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吴兢写了一本《则天实录》,为何这部书最后“神秘”消失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同时也遭到了后人的非议。在当时,有人曾写过一部关于武则天的实录类书籍,记录了武则天辉煌的一生。可是在武则天去世后,这本典籍也神秘地消失了。据说,它的消失,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隐藏在背后的阴谋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唐朝时,吴兢写了一本《则天实录》,为何这部书最后“神秘”消失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武则天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君王,她虽是女流之辈,但是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她的所作所为,却令不少须眉男儿感到汗颜。武则天在历史诸位皇帝中有“三最”,即性别最特殊、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

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在14岁时被唐太宗选为才人,正式进入宫中。在激烈的宫斗之中,武则天成功撺掇唐高宗“废王立武”,成为了一国之母,并在后来参与朝中政事,与高宗皇帝并称为“二圣”。

唐朝时,吴兢写了一本《则天实录》,为何这部书最后“神秘”消失

唐高宗驾崩之后,临朝称制的武则天见时机成熟,便改元天授,定都洛阳,建立了武周帝国。武则天在位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势力,曾对李唐宗室大肆屠戮,又任用酷吏进行高压统治。不过在此期间,她也能明察秋毫,重视人才的选拔,鼓励民间农商事业的发展,令王朝弊政得以消弭。正是靠着这种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武周王朝的根基变得越来越稳固,李唐王室成员皆不敢有任何风吹草动。

中国向来是重视历史的国度,武则天临朝之事,自然在许多著作中被大书特书,而其中最有话语权的史官只有一位,他便是吴兢。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是唐朝著名的大臣、史学家。吴兢通过科举考试,以进士的身份进入授史馆任修撰,并历任右拾遗、内供奉之职,代表作品为《贞观政要》。

唐朝时,吴兢写了一本《则天实录》,为何这部书最后“神秘”消失

从仕途角度来看,吴兢一生的官场生涯可谓是顺风顺水,并没有任何的大起大落,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他喜欢秉笔直书的性格。在担任史官期间,吴兢撰写了一部《则天实录》,用以记录武则天入宫至去世期间的从政生涯,并对其中某些政治事件做出评断。

史书曾经记载,吴兢在撰写《则天实录》之时,曾因其中几个贬义之词得罪了当朝权臣,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但是在上级派人勒令修改之时,吴兢却直言自己只是基于史 实而书,从未有过半句虚言,拒绝修改其中任何一个文字,一时之间被当世文人传为美谈。

唐朝时,吴兢写了一本《则天实录》,为何这部书最后“神秘”消失

吴兢曾用20多年的时间,撰写修著了国史两种,共128卷。对于自己的著作,吴兢曾信心满满地说道:“皇家一代之典,尽在于斯矣”。吴兢著作风格独特,除文笔流畅之外,同时也对历史事件采取了公正看待的态度,尽量保持不掺杂个人情感倾向的点评,如此秉笔直书的特点,为维护史学的优良传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则天实录》应该是一部真实性极强的著作。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疾病缠身卧床不起,对于宫中权力也逐渐失去了掌控的能力,当时,唯有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在旁侍奉。适逢此时,宰相张柬之与大臣袁恕己等人,暗中与禁军统领结成同盟,称二张兄弟谋反,发动了一次夺权政变,目的就是恢复李唐王室的统治权,史称“神龙政变”。

唐朝时,吴兢写了一本《则天实录》,为何这部书最后“神秘”消失

在武则天寝宫集仙殿中,这位武周皇帝已经奄奄一息,她对于权力的抓取已经有心无力,最终顺从的禅位于太子李显,并迁居上阳宫居住。同年11月26日,武则天驾崩,随即被葬入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消除旧朝的不良影响,唐中宗李显开始有目的性地销毁武则天的痕迹。武则天曾一手培养起来的酷吏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摧毁,其骨干成员72人皆被一网打尽,纷纷受到了严厉的惩处。除此之外,武周一代所建筑的石碑、牌坊和雕塑等建筑物,一概被销毁殆尽。可想而知,《则天实录》同样也难逃被毁的命运。

唐朝时,吴兢写了一本《则天实录》,为何这部书最后“神秘”消失

一直以来,后世史学家无不为《则天实录》的失传而扼腕叹息,但是也有专家称,《则天实录》被毁事件完全是历史的必然。牝鸡司晨,历来为儒家传统所不容,历朝历代文人们都不乏对于武则天的攻讦,如果《则天实录》仍然存在,则对于她的否定,将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故此,这部书的消失,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泼脏水”之前,必须要干的“销毁武则天是明君证据”的大阴谋。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