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6招搞定易丢分的古诗赏析题(附实例详解)

古诗鉴赏题,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一看就头疼的题型,其实只要掌握方法,这个容易丢分的难点题型就不难了。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等方面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六大题型详解

「收藏」6招搞定易丢分的古诗赏析题(附实例详解)

01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解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02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03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答: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发了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04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解答: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05

炼字型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解答:

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06

分析构思型

1.提问方法: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题: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

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01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运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02

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01

“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

写景兼点时令,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为下文抒发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做铺垫。

02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1

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字“入”字使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

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揭示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蕴含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02

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1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02

最后一句话“断肠人在天涯”的作用是什么?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