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题考点汇总(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题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题考点汇总(四)

1、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括号里也是选择题考点,是各课程的主体)

理想的课程(教育家、专家)

正式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

领悟的课程(教师)

运作的课程(教师)

经验的课程(学生)

2、简述课程内容(或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形式)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分科展开,是对某门学科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这里有个选择题考点,上面是下面的依据,比如: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倡导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实现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密切课程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第2和第3点也是选择题考点)

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制度;

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课程以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为主,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活动实践课程为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5、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发展中的人,要进行容错教育,相信学生可以进步;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其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要因材施教;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的主体,学生有其自己的想法,对他们要人文关怀。

6、教学观

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从重结论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7、教师观

从教师角色的改变上: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师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当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学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师行为的转变上: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交流。

8、评价观

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

关注发展过程;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评价标准分层化。

如果你不知道在材料分析题中该怎么回答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可以给我留言且关注我,我看到了,就会出一个教学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