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來源:保山日報網-保山日報

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松露和魔芋

3月下旬,隆陽區板橋鎮雙脈村今年的第一批魔芋播種完成。魔芋播下去的那一刻,就已經“賣出去了”,這意味著村民不用擔心受疫情影響可能導致的農產品滯銷。而這,要歸功於板橋鎮“直播+產品”的電商助農模式。

電商初體驗:滯銷黃梨起死回生

如果不是幾年前鎮上的那場電商培訓會,楊薇娜可能還是一個居家帶娃的全職主婦。如今的她是板橋鎮電子商務服務站的負責人,也是直播間裡擁有近8萬粉絲的“帶貨網紅”,她的團隊為板橋農特產品站臺吆喝,讓當地的黃梨、魔芋、黑松露等山貨銷往大江南北。

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黃梨

2017年,楊薇娜家的300畝黃梨滯銷嚴重。她正在為黃梨銷路發愁之際,板橋鎮組織了一個電商培訓班,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楊薇娜和其他20多個人成了該鎮最早的一批學員,開始試水電商。

當時直播行業勢頭正旺,26名青年創業者在“一直播”平臺組建了保山網紅團,26個賬號以“保山”開頭命名,集中開播、集中發聲、抱團發展,很快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積累了一定的關注度以後,大家開始在直播間互相推介各自的產品。團隊互相幫襯,甜柿、冬桃、茶葉、野生菌,哪種農特產品上市了,就優先推介哪種。直播間人氣最旺時達到了25萬人次的瀏覽量。

楊薇娜的“臥佛黃梨”就是在這期間推廣出去的。除了在室內講解自家黃梨的特點,楊薇娜還請來了昆明的“大主播”去到梨園,直播黃梨的生長環境,介紹黃梨的種植歷史,一來二去,她家的黃梨漸漸打開了銷路。同時,靠著政府指導和扶持,楊薇娜給自家的黃梨註冊了商標,有了特別的Logo和包裝禮盒。當年的中秋節,深圳的一家公司以每箱58元的價格訂了280多箱梨,這筆大單讓楊薇娜嚐到了電商的甜頭。

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線下實體店

過去,每到黃梨成熟季,楊薇娜全家老小都要騎著三輪車或者開著麵包車走街串巷的吆喝,非常辛苦,而且銷量有限。後來雖然可以把梨賣給水果批發市場,可是利潤微薄。接觸電商之後,賣梨相對省時省力起來,“現在再也不用擔心梨在樹上賣不出去或者爛在地上沒有銷路了,這是我們最欣慰的。”楊薇娜說。

從修枝、摘梨到包裝、送貨,楊薇娜的梨園每年季節性用工都在30人以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人左右,中秋節前後,用工量更多,每年下來,梨園能吸納50人左右的剩餘勞動力。務工者人均增收1.5萬元左右。

直播助農:扶貧有了新模式

在拓寬自家農產品銷路的同時,楊薇娜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電商資源,幫助村民把當地的魔芋、核桃、青梅等銷售出去,解決農產品銷售難、農戶收入低的問題。

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錄製魔芋種植視頻

一次直播中,一位江西老闆詢問板橋是否有魔芋,產量大不大。楊薇娜嗅到了商機,她帶著團隊走村串寨瞭解行情,半個月內從板橋鎮雙脈村和瓦窯鎮老營村收了足足三卡車魔芋賣到江西。

雙脈村是板橋鎮的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有1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幹部考察學習中發現魔芋可以套種在核桃樹下,實現一份土地兩份收入,於是就在村內做了一個試點基地,還邀請了魔芋種植專家舉辦現場觀摩會,對魔芋種植、病蟲害防治進行技術指導。

2018年,板橋鎮將雙脈村的魔芋網上銷售交給了楊薇娜牽頭,並約定了“先賣後種”的訂單農業模式,實行“電商+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鏈。

“這種模式打消了農戶的後顧之憂,既為電商找到了貨源,也為產品找到了銷路。”分管電商的板橋鎮副鎮長尹學建說。

為了拓展魔芋市場,楊薇娜直播了魔芋從種到挖的過程,直播間也因此迎來粉絲量的裂變,當年的魔芋電商銷售達12噸,佔總體銷售的80%,40餘戶貧困戶實現每畝4000元的收益。

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直播中

“直播帶農貨”逐漸成了扶貧新模式,成了脫貧致富的新風口。

雙脈村建檔立卡戶林春文家在核桃地裡套種了一畝魔芋,以前大多是散戶上門來收,由於信息不對稱,很難享受到價格優勢。電商助力後,一畝魔芋讓林春文拿到4000元的收入,他樂呵呵地說:“有了這筆錢,家裡的吃穿用度就寬餘了。”

在脫貧攻堅中,助農增產增收,始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幫扶方式。電商一頭連接著貧困戶,一頭對接著大市場,有效縮短了流通環節、擴大了銷售半徑, 使農副產品的價值得到提升,農民的收入持續穩定增加。

不止魔芋,通過直播,板橋鎮柴河村、秋山村等山區村都成了小有名氣的松露村,開播以來賣出松露1.5噸,產值達到60萬元。通過電商平臺,2019年,有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僅靠採拾野生菌戶均增收5000餘元。雲南高原特色的野生菌一時間成為直播間的爆款,累計銷售1.6噸,總產值70萬元,單日銷售額最高衝到了7萬元,共有400公斤空運發往廣州、上海的餐廳。

在很多人眼裡,這些助農舉措是電商在帶動農戶增收,但在楊薇娜看來,這種帶動是雙向的。“我們把農特產品從老百姓手裡收來再賣掉,不是在‘幫人’,而是互相養活,我們在共同推動本土經濟發展。”

互聯網商業:探索無止境

2019年,楊薇娜在淘寶、微信、抖音、直播平臺的電商總銷售額達到了80萬元。截至目前,整個板橋的直播團隊開播達到500場,超過2500萬人次觀看,累計銷售200多萬元,復購率達到了60%。

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給農戶兌付貨款

從一開始在直播間迷茫的自說自話、無人問津,到後來日趨成熟的粉絲轉化、控場節奏、維護客戶,楊薇娜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接到這麼多訂單,為這麼多人服務。

“神話只能造就一次,而且不能複製”。楊薇娜清醒地認識到,一個直播週期後觀眾很容易審美疲勞,客單量也很難再突破。要想繼續在電商行業立足,轉型迫在眉睫。

2018年開始,流量出現轉移,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興起。板橋的電商團隊開始改變過去的思路,重新調整戰略,在主攻直播、保證原有客源的同時,涉足抖音領域,開發新的消費者群體。

與直播不同,短視頻要在更短的時間內抓住觀眾的眼球,這對內容創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次為了拍挖松露的小視頻,楊薇娜先後3次去到水寨,只為了儘可能完美的呈現松露從出土到裝盤的全過程。“先把視頻內容做好,再考慮變現”,這是楊薇娜的初步規劃。她的團隊還派了三個成員到廣東的創客公司一邊兼職一邊學習,把外省優秀的電商經驗反饋回來。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轉化快,靠我們自己投石問路很難成氣候,主要還是靠政府幫帶,早一步轉型就早一點變現。”楊薇娜說。

雖然轉型之路充滿挑戰,但板橋鎮政府的各項貼心服務讓電商從業者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加安心。

直播帶貨,板橋電商為脫貧“充值”

直播培訓

為了給電商團隊一個交流陣地,帶動孵化更多農村電商,板橋鎮以鎮電子商務服務站作為創客的青年之家,定期邀請成功帶貨的店主分享經驗。2019年以來,共開辦直播、文案、拍攝等5期專項培訓,創辦起屬於農村電子商務的“商學院”。

為了突破農村物流運營成本高、覆蓋率偏低的問題,板橋鎮在三通一達、順豐等物流站點基礎上,積極聯繫菜鳥物流、郵政快遞等企業,實現村村有物流。與此同時全面推廣網絡覆蓋,實現了全鎮31個村(社區)移動、電信寬帶網絡全覆蓋,並以村委會為站點,對外開放無線網絡免費使用,全面疏通農村地區信息流通道,確保農戶採賣有保障。

在抱團取暖的和諧氛圍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中,板橋鎮的電商隊伍讓本土的農特產品插上了金翅膀,實現了從揹簍交易到快遞出山的轉變。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助農脫貧增收,小小電商也有大功能。

(記者 蔡文雯 通訊員 商 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