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均衡问题的几点思考

教育均衡发展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下的一种理想,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智慧校园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切入点,借助全智校园来解决教育均衡问题。

教育均衡问题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的教育明显高于乡村。改变教育不均衡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难题。

一、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措施

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并不能在端时间内解决。所以,在存有巨大经济文化差别的条件下,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很困难的,需要以创造性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措施有:(一)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各个学校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均衡化;(二)增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别;(三)加快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促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显而易见,东部及城市地区的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要远远高于西部及农村地区,并且很难改变。所以,第一项措施难以实现。对于第二项措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在短时间内也是完成不好的,所以也难以实现。而第三项措施教育信息化能够在一定水准上突破经济文化条件的约束,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相对容易实现。所以,我们能够试着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在起步,但尚待完善。主要表现为:没有从战略高度理解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虽然指定和实施了一些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校园网资源欠缺而分散,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流于形式”等等。

为了更加好的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需考虑以下几点:

(一)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场全新的教育革命,它能通过信息技术补充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别,从而有效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理解教育信息化,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教科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建设教育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只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才能在一定水准上补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促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此,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建设教育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库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资源丰富完备,中小学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需资源基本上都能在教育资源库中找到。

(三)完善教育信息化系统,实现师生人人通

基础教育的各类学校需要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组建校园网。也就是说,承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园网建设不能有所谓的“重点化”倾向,不能存有差别,即时各类学校在其它方面仍然存有差别。通过校园网工程,使每个学校、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能方便接入互联网,轻松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四)培养师生信息化化素养,与教育信息化无缝对接

教育信息化需要广大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为教学和学习服务。否则,虽然校园网和教育资源库都建好了,可老师和学生都不会或每月兴趣利用,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依然改变不了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

(五)有序推进,逐步实施

对教育信息化系统实行逐步实施,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不断改变基础教育现状,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但是革新性突破,同时也会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三、采用智慧校园SAAS平台,低成本快速实施教育信息化

传统智慧校园在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是,其解决方案和交付产品存在诸多问题,如建设成本高昂,系统复杂导致学校用户使用程度低,存在重复建设致每年沉没成本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汉博德公司推出全智校园SAAS平台,该平台具备以下特点:

1、低成本建设,轻应用快速交付。

2、学校按需付费,杜绝重复建设。

3、按需使用,安全满足客户需求。

4、免安装、免维护。

以上优势,可以均衡区域智慧校园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各学校根据自身需求采用全智校园软件打造智慧校园。。

关于教育均衡问题的几点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