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引言

杨业死后的三百年,甚至是到了今天,人们对他更加了解了,因为他的故事被小说化、戏剧化、影视化。而杨业的广泛流传,导致人们不知道潘美。他曾是一名大宋开国名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好像并不知道这个人,只认识一个大奸臣。

人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最会深入了解便是英雄,特别是下场悲惨的,会将自己的同情感全部用在这样的人身上。而他们的反面的则是衬托人物形象的。这样才能衬托出历史的黑白分明,无需任何的纠结,我们也不用陷入对和错的两难之中,这样的历史是人们所喜爱的历史。在历史上,杨业就是一位悲情英雄,而对杨业之死负有最大责任的便是潘美,也就是站在了它的对立面,变成了一位大奸臣。这是最为典型的英雄的陪衬。那么历史上,这位因为英雄而牺牲掉的角色真的是反面例子吗?

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一、北宋开国功臣,立下无数战功

在历史上,北宋大功臣、为宋朝南征北战的人便是潘美。在公元960年,后周世宗病逝,北汉和辽朝借此机会联合在一起出兵南下。这时赵匡胤奉命出征击败敌军。可是没有想到,在领兵出征以后,就发生了反转,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穿上了黄袍以后他必须回到开封,得到朝中的文武百臣和小皇帝以及太后的承认才算数。他想做到的便是兵不血刃将江上坐稳。这时他便派了他最信任的人也是最为得力的助手回到朝廷中,将他的信息传递回去,而所派之人便是潘美。

潘美和赵匡胤两个人私底下是非常交好的,潘美这个人平时也特别仁义,所以作为和平使者是最好的。去传达信息这件事情对他来讲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万一朝廷当中有人因为赵匡胤篡位而生气了,那么肯定会拿他开刀。不过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他还是将事情处理的很好,可见他是一个人才。他并没有辜负嘱托,回去以后稳定了朝廷的局势,并协助赵匡胤用兵不血刃的办法完成了感受换代。在宋朝建立之后,也成了两任皇帝的得力干将,是在宋朝初期非常有名的将领。

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众所周知,赵匡胤在当了皇帝以后为了防止自己被取代,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将进军首领的军衔解除了,不仅如此,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也没能幸免,这样做事才能更好的控制权力。但是有史书记载,在解除兵权的时候,唯独没有解除潘美的兵权。

那么为什么单单没有解除潘美的兵权?原因之一是他那时候并没有掌握很重的兵权,另外一方面就是赵匡胤对他是很信任的。因为每一次带兵打仗,潘美都会将自己的亲人留在京城里,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样的在统一天下这个过程当中,他也发挥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曾经没有带过一兵一马一个人去劝说要起兵造反的袁彦,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使之归顺了宋朝。之后便是平定淮南,镇守扬州,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此之后平定南汉、平定南唐、平定北汉,之后又起兵太原,完成了中原统一大业。在此之后他又与自己的副将杨业击溃了辽军。

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总而言之,他为大宋南征北战二十多年,不论是稳固政权而征战,还是最后的抵御辽军,他几乎没有过败的成绩。他的职位也随着一场场胜利的战争而飙升,从最初的军队的副帅一直到韩国公。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因为他不仅仅是在打仗方面很有头脑,在治国这方面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的。因为只要宋朝打了胜仗,这块区域属于宋朝的时候,潘美都会上任成为地方的一把手,快速的将该地区的秩序和生产恢复到最佳状态,是那个时期难得一见的全能型人才。

他虽战功赫赫,但在历史的记载当中,它几乎没有任何的劣迹,并不像一些手握军权,有才能的人总是嚣张跋扈,还滥杀无辜,这些他都没有。相反的,他没有暴力的性格,还有一颗仁义之心。在赵匡胤建立自己的王朝以后,有很多人都建议将周世宗的小儿子给杀掉。而那时候潘梅看孩子还太小特别可怜,都将孩子带回家中收为养子。在战争过后,政权全部收回来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去多杀一个人,而是将自己的薪水拿出来给这些人买酒买肉,用这种方式安抚他们。就是这样一位宋国开国仁义之将,被后世之人黑化了。

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二、雍熙伐北,杨业死后无所作为

在公元986年时,是杨业死的那年,也就是这一年,潘美的名声和生命都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就是在这一年的时候辽国的政局,非常的不稳定,宋太宗也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将燕云十六州收复。立刻集结了三路大军北伐,那时潘美所领的是西路军,而杨业是作为他的副将存在的。这次北伐是三百年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机会。在最初的时候,三路大军都是旗开得胜的状态,但是在夺取了四个洲以后,主力军受到了重创,局势突然间反转,没有办法,只能命令各路大军向后撤退。

之后潘美和杨业便接到了命令,还要率领军队将四个州的百姓安全撤出去。在打仗的过程当中,最为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安全撤退,这次不仅仅是要安全撤退,还是要带上城中的百姓,全部撤退,这就变得更难了。而杨业出的计策就是调虎离山,派出一些人吸引住辽军的主力,之后在撤退的路上放上精兵埋伏,之后便可掩护所有人撤离。

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但是这个计策当时的监军并不同意,认为手里有数万的精兵,为什么不直接面对辽军的主力向前行。而当时的形势是辽军的兵力已经多于他们的三倍之多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继续进攻无疑是飞蛾扑火。因为杨业曾经是北汉的将领,是后来投降过来的。所以最害怕的便是别人说他有二心,当时监军故意用这件事情将他激怒,这次杨业属于被迫出兵。而在历史当中并未记载潘美对于此次的战术有阻止,可能就是他犯的最大的错误。

但当时的他们也是有他自己的苦衷的,因为军队当中设有监军,目的就是代表了皇帝的意思,监军的权限是很大的,地位也是尊贵的。是完全可以限制主帅的,也就导致了在战争的过程当中,如果两个人有相反的意见,主帅大多数都是为了自保选择不发表言论。

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那时的潘美已经62岁了,他一生征战有了现在的权利,没想到在监军面前居然患得患失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让自己的副将出兵,在出兵之前,有之前交待一定要去相应的位置接待,不然会出现全军覆没的后果。在那天,潘美和监军也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接应,但是在中午的时候监军就已经等不及了,马上派人去打探,得出来的结果便是以为杨业已经打赢了。

为了争这次的战功,监军带领战士们回家了,而此时身为主帅的潘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在监军将兵带走以后,便传出来杨业大败的消息。而这时的潘美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便是与监军一同撤离了这个地方,在当天傍晚的时候,我们也来到了这个地方以后发现没有任何人。那时的他已深受重伤,仍然在努力战斗,之后他被辽军抓住了,他并没有投降,三天没有吃东西最终死了。

大宋的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二十年,却被人误会千年的潘美

在这件事情之后,所有人都被追究了责任,而当时的监军也被罢官流放了,相关的其他人也受到了惩罚。其实皇帝也是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的,也了解不是故意想让杨业去死的,所以在处置他的时候并没有很重。后来潘美也官复原职了,但是在他生命的后几年,没有了任何作为,可能是受到了杨叶死的影响,也可能是力不从心了,最后老死了。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