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清末最頂級學者教出來的學生,參加高考能考入怎樣的大學?

六歲那年,溥儀短暫的皇帝生涯中,迎來了一件大事。按照祖訓,年滿六歲的溥儀,應該要念書了。在隆裕太后的吩咐下,欽天監擇良日為小皇帝舉行開學儀式。

讀書的地方在紫禁城的毓慶宮,在這裡,一件有三位皇帝讀過書了。溥儀的前任光緒皇帝小的時候,也是在這裡讀的書。與其他宮殿相比,毓慶宮並不大,屋子裡的佈置也沒有那麼複雜。

對於清朝的皇帝來說,讀書本就應該耐得住寂寞,花裡胡哨倒顯得有些做作。

探知:清末最頂級學者教出來的學生,參加高考能考入怎樣的大學?

毓慶宮

別看毓慶宮的設施“簡陋”,這裡可是清朝皇帝讀書的地方,該有的東西,一定都是最好的。筆墨紙硯、桌椅板凳、格言警示,無不是萬里挑一以供皇帝使用的。除了這些固有的物件,最好的,應怪算是這裡的老師了。

在傳統社會里,老師的身份極為尊崇,以至於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古時候的文人都是有骨氣的,除了父親之外,很少管其他人叫爸爸,這種習慣至今仍有。可是對於教育自己的老師,自尊心再強的文人,也會低下頭叫一聲“爸爸”。

所有的老師裡,地位最頂尖的當屬皇帝的老師。他們所教授的課程,不僅包括治國方略、經史子集,還包括國家政事、國際風雲。(明清之前的皇帝是不必在意國外的)

皇帝的老師又被稱作帝師,能當上帝師的,人生基本圓滿、門庭已然光耀。能夠給溥儀當帝師,又都有哪些人呢?

慈禧太后去世之後,被閒置了將近十年的陳寶琛,再度返回朝廷。“讀書郎”攝政王載灃一眼就相中了這個老學究,並建議隆裕太后選他當帝師。

探知:清末最頂級學者教出來的學生,參加高考能考入怎樣的大學?

陳寶琛

於是,陳寶琛便成了最後一代帝師,和他一起被選上的,還有陸潤庠、伊克坦、徐坊。這四位皆是出身翰林院,論地位資歷,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頂級學者。尤其是陳寶琛,二十一歲便考上進士,思想頗為先進。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清朝歷代皇帝是十分重視教育的,尤其是對接班人的培養!

《紅樓夢》裡有過一句話: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所謂讀文章的世務,就是為了參加科舉博得一份功名。也就是說,大部分朝廷命官都是通過讀書而來,皇帝想要走進讀書人的內心世界,就必須和他們一樣,潛心苦讀才行。

這四位帝師,除了伊克坦出身滿洲貴族,其他三位皆是漢族。他們的分工非常明確:伊克坦教授滿文,陳寶琛教授治國方略,徐坊和陸潤庠教授經史子集。

沒過幾年,由於身體的原因,陸潤庠和徐坊先後離世。皇室又為皇帝找來了朱義藩和梁鼎芬頂替二位,成了新的帝師。

探知:清末最頂級學者教出來的學生,參加高考能考入怎樣的大學?

醇親王

雖說溥儀的本家(也就是醇親王府)乃是世代宗親,享受王府的待遇。可是與一般的富家子弟不同,醇王府有著極其濃厚的書香氣息,歷代醇親王也都是以讀書為愛好。能被醇親王選中的帝師,必然有著極高的水平。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話是如此,可是對於這幾位帝師來說,他們可不敢怠慢自己的學生。哪怕這位學生已經不再是皇帝了,帝師依然盡心盡責地教育他。從最簡單的《孝經》到高深的《爾雅》,讀書人看什麼書,皇帝就跟著看什麼。

帝師們都是翰林院的大儒,按理說就算教一百個毛頭孩子,也是信手拈來。

皇帝和一般的學生可不一樣,若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課堂上拋了錨,作為老師,是可以任意責罰學生的。老師是沒有錯的,錯都在學生;可是當皇帝讀書開小差的時候,帝師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探知:清末最頂級學者教出來的學生,參加高考能考入怎樣的大學?

貪玩的皇帝

有一次徐坊教授皇帝讀《全唐詩》,年小的皇帝對此全然不感興趣。就在這位老學究搖頭晃腦讀的起勁兒的時候,小皇帝一個人撂下課本,跑到院子裡看螞蟻搬家了。

對於當時的溥儀而言,這些忙碌的螞蟻,遠比屋子裡的老師有趣多了。徐坊面對這種情況,也是無可奈何,只好端端正正地坐在課堂上,等著玩膩的小皇帝回來繼續上課。通常情況下,小皇帝玩膩的時候,時間也到了飯點兒。

所有幾個帝師當中,最慘的應該算是滿語老師伊克坦了。

作為建州女真出身的皇帝,大清國從來都不曾忘記自己的身份。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東西莫過於語言和文字,滿洲族亦如此。因此,對於八旗子弟尤其是皇帝的滿語教育,就顯得各位重要了。

按理說溥儀應該把滿語學好的,畢竟他是大清國的皇帝、滿族的族長;他要是不做表率,下邊兒誰還跟著學啊?可是,在大帝師伊克坦的悉心教導下,溥儀一共就學會了一句滿語,:“伊立!”(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平身。)

看來啊,孩子們都是一個脾氣。如果沒有人監督學習,僅憑自覺,只能放縱他們貪玩的本性。

眼瞅著小皇帝不好好學習,白搭了列祖列宗抄家得來的這麼多書籍,幾個太妃那是乾著急啊!在帝師們的建議下,太妃們找來幾個“伴讀”,一起來毓慶宮讀書。

這幾個伴讀嘛,自然就是替小皇帝挨棍子的。小皇帝不認真聽講,伴讀要捱罵;小皇帝偷偷跑出去,伴讀要捱打;小皇帝沒完成規定學業,伴讀要罰站。總之,小皇帝想跟這幾位伴讀一起玩耍,就必須好好讀書才行。

探知:清末最頂級學者教出來的學生,參加高考能考入怎樣的大學?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這就是傳說中的“成王有過,則撻伯禽。”小皇帝有過,找個人形沙袋打一頓就行了。

後來,經歷了張勳復辟,清朝的皇室覺得想要復興大清,必須加強同外國人的聯繫。皇帝正值年幼,需請一位外國帝師授課,以此親近外國人。

經過李鴻章之子李經邁的推薦,能夠說一口流利中國話的英國人莊士敦,成了溥儀的英文老師。他除了教授小皇帝英文之外,還教他數學和科學,然而,這位莊帝師的教學水平,的確有待商榷。

舉個栗子。話說溥儀被關進撫順戰犯管理所之後,有一天啊,同在一個號子裡的犯人問他:“紫禁城那麼大,究竟有多少太監呢?”溥儀就支支吾吾的說了半天,聽的人也沒明白他說了什麼。

講到最後,那人就急了,嚷道:“難道你小時候就沒學過數學嗎?連數數都不會!”溥儀委屈的回答說:“我就是沒學過嘛!”真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啊,一個犯人都敢對皇帝大喊大叫,擱過去這就是大不敬之罪。

一個連加減乘除都不會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自己學過數學?反過來講,學生連數數都沒學好,老師真的盡到責任了嗎?溥儀不僅數學沒學好,就連莊帝師的本職功課英文也沒教好,以至於溥儀的英文水平大概只有II級。

“威廉姆(溥傑),today 下午叫Lily(韞穎)她們來,hear hear外國軍樂。”

這些管理國家之外的技能,溥儀實在也沒必要認真去學。在普通人眼裡,學數學是為了算賬,學英語是為了和外國人交流;如果他們不自己去做,就需要花錢請別人。

探知:清末最頂級學者教出來的學生,參加高考能考入怎樣的大學?

莊士敦

溥儀是皇帝,日後是要處理國家政事的;如果把心思放在這些小技能上,未免資源浪費。溥儀真正要學的,只有如何管理好“使用這些技能”的人。

在幾位帝師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教導下,溥儀終於學有所成;然而沒等他開始使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管理國家,這個國家早已滅亡,連他自己也被趕出了紫禁城。

不過,溥儀雖然在學生時代不學無術,各門功課都紛紛掛科。可是有一門功課,他學的還是非常專精的,那就是帝王學裡的認慫術。

僅憑溥儀這十多年的學習,如果讓他參加高考,也只能去考個文綜。

按照百分制的考試,溥儀的語文、歷史、政治可能會達到及格線,甚至拿高分;可是對於其他三門,尤其是數學和地理,幾乎就是全軍覆沒,也就選擇題能蒙點分數。英語嘛,He 估計能考個nine ten 分。

算上少民加分,溥儀最後的高考成績,理想的狀態下也就是450分左右。這樣的成績在北京,也就剛剛夠得上三本;如果是藝術類的話,溥儀託關係走後門,興的許能進入醇王府祖宅中央音樂學院乾嚎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