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北端,地處黃河下游,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山東,因地處太行山以東得名,春秋戰國時分屬齊魯兩國,而又有“齊魯大地”之稱,簡稱“魯”。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山東歷史悠久,明初正式建省,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山東為“兩京十三布政使司”之一,清代又設為行省,山東是清初十八省、清末二十三省之一。民國初,北洋政府進行了行政調整,改府州製為道制並釐定全國地名,山東省有五個縣因與外省縣同名而改名,分別為新城縣、海豐縣、寧海縣、蘭山縣及樂安縣。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新城縣是今淄博桓臺縣的舊稱,其縣域歷史悠久,但長期未形成統一建制,隋朝前今縣域隸屬多變,自隋始分屬長山、高苑、臨淄三縣,公元1228年(南宋紹定元年)以三縣地設新城縣。元朝時,新城縣隸屬於般陽路,明朝、清朝時屬濟南府。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民國初1914年,北洋政府釐定縣名,新城縣因與河北、江西、浙江、貴州、吉林等新城同名而改稱耏水縣,不久又改稱桓臺縣,因齊桓公戲馬臺而得名。現在,桓臺縣為地級淄博市轄縣。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海豐縣是今濱州無棣縣舊稱。無棣位於山東省北端冀魯兩省交界處,古為齊國北疆無棣邑,此後先後為厭次縣、陽信縣地,隋朝時析陽信北部設無棣縣,元朝時分為東、西無棣縣,今無棣縣為東無棣,明初改稱海豐縣。民國初,海豐縣因與廣東海豐同名而改用古稱無棣,現在無棣縣為山東省濱州市所轄。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寧海縣民國前為寧海州,為民國初廢州改設,僅為煙臺市牟平區。牟平地域西漢初就有縣治稱東牟縣,西晉時縣廢,唐朝於原東牟故城設牟平縣,偽齊時於牟平縣設寧海軍,金升寧海軍為寧海州,明初省牟平縣,其地由寧海州直轄,明清時寧海州均為登州府所轄。1913年北洋政府廢府改縣,寧海州改為寧海縣,1914年因與浙江寧海同名而用舊名牟平縣。現在,牟平已經撤縣改為煙臺市牟平區。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蘭山縣是山東省舊縣名,今為臨沂市主城區蘭山區。臨沂歷史悠久,建制始自西漢初所設啟陽縣,後先後為啟陽縣、臨沂縣等,曾為琅琊郡、沂州治。明初,朱元璋省縣入州,臨沂縣省入沂州,清雍正時沂州升為沂州府並設附郭蘭山縣。1914年,蘭山縣因與甘肅蘭山道同名而複稱臨沂。現在,臨沂為山東省地級市,今主城區為蘭山區。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樂安縣為今東營廣饒舊稱,是“兵聖”孫武故里。廣饒與齊故都臨淄相鄰,是齊國腹地,秦時屬齊郡,西漢時今境就有廣饒、鉅定、利縣、千乘等縣,隋朝時有千乘縣,金改稱樂安縣,明清時均為青州府所轄。1914年,樂安縣因與江西樂安同名而改用舊名廣饒,現在廣饒縣為地級東營市轄縣。

民國初,北洋政府釐定縣名,山東五縣改了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