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收藏家是怎麼玩郵票的?同一張郵票,不同貼法,價格差百倍!

今天我再跟大家分享兩個我自己收藏的首日封,十分之有意思。

過去的收藏家是怎麼玩郵票的?同一張郵票,不同貼法,價格差百倍!

這套郵票是紀念票第10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週年》,按照每張郵票下面郵票編號的排序應該是左邊那張是《中國共產黨萬歲》,右邊那張是《毛主席萬歲》,中間這張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週年》上面畫有飄動的五星紅旗。所以我手上這張寄往荷蘭的首日封,郵票的順序是按照郵票編號的順序排列的。

過去的收藏家是怎麼玩郵票的?同一張郵票,不同貼法,價格差百倍!

但是我手上另一種寄往匈牙利的首日封上面的郵票就由於製作者的精心設計形成了另一種郵票排序,體現出來製作者的用心和創意。

最後我想給大家展示的是我自己親手製作的一套首日封。由於建國早期對首日封的製作沒有規定必須符合郵資,而早期的集郵家也沒有這個意識。後來參加我國參加國際郵展以後,根據國際郵展的規定要求參展首日封必須符合實寄的郵資,否則就是就是集郵封。

以現在舉例,本市內寄平信不超出20克,郵局規定需貼8毛錢郵票,如果信封上貼的郵票超過8毛錢,就是超出實寄郵資要求,就定義為集郵封。所以包括當時集郵公司官方發行的很多早期首日封也是不符合當時實寄郵資的。

比如上面那張紀念票第115號《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的首日封,它是中國集郵公司發行的官方首日封,但是它已經超出了當時的實寄郵資,只能稱之為集郵封。

過去的收藏家是怎麼玩郵票的?同一張郵票,不同貼法,價格差百倍!

而我當時製作並寄給我外婆左道腴夫人的首日封是一張郵票貼一個信封寄出,正巧符合當時實寄郵資,也算是我的意識比較超前了吧。這個就可以稱為首日實寄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