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罹患“进食障碍”的风险

昨天门诊接待了一个女孩,一米六五的个子,体重只有70斤,可她依然觉得自己太胖了。已经好几年时间了,她寻找一切机会避免和家人一起进食,偶有家庭聚餐,她就不停给别人夹菜,忙碌着自己都顾不上吃。同学聚会,她声称自己对很多食物过敏或者她胃肠道不好,不能吃太多东西。她寻找一切机会和借口逃避进食。让她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体重秤上看见体重减轻了。如果体重没有变化或者变重了,她就很烦躁,控制不住地发脾气。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罹患“进食障碍”的风险

这样严格控制食物摄入很长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无法忍受饥饿,无法控制自己的食量,有时一次能吃下十几个馒头、2碗酸辣粉、3碗米饭、菜和水果,相当于十几碗面条的量。只要她开启了进食的过程,她就要把身边能够见到的食物全部吃完才善罢甘休。吃完她就非常害怕体重增加,于是就通过抠吐、吃泻药、大量运动等方式将食物清除出去。一次暴食之后,又进入很长一段时间“厌弃”食物的过程,最后又失控了,爆发了一次大量进食、催吐、导泻、大量运动。就这样周而复始。她的月经也不来了,好几次因为低血压低血糖晕倒。父母强迫她前来就诊。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罹患“进食障碍”的风险

根据这个患者所存在的持续的限制食物的摄入,强烈的害怕体重增加,对自己的体重产生扭曲的认知,即明显体重已经低于正常值了,可仍然觉得自己太胖,可以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这是属于进食障碍谱系的一个诊断。对于“厌食症”,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困扰患者的主要是对食物的讨厌和拒绝,其实这并不是“厌食症”的核心要义。厌食症中暴食/清除型有时容易和贪食症混淆,但二者最容易鉴别的点在于对体重指数的判断,“厌食症”的诊断要点为显著的低体重,其严重程度根据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来判断。BMI≥17kg/m2为轻度,17kg/m2>BMI≥16kg/m2为中度,16kg/m2>BMI≥15kg/m2为重度,体重指数<15kg/m2为极重度。所以,医生诊断患者“神经性厌食”,患者却存在大量进食的情况并不是误诊,进食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患者极度害怕自己发胖的心理,并且体重明显低于正常依然觉得胖。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罹患“进食障碍”的风险

“神经性厌食症”通常始于青春期和成年人早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们开始关注自己方方面面的变化,期望能在各方面都表现理想。对自我的完美期待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自己的外形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而一旦孩子们开启节食减重的过程,体重减轻带来的成就感很容易让人成瘾。

当然,我们说对于心理发展相对健全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出现进食的问题,对体形的过度关注,但发展至进食障碍的,除了社会审美的导向和青春期孩子的爱美心理外,还有着更为令人担忧的就是个体成长过程的创伤。已有的研究表明,经历过儿童期性或躯体虐待的个体发生神经性贪食症的风险增加,低自尊、儿童期的焦虑障碍也和进食障碍的发展有关。来自于家庭养育中的严苛、贬低、忽略容易使个体陷入内在低自尊和外在高期待的冲突中,在无法应对生活时,个体也容易在青春期发展出进食障碍。

刚才提到的那个患者,她在青春期时,她和母亲出门,她在前面走,母亲在后面,然后她就听到母亲对周围的人说:你看她,屁股圆滚滚的,像一只肥母猪。她的母亲待她一向言语刻薄,她能想象母亲说这句话时那种鄙薄的神情。于是那句“肥母猪”成了她整个青春期的耻辱,她从不敢穿漂亮衣服,只穿那些颜色灰暗、宽松肥大的让人看不出样子的衣服,她特别害怕别人看见她的“大屁股”,她恨不能把自己隐藏起来。为了与自己内在的“肥母猪”的扭曲意象做斗争,她陷入了严重的进食障碍中,她看不见自己的消瘦,只能看见“圆滚滚的屁股”所带来的极度的羞愧感。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罹患“进食障碍”的风险

青少年的进食障碍往往伴随着很多长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父母在养育过程中,挑剔、严苛、贬低、忽略等行为态度,或者过份关注孩子的进食行为,对孩子的行为过于控制等等影响孩子自尊并对孩子持有过高期待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罹患进食障碍的风险。

注:本文所有的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告知,马上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