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均衡發展才是促使大城市高房價降下來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市場經濟(20)

新華社痛批深圳萬人搶房,眾籌打新,建議硬核調控後,深圳坐不住了。深圳市住建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學凡表示:政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正在調查處理媒體反映的代持炒房等情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可能的違規行為。

即使深圳堅決貫徹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決落實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和“新深八條”規定。投資者對於代持炒房的熱情仍然不減,仍會發揮聰明才智,想方設法規避政策風險,繼續炒房。

城鄉均衡發展才是促使大城市高房價降下來的主要措施之一

筆者寫過《房價為什麼降不下來》,其中說到,房價不降是炒房投資者的信心來源。而支持大城市房價不落的重要原因是外地人口持續湧入大城市,購房需求旺盛,大城市的房價自然降不下來。假如說,如筆者所在的地方,年輕人都流入城市,不管你處於什麼原因,500元/平米的房價,你賣不賣?不賣你繼續放著,讓銀行繼續向你要利息。可見,城鄉不能均衡發展,是大城市高房價持續不降的重要原因。

一、年輕人的城市夢支撐著城市的高房價

最近,筆者和幾個朋友交流,談到了城市的房價問題。

其中一位朋友說,我國不是房屋不夠住,其中空置率還很高。許多人在鄉村以及小城市都擁有了住房,有許多人還是氣派的別墅。但是年輕人不往農村住,他們嚮往大城市,如北上杭廣深,不管工作幹得怎麼樣,一定要到那裡生活。作為家長,你不得不為他們二次購房置業,即使傾家蕩產也得支持。因此年輕人流入城市,支撐了第二波購房熱,也支撐了城市的高房價。

說到大城市,另一位朋友接著說,按說大城市商業機會多一些,技術創新能力也很強,年輕人就看中了這一點,不管個人能力有多大,都想湧入大城市去掙高工資。其實他們不知道,大城市掙的多,花的更多,凡是開工廠的地方,房價,食物等各類生活費用開支都在漲,增加了生活成本。有些人看不到這一點,盲目流入城市,整幹一年,除了給房東交了房租,支付其它生活開支之後,不但不掙錢,有些人還需要家長給予補貼費用。

的確如此,不少年輕人流入城市,把青春獻給了城市,為房東做了貢獻,臨到而立之年還是一事無成,不得不回到鄉間或內地工作和生活。所以說年輕人的城市夢支撐了城市的高房價。

當然,炒房者也堅信這一點,他們認為,懷有城市夢的年輕人一定會前赴後繼地湧入大城市,傾其所有高價買走他們手裡的房子,成為他們發財致富的接盤俠

城鄉均衡發展才是促使大城市高房價降下來的主要措施之一

假如說,哪一天年輕人的城市夢醒了,能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選擇工作地點,而不再盲目流入大城市,那麼大城市的高房價就該結束了。

二、當人們在大城市活不下去的時候,城鄉均衡發展就開始了

筆者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筆者家鄉有一戶人家,原先就在南方某市工作。他在工作上是個佼佼者,業績做的很好,很早就在某市安家落戶。但是,即使他努力工作,收入也很可觀,但總是錢不夠花,生活壓力很大。於是他向工作單位不斷申請,希望回鄉工作。可是工作單位在他家鄉也沒有分支機構,於是派他回到了離家較近的陝西西安工作。即便這樣,他的工作壓力仍然很大,最後他病倒了,患了個半癱。

這便是大城市生活不下去的真實案例。

其實,由於高房價影響,普通外地人在大城市生活也是極其艱難。因為高房價加大實體經濟成本,致使普通人掙錢更加困難。因為高房價加大人們的生活成本,總而言之,普通人生活更加困難。

有一位朋友是這樣說的:

深圳房價的津巴布韋化實際上是非常可怕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為高房價、生活成本升高而離開。深圳基於高房價的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要接受香港的產業空心化的教訓,更不能讓深圳房價發展成津巴布韋一樣成為嚴重通貨膨脹的代表。要記住自己的歷史責任。

城鄉均衡發展才是促使大城市高房價降下來的主要措施之一

現在,企業家在呼籲,人民在吶喊,

要求降低房價,是因為大家還在忍受高房價帶來的痛苦,希望繼續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如果有一天忍受不下去了,人們選擇離開,那麼城鄉均衡發展就開啟了進程。

這個過程與現在的人們流入城市是一樣的道理。當人們一離開哪個城市,這個城市的高房價就結束了。

當然,這個過程是極其痛苦的,由此產生的認識也是深刻的。

三、抱團發展點燃了“城鄉均衡發展"的星星之火

說到城鄉均衡發展,不能不提到現在鄉村發展比較出名的幾個集體農村,如河南的南街村,河北的周家莊鄉,山西的大寨村,當然也包括筆者家鄉的陽城縣皇城村。

這幾個村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集體經濟”發達。都能堅持集體主義的精神,通過抱團發展,將群眾組織起來,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

很顯然,他們是城鄉均衡發展的典範。這同樣說明,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不通過組織起來,抱夥成團,改善鄉村發展環境,發展鄉村經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便是一句空話

。而大部分年輕人現在沒有集體抱團的概念,他們同樣也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每一個人為了尋找所謂商機,隨波逐流,被動的流入大城市。他們每個人活動都跟著機會走,絲毫沒有主動作為的精神,情況極其被動。

這說明,真正要發展鄉村經濟,還必須依靠集體力量,在鄉村布點置業,抱團發展,通過集體的拼搏與奮鬥逐步改變鄉村面貌,使鄉村發展成星火燎原之勢,使之成為青年們願意為之奮鬥,適合創業發展的一片熱土。這是城鄉均衡發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更為重要的是,當大城市不適合年輕人繼續生存時,鄉村的發展便會加快,注入動力。

在《房價為什麼降不下來》一文中,筆者這樣認為:

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均已改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5G網覆蓋全國城鄉,內地沿海聯繫都很方便。這就為城鄉均衡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各地產業應根據資源賦存條件,人文社會環境合理佈局,並通過互聯網數據經濟加持,溝通聯繫,業務協同,跨區經營,優勢互補,使得城市鄉村協同發展,而不必都擠入大城市,盲目發展經濟都市圈。只要各地就業機會均等,都能協同發展,就沒有必要擠入大城市。這樣,大城市的外來人口必將大大減少,從而有效降低了大城市高價住房的客戶供應量。這樣大城市的高房價自然不能維持。

至於有些人主張大城市可以更好地發揮聚集效益,加快技術創新。筆者再次重申,由於互聯網技術發展,城市鄉村聯成一片,跨區合作技術上已不是問題,大城市完全可以發揮技術創新發動機的作用,通過互聯網工具聯繫鄉村,組織跨區協作,由城市帶動鄉村共同創新發展,結成緊密的城鄉產業鏈,而不必都擠在大城市增加壓力。

城鄉均衡發展才是促使大城市高房價降下來的主要措施之一

更何況,德國也有很多公司總部座落在鄉間小鎮,這同樣不影響他們創新。可見只有大城市才能技術創新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四、從企業經營與生態發展的角度看城鄉均衡發展

企業生產經營的角度講,現代工廠,大量企業扎堆於大城市,不但遠離了原材料產地,增加了運輸成本,而且對環境保護,對水,電,氣,油等資源供應造成的壓力也是相當巨大,加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筆者調查發現,生產經營性企業,與其扎堆在大城市,不如遷徙於原料富集,水,電供應充足的農村,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城鄉均衡發展才是促使大城市高房價降下來的主要措施之一

企業扎堆於大城市,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交通緊張問題。

大量人員集中大城市,使住處與工作處分離,又加大了市內交通的壓力,使城內大量人口奔波在上班的路上。即使一些城市不斷改善交通設施,仍滿足不了人口流動的需要。有些年輕人,工作時間只有8小時,單在路上就要消耗4小時,很是辛苦。

如果把工廠設在鄉下,讓員工住房與廠區靠近,路上的時間不就節省出來了嗎?這不是效率嗎?

今次新冠疫情,同樣也給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生態課。

不管經濟發展怎樣,密集的人口,頻繁的流動,汙濁的空氣,緊張的水源,再加上隨時可能被添加的食品,往往會導致人們體質下降,免疫力降低。致使大城市的生態變得非常脆弱。

通過這次新冠疫情,人們深刻體會到“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同樣也使經濟發達的生態建設顯得更有必要。而城鄉均衡發展是生態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參考文章

我們的房價為什麼降不下來?

其實我是說“房價降不下來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