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不依就撒潑打滾,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霸道”

前日,剛接小孩放學回到小區門口,遠遠就聽到熟悉的哭。小孩聽到是住我們樓上2歲多的小諾米的哭聲,就趕腳的跑了過去看看。

“你這是什麼毛病呀,我才不慣著你呢!為什麼就要聽你的才行?你繼續哭吧,讓你一次哭到飽為止,你看看有沒有人理你?”過去一看,只見小諾米坐在地用盡力氣的在哭,小諾米媽媽看起來非常的生氣,情緒有點激動的罵著小諾米。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見我們來了,小諾米媽媽接著對我們說:讓哥哥(我小孩)來評評理,看看你對不對。我們剛才去了超市買東西,回來時小諾米要走沿海邊的路線,想著那樣走,我提著東西會很累,就帶她走了近路回來,她就一路哭鬧非要我回去按她的路線走,不依就在跟我坐地撒潑了”

想必家有2到4歲的孩子,都有過相同的經歷,無獨有偶今天恰好在一媒體平臺,也看有很多相同經歷的媽媽的留言,比如: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網友A,我們一鄰居小孩,大概2歲左右,拉屎後他媽媽不在,別人好心幫他擦屁股,結果哭得不停,非要別人把屎還給他糊回去,要他媽媽擦。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網友B,我那天帶寶寶扔垃圾,她看到我把垃圾扔了,又哭又鬧,非要把垃圾撿回來,怎麼拉都不走。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網友c,我兒子也是,上完廁所要自已沖水,晚上一定要洗澡才睡覺,早上起床必須要換外出衣服不肯穿睡衣出客廳。擺好的汽車我們不能碰,弄亂了就會發脾氣。

相信媽媽們看到這裡會有這樣的想法:以前總別人家孩子都好帶,就自家的孩子不乖,喜歡無理取鬧,現在看到這樣心裡就平衡了好多,原來是大家都覺2歲多到4歲難教。

為什麼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都這麼不講道理呢?是不是父母把孩子寵壞了呢?嘿,別什麼問題都覺得是父母寵壞了孩子好嗎!其實現在很多父母都很睿智的,不會動不動就寵著孩子的,反而是原則很強的,像小諾米媽媽一樣面對孩子坐地大哭也是強硬表態,就怕被套下把孩子寵壞這頂帽子。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但實質有以上表現的2到4歲的孩子,大人不依就撒潑,並不是寵不寵的問題。而是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內在都住著一名小法官,這名小法官早就給孩子內在定好一種秩序模式,一旦有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孩子往往都很“霸道”,他會通過哭鬧,焦慮,來抗議這一秩序不可逆性。這些種種的表明證明我們的孩子已進入秩序敏感期了。

秩序敏感期對孩子內在品格起有決定性的作用,這時候孩子處在成長分水嶺關鍵時期。父母正確的應對,讓孩子越來越合作,反之孩子會從這一敏感期直接進入與父母敵對惡性循環中。所以孩子秩序敏感期後續的發展是向好,還是向壞,決定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建議家有2到4歲的孩子媽媽耐心的把這篇文章讀完。讓自已對處在秩序敏感的孩子有更深入清晰的瞭解,讓自已在面對孩子各種擾心的哭鬧更能睿智的應對。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是教育的好時機還是影響親子關係,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首先,簡單梳理一下→在秩序感敏期孩子的表現和動機

北京大學兒童心理學碩士陳潔在《捕捉兒童敏感期,專家教你玩遊戲》一書中寫到:一般來說,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現在2至4歲間,孩子一旦進入秩序敏感期,就開始霸道起來,不讓別人動他的東西,什麼東西放在哪裡都要經過他的同意。

這就是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在情緒上普遍的表現,作者陳潔也在書中詳細地總結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幾點具的有代表意義行為,例如:

1,喜歡給物品找“主人”;

2,喜歡所有的東西必須“歸位”;

3喜歡不合心意就重來;喜歡的就多次重來都不覺有趣;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結合《捕捉兒童敏感期,專家陪你玩遊戲》一書所列舉的處秩序敏感期,孩子們的表現特點和再結合網友所列舉的孩子為秩序哭鬧的例子看來。孩子之所以和我們起衝突,都是在積極的維護自己內在預定的秩序,其實這一行為是積極的行為。

你看,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孩子想自己穿衣服,因為他內在秩序就是想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有孩子要自己沖廁所,不允許玩具不能亂放,不穿睡衣出客廳,這其實都是很積極的行為。

但因為孩子處在語言詞彙量不多,和情緒易外露的年齡階段,導致孩子不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維護他內在認為的秩序,是孩子各種“霸道”行為的動機。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但由於孩子表現的情緒過激,生活中往往都被我們誤以為他們在無理取鬧,或故意耍懶,而引發的親子衝突(像看似小諾米在無理取鬧,實際上是小諾米內在秩序管家在作怪)。

所以當孩子處在秩序敏感期的時候,他會根據內在秩序的小管家來管理自己的行為。如果被破壞的話,就會通過哭鬧,各種愉悅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反抗。

其次,說說→為什麼父母正確應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是發展孩子良好品格的時機

有名的育兒作家孫瑞雪曾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這樣寫到:

秩序一旦形成,會轉化為品質,體現在生活的任何方面,這就是素質。

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格,這一切來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一個人基本的品格和素質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簡單來說,意思是孩子內在良好的秩序可以形成孩子好的品格和習慣,乃至影響孩子的人品和素質。

洋洋是一名秩序感很強的孩子,是我之前帶幼兒園小班的一名孩。排隊喝水時,他從不會有插隊行為,並且會把杯子放得整整齊齊,發現別人沒放好,杯子也會幫別人放好;午睡上床前,他鞋子要擺整齊才上床,不容歪一點;他從不會搶別人的東西,也不會再沒經過別人的同意,就直接拿別人的東西。他喜歡小椅子歸位在桌子邊,如果發現沒有歸位的椅子,他會一一的把亂亂的椅子擺整齊。

從洋洋的行為可以看到洋洋內在的秩序感,已讓洋洋成為一名懂規則,講衛生,不怕麻煩,助人為樂的小紳士。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你看當孩子處在秩序敏感期,他的自我執行力如此的強,很顯然秩序敏感期是發展孩子良好品格的好時機。

因為秩序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基礎,秩序感能讓孩子自己很好的管理自己的行為,知道什麼是自己應該做的,什麼是自己不應該做的,對自己的行為特別清晰界限的。

秩序感就像孩子的內在,就像一位非常負責任的法官一樣。它讓孩子各項的好習慣一一去延伸致孩子的生活中,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習慣是形成孩子良好品格的基礎。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最後,捋一捋→為什麼父母不正確應對孩子秩序敏感期,會影響或破壞孩子品質發展和親子關係

在這裡我們先回頭看看問題的本身,孩子處在秩序敏感期的表現中:不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沖廁所,自己倒垃圾,自己擦屁股就撒潑哭鬧。面對孩子這麼激進的情緒,應對不當,很容易讓孩子從此站在我們對立一面。不僅會讓孩子的秩序感得不到發展,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規則和好習慣的形成。

很多時候處在秩序敏感期孩子,都是通過撒潑哭鬧來抗議我們破壞了他認知裡的秩序。試想一下,當正在孩子用哭鬧作為抗議武器來達到他想要的目時,此時我們正確的教育方向應是:讓孩子知道想贏得別人的合作,不需要用激進抗議的方式來獲取合作,而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會被孩子撒潑哭鬧的情緒所激怒,造致自己內在無名火亂竄:擴大孩子行為的負面後果,認為孩子撒潑哭鬧是無理取鬧,不管就會後患無窮。於是衝著孩子發火跟孩子對著當,親子關係持在僵硬狀態。

在孩子犯錯這件事上,著名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曾說過,指責,懲罰並不起作用,孩子的精神分裂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對自己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在孩子情緒激進時,我們的指責和懲罰不僅讓孩子錯失了反省自己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們的失控的情緒,發火的表情,不理智處理衝突的行為也正在孩子眼前直播。

孩子接納到的信息是,他正在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讓媽媽很生氣,很討厭。你看,我們我們這樣子應對孩子哭鬧撒潑一點建樹沒有,反而起了作反面教材,把孩子推到自己對立一面,破壞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戚關係和良好品質的發展。

如何做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哭鬧撒潑才能轉化為良好格品發展基礎呢?

德國哲學家伯克曾說過: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簡單說,秩序是孩子向好發展的基礎。在孩子2至4歲處在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常常因為秩序錯亂而哭鬧時,我們要做以下幾點才可以保護孩子打內在秩序,得到向好發展,為孩子良好的品格打下紮實的的基礎: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第一,孩子哭鬧撒潑時,父母不能受孩子情緒所影響,要耐心冷靜地應對

父母應對孩子哭鬧撒潑的態度,是決定孩子願不願意跟我們合作關鍵。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孩子撒潑的情緒,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身,這樣是很容易會被孩子所激怒的。

像上面網友B的例子,孩子因為垃圾不是自己扔的,哭鬧不已。這個時候我們開罵,或拽他走,也平息不了孩子情緒。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先要壓著自己的起伏情緒,用看不出波浪的“冷靜”來應對。可以嘗試這樣想,孩子要自己扔垃圾是一件好事情。先看待引發矛盾產生的事件本身,來轉移自己即將被點著的無名火。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在應對孩子的哭鬧撒潑時,我們需認清一點,雙方已有一個人已經被情緒帶偏了,另外一個人必須要是冷靜理智的狀態才可以平息此場衝突。有人說孩子哭鬧的時候要我耐心冷靜應對,真的比登天還難,但作為大人,為了讓孩子能更好的合作,我們必須讓自己做到。

大人耐心冷靜應對孩子哭鬧看似老人長談,但它最有效的。家長保持耐心和冷靜,孩子對抗情緒和焦慮情緒得到緩解,家長耐心和冷靜的態度孩子不會感受到被敵對,反而會讓孩子感覺哭鬧很無趣,而轉為交流解決問題。


第二,孩子哭鬧耍潑時,要正確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保護和滿足孩子對秩序的要求

細心的媽媽不難發現2到4歲的歲孩子,對秩序的要求有時執行起來比我們成年人做的還好。比如在排隊時,看到有人插隊,我們大人也不一定全都選擇站出來制止。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但孩子不一樣,孩子他內在的道德秩序感很強,他喜歡遵守規則,所以插隊的事被秩序感很強的孩子看到了,孩子一般都會站出來,不讓別人插隊,同樣要求自己不會去插隊的。

或又像過馬路,有的帶大人會趁馬路上沒車,帶著孩子衝紅燈,但秩序感強烈的孩子,她不允許自己和家人有衝紅燈行為的。這些秩序實際上是孩子好習慣發展的基礎,但由於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情緒易激動,易變,易外露。一發現秩序順序不對就會開始哭鬧。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會為不整齊的玩具,和不是自己沖廁所,或者別人插隊這錯亂秩序而哭鬧時。這時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例我們可以先幫助孩子放鬆自己不悅的情緒,再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秩序需求,並讓孩子看到,當他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是愉快合作解決問題的。為孩子這些良好秩序給予支持和保護,讓其內在的秩序得到繼續發展。


第三,通過遊戲發展孩子良好秩序感

除了耐心冷靜應對孩子哭鬧撒潑的情緒,和正確引導表達想法,保護並支持孩子秩序感得以發展外。我們還需要在生活中多跟孩子玩一玩和秩序相關的遊戲來強化孩子良好秩序感得以發展。

在幼兒園工作的我,也會經常跟孩子玩與秩序相關的遊戲,這些遊戲簡單,在家也可以跟孩子玩一玩,滿足孩子秩序感發展的需求: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遊戲一,小管家,遊戲目的:和孩子把家裡的玩具分類,建立和滿足孩子秩序感發展。

遊戲過程:媽媽可以對孩子說,這裡亂糟糟的,我們給不同的類型的玩具,找到他們屬於它們自己的家吧。例如塑膠玩具,住塑膠的房子,木製玩具,住木製的房子。

藉助事物之間的內在關係,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秩序,滿足孩子對秩序敏感期逐漸形成的和秩序需求。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遊戲二,小偵探,遊戲目的:通過孩子內在秩序發展孩子良好生活習慣。

遊戲過程:我們一起來當小偵探,找找看誰迷路了。家裡的碗筷應該在廚房,玩具應該在玩具區,鞋應該在鞋架,以遊戲的形式幫助這些物體歸位。這樣的小遊戲好玩有趣,又可以幫忙滿足孩子秩序感發展的需求。

可以幫助孩子滿足秩序感發展需求的遊戲,在生活中很多,通過遊戲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秩序感帶來的快樂,並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更多生活中良好的習慣行為。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向好或向壞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


秩序對孩子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正如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書中寫到:

秩序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敏感期,它同兒童的思維過程緊密相關,同兒童的品質形成緊密相關,它最終關係的兒童長大後的道德,明文明素質,智能狀態以及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