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孩子最真實的“需求”,給孩子想要的成長

解讀孩子最真實的“需求”,給孩子想要的成長

孩子往往是家庭和睦的核心因素,父母的奮鬥大多也是為了孩子。很多父母會常抱怨孩子不夠理解自己,很不懂事,可是作為家長,你們又真的理解孩子了麼?很多父母忽略了這個關鍵的因素,致使孩子心理健康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孩子迫切希望被接納和理解的渴望。

解讀孩子最真實的“需求”,給孩子想要的成長

傳統教育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裡,對於孩子的教育多是順從式教育。例如《弟子規》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從人性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所以孩子應該順從父母的‘好意’。可是從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及心理發展上來看,這並不見得是最佳的選擇。

解讀孩子最真實的“需求”,給孩子想要的成長

尊重生命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生命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思維規律和判斷模式。當他們長期處在一個沒有發言權的環境裡,就漸漸開始懷疑、甚至否定自己的存在,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久而久之甚至不能主觀的判斷對與錯。

解讀孩子最真實的“需求”,給孩子想要的成長

從平視自己的孩子開始

從身高上來講,孩子每次見到父母都要仰視,這些本就給了孩子足夠的壓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遇到一個需要我們仰視、高大的人,我們也會感到幾分壓力,更何況是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思想上還是保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孩子不敢、不能以正常的心態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我們做為長者,生活技能、經驗、閱歷必定是在在孩子之上的。可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技能、經驗、閱歷難道都是當年自己的父母、老師強壓進腦子裡的嗎?不盡然吧......

解讀孩子最真實的“需求”,給孩子想要的成長

試著和孩子平等交流

平等的交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對待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發育尚不完善的孩子該如何平等?那就試著讓孩子擔負起他能擔負起的責任,判斷可以承受後果的對錯。讓孩子擔負那些責任、判斷那些對錯是基於父母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只有他真正理解了父母工作的辛勞,懂得了責任的重要,明白了是與非的判斷,才能更加尊重父母的‘經驗’。

解讀孩子最真實的“需求”,給孩子想要的成長

理解和支持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未知的好奇,他們會抓出魚缸裡的小魚放在貓咪的面前,想要看看貓咪怎樣吃小魚;還會把毛毛蟲帶回家,想要看看它怎樣變成蝴蝶......對於孩子的幼稚,父母更多的是指責、訓斥。別忘了,他們始終還是孩子。想想自己小的時候恐怕也做過這樣幼稚的事吧,陪孩子瘋一次又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