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引言

楊業死後的三百年,甚至是到了今天,人們對他更加了解了,因為他的故事被小說化、戲劇化、影視化。而楊業的廣泛流傳,導致人們不知道潘美。他曾是一名大宋開國名將,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好像並不知道這個人,只認識一個大奸臣。

人們在瞭解歷史的時候最會深入瞭解便是英雄,特別是下場悲慘的,會將自己的同情感全部用在這樣的人身上。而他們的反面的則是襯托人物形象的。這樣才能襯托出歷史的黑白分明,無需任何的糾結,我們也不用陷入對和錯的兩難之中,這樣的歷史是人們所喜愛的歷史。在歷史上,楊業就是一位悲情英雄,而對楊業之死負有最大責任的便是潘美,也就是站在了它的對立面,變成了一位大奸臣。這是最為典型的英雄的陪襯。那麼歷史上,這位因為英雄而犧牲掉的角色真的是反面例子嗎?

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一、北宋開國功臣,立下無數戰功

在歷史上,北宋大功臣、為宋朝南征北戰的人便是潘美。在公元960年,後周世宗病逝,北漢和遼朝藉此機會聯合在一起出兵南下。這時趙匡胤奉命出征擊敗敵軍。可是沒有想到,在領兵出征以後,就發生了反轉,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穿上了黃袍以後他必須回到開封,得到朝中的文武百臣和小皇帝以及太后的承認才算數。他想做到的便是兵不血刃將江上坐穩。這時他便派了他最信任的人也是最為得力的助手回到朝廷中,將他的信息傳遞回去,而所派之人便是潘美。

潘美和趙匡胤兩個人私底下是非常交好的,潘美這個人平時也特別仁義,所以作為和平使者是最好的。去傳達信息這件事情對他來講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萬一朝廷當中有人因為趙匡胤篡位而生氣了,那麼肯定會拿他開刀。不過從最後的結果來看,他還是將事情處理的很好,可見他是一個人才。他並沒有辜負囑託,回去以後穩定了朝廷的局勢,並協助趙匡胤用兵不血刃的辦法完成了感受換代。在宋朝建立之後,也成了兩任皇帝的得力干將,是在宋朝初期非常有名的將領。

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眾所周知,趙匡胤在當了皇帝以後為了防止自己被取代,上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將進軍首領的軍銜解除了,不僅如此,手握重兵的節度使也沒能倖免,這樣做事才能更好的控制權力。但是有史書記載,在解除兵權的時候,唯獨沒有解除潘美的兵權。

那麼為什麼單單沒有解除潘美的兵權?原因之一是他那時候並沒有掌握很重的兵權,另外一方面就是趙匡胤對他是很信任的。因為每一次帶兵打仗,潘美都會將自己的親人留在京城裡,就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手裡的權力越來越大,同樣的在統一天下這個過程當中,他也發揮了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曾經沒有帶過一兵一馬一個人去勸說要起兵造反的袁彥,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使之歸順了宋朝。之後便是平定淮南,鎮守揚州,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把這個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在此之後平定南漢、平定南唐、平定北漢,之後又起兵太原,完成了中原統一大業。在此之後他又與自己的副將楊業擊潰了遼軍。

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總而言之,他為大宋南征北戰二十多年,不論是穩固政權而征戰,還是最後的抵禦遼軍,他幾乎沒有過敗的成績。他的職位也隨著一場場勝利的戰爭而飆升,從最初的軍隊的副帥一直到韓國公。

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因為他不僅僅是在打仗方面很有頭腦,在治國這方面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的。因為只要宋朝打了勝仗,這塊區域屬於宋朝的時候,潘美都會上任成為地方的一把手,快速的將該地區的秩序和生產恢復到最佳狀態,是那個時期難得一見的全能型人才。

他雖戰功赫赫,但在歷史的記載當中,它幾乎沒有任何的劣跡,並不像一些手握軍權,有才能的人總是囂張跋扈,還濫殺無辜,這些他都沒有。相反的,他沒有暴力的性格,還有一顆仁義之心。在趙匡胤建立自己的王朝以後,有很多人都建議將周世宗的小兒子給殺掉。而那時候潘梅看孩子還太小特別可憐,都將孩子帶回家中收為養子。在戰爭過後,政權全部收回來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去多殺一個人,而是將自己的薪水拿出來給這些人買酒買肉,用這種方式安撫他們。就是這樣一位宋國開國仁義之將,被後世之人黑化了。

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二、雍熙伐北,楊業死後無所作為

在公元986年時,是楊業死的那年,也就是這一年,潘美的名聲和生命都承受了巨大的打擊。就是在這一年的時候遼國的政局,非常的不穩定,宋太宗也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將燕雲十六州收復。立刻集結了三路大軍北伐,那時潘美所領的是西路軍,而楊業是作為他的副將存在的。這次北伐是三百年以來,最好的一次機會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機會。在最初的時候,三路大軍都是旗開得勝的狀態,但是在奪取了四個洲以後,主力軍受到了重創,局勢突然間反轉,沒有辦法,只能命令各路大軍向後撤退。

之後潘美和楊業便接到了命令,還要率領軍隊將四個州的百姓安全撤出去。在打仗的過程當中,最為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安全撤退,這次不僅僅是要安全撤退,還是要帶上城中的百姓,全部撤退,這就變得更難了。而楊業出的計策就是調虎離山,派出一些人吸引住遼軍的主力,之後在撤退的路上放上精兵埋伏,之後便可掩護所有人撤離。

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但是這個計策當時的監軍並不同意,認為手裡有數萬的精兵,為什麼不直接面對遼軍的主力向前行。而當時的形勢是遼軍的兵力已經多於他們的三倍之多了,在這種情況之下繼續進攻無疑是飛蛾撲火。因為楊業曾經是北漢的將領,是後來投降過來的。所以最害怕的便是別人說他有二心,當時監軍故意用這件事情將他激怒,這次楊業屬於被迫出兵。而在歷史當中並未記載潘美對於此次的戰術有阻止,可能就是他犯的最大的錯誤。

但當時的他們也是有他自己的苦衷的,因為軍隊當中設有監軍,目的就是代表了皇帝的意思,監軍的權限是很大的,地位也是尊貴的。是完全可以限制主帥的,也就導致了在戰爭的過程當中,如果兩個人有相反的意見,主帥大多數都是為了自保選擇不發表言論。

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那時的潘美已經62歲了,他一生征戰有了現在的權利,沒想到在監軍面前居然患得患失了。他也沒有辦法只能讓自己的副將出兵,在出兵之前,有之前交待一定要去相應的位置接待,不然會出現全軍覆沒的後果。在那天,潘美和監軍也在相應的位置進行接應,但是在中午的時候監軍就已經等不及了,馬上派人去打探,得出來的結果便是以為楊業已經打贏了。

為了爭這次的戰功,監軍帶領戰士們回家了,而此時身為主帥的潘美沒有任何的話語權和控制權。在監軍將兵帶走以後,便傳出來楊業大敗的消息。而這時的潘美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便是與監軍一同撤離了這個地方,在當天傍晚的時候,我們也來到了這個地方以後發現沒有任何人。那時的他已深受重傷,仍然在努力戰鬥,之後他被遼軍抓住了,他並沒有投降,三天沒有吃東西最終死了。

大宋的開國功臣,南征北戰二十年,卻被人誤會千年的潘美

在這件事情之後,所有人都被追究了責任,而當時的監軍也被罷官流放了,相關的其他人也受到了懲罰。其實皇帝也是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的,也瞭解不是故意想讓楊業去死的,所以在處置他的時候並沒有很重。後來潘美也官復原職了,但是在他生命的後幾年,沒有了任何作為,可能是受到了楊葉死的影響,也可能是力不從心了,最後老死了。

參考文獻: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