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來歷,讀民間故事,體會筷子的樂趣

西方人慣常用刀叉吃飯,印度又因手抓飯而出名,在中國,用筷子吃飯的習俗已經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其實,在筷子發明以前,中國人也是用手吃飯的,五指之中第二指——食指就是含著“吃食”的意思。《禮記·曲禮》裡面就有相關的規定:“共飯不飽,共飯不澤手”。就是說,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不要吃得很飽;在一個器皿裡面抓飯的時候,手要很乾淨,不能有汗澤。由此可見,古人也是經歷了一段手抓飯的歷程。筷子,最初出現於商代。 對於筷子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據說商朝的紂王,昏殘跋扈,殺人不眨眼完全隨心情。商紂王在用飯的時候,飯熱一點不行,湯冷一點也不行,如果不合商紂王的胃口,廚子的小命就不保了。商紂王的殘暴,他的愛妃妲己也膽戰心驚,每次用飯前,都會提前試吃。一次,妲己正在為紂王嘗一道菜,燙口正想換菜時,紂王已經不耐煩的衝這道菜過來了。妲己急中生智,把自己頭上的兩根金簪取下來,用來給紂王夾菜。一來二去,菜不僅不燙了,而且還乾淨。商紂王吃的眉開眼笑,妲己以為這是個很好的方法,就傳了下來。

筷子的來歷,讀民間故事,體會筷子的樂趣

妲己的這一發明,讓大臣和百姓們爭相效仿。但是,百姓用不起金簪子,也用不起銀的,所以就改用竹子做筷子。竹子輕便不易斷裂,百姓們用的很上手。這是有關於筷子的民間小故事,而在安陽出土的三雙商代銅箸則說明了筷子出現於商代的史實。大約在漢唐時期,中國筷子傳入日本,而在宋元時期,又傳入東南亞,筷子的發明受到廣泛的歡迎。筷子,不僅僅利於我們吃飯,它對我們的身體也是很有好處的。日本的一位學者曾經做過測試,人用筷子夾東西的時候,會觸動手指的30多個關節和手臂的50條肌肉運動。測試證明,這種運動有利於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刺激神經系統。

筷子的來歷,讀民間故事,體會筷子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