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兵道又不懂兵法戰術者,只會是社會底層人士

不懂兵道又不懂兵法戰術者,只會是社會底層人士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不懂兵道又不懂兵法戰術者,只會是社會底層人士

大凡用兵打仗,其指導準繩應是:迫使敵人舉國降服的為上策;經過交兵接仗而攻破敵國的次之;能使敵人舉軍降服的為上策,攻破敵軍的次之;能使敵人整卒降服的為上策,攻破敵伍的次之。所以,戰無不勝,還算不上高明的,不經交兵就能使敵人屈從,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打仗,其策之上者,是在未戰之前就挫敗敵人的計策;其次是從外交上挫敗它,使它孤掌難鳴;再次就是在戰陣間打敗它,最下策就是攻打敵人的城池了。攻城的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修造用以攻城的樓櫓,和準備如飛樓雲梯之類的攻城器械,需求數月的時間才幹完成;構築攻城的土山,又要破費數月的時間才幹完工。將帥控制不住本人的忿怒心情,而下令緣梯而上,蟻附亂進。結果,士卒傷亡三分之一,而城邑仍未攻破,這就是強攻城池所招致的災難。

所以,擅長用兵打仗的人,能使敵人屈從而不依託對壘交兵,拔取敵人的城邑而不依託強攻,消滅敵人的國度而不用曠日耐久。一定要用全勝之策去與列國諸侯爭勝於天下。只要這樣,才幹既使兵力不受頓挫而又可使成功圓滿獲得。這就是以謀略攻敵的規律。

知識是外圍,人性是核心,破除後天形成的錯誤觀念,直接輸入宇宙真理運行人生,江湖才會有你的傳說。致道絕學,是江湖上最豪氣、最講義氣、最懂道和術結合運用的道場。搜索致道絕學,這裡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等你回家。

不懂兵道又不懂兵法戰術者,只會是社會底層人士

所以,用兵打仗的普通規律是:我若十倍於敵,就圍而殲之;五倍於敵,則攻而取之;兩倍於敵,亦可戰而勝之;若與對方勢均力敵,就分而削弱它,使之處於優勢;若兵力少於敵人,就堅壁固守;若實力弱於敵人,就防止與之決戰。所以,弱小的軍隊,若不自量力而與敵硬拼,那就必然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將帥是國度的輔佐,輔佐得縝密,國度就必然會強盛;輔佐得有缺陷,國度就必然會衰弱。

國君貽害於軍隊的狀況大致有三種:不理解軍隊不能夠行進而強令其行進;不理解軍隊不能夠退避而強令其退避,這是牽制軍隊行動的所謂“縻軍”。不理解軍隊的事務而插手軍隊的管理,將士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不懂軍隊的權變之道而干預軍隊的指揮,將士就會產生疑慮。三軍將士既惑且疑,他國諸侯乘機來犯的災難就會來臨。這就叫做自亂其軍和自取其敗。

預知成功,可有如下五條:曉得本人能夠打和不能夠打的勝;懂得依據兵力多寡而恰當裝備運用的勝;全軍上下同心同德的勝;以有備之師而對疏懈之敵的勝;將帥有指揮才幹而君主不加干預的勝。這五條就是預知成功的辦法途徑。

所以說,既理解敵人,又理解本人,那就常勝不敗;不理解敵人,而只理解本人,那就勝負各半,沒有全勝把握;既不理解敵人,又不理解本人,那就每戰必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