思謀深遠,於是便採納了他的建議。此時的李泌,入朝議論國事,從制書文誥到將相升遷,無所不預,史稱其"權逾宰相"。

李必是李泌,歷史上他比電視劇中更傳奇,沒他,唐玄宗都歸不了朝

會說話,要不玄宗都歸不了朝

安史之亂被平叛,兩京被收復,肅宗想立即請玄宗回來,肅宗在奏摺中表示願再回東宮做太子。李泌聽聞太子描述的奏摺後,說:“太上皇不會回來了。”

肅宗說:“為什麼,那我應該怎麼說?”

李泌說:“您可以把奏章這樣寫,就說您日夜思念父皇,請太上皇回來,您好日夜侍奉。”

果然,玄宗收到第一個奏章,並沒有要回來的意思,說:“這裡衣食豐足,我不回去了”

但當他接到第二封奏章的時候,高興的說:“我要回去當天子的父親。”並且安排立即起行。

對人心洞察如此準確細微,難怪,他可以歷四帝而全身退。

關於他的故事,還有很多,今天先說到這裡,下期我們講一個與《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李必形神比較合一的英雄故事!《孤身平亂》

李必是李泌,歷史上他比電視劇中更傳奇,沒他,唐玄宗都歸不了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