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柯伊伯带”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来看看科学家的解释

太阳系中原本有九大行星,但由于冥王星没有达到行星的基本要求,故而被除名。按照国际天文学定义,一个天体是否能被称为行星,主要看是否满足这三点要求:一是围绕太阳公转;二是质量足够大,并且能靠自身能力变成球体;三是能够清除轨道上的天体(卫星除外)。然而,冥王星却只满足前两点要求,故此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内。

太阳系的“柯伊伯带”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来看看科学家的解释

对于冥王星,相信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也就停留在了这里,毕竟自从冥王星被除名后,其关注度就慢慢下降了,甚至是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中。事实上,冥王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它背后"隐藏"着的柯伊伯带,人类更是所知甚少。虽然人类的天文观测技术算得上发达了,但是对于那么,"柯伊伯带"是什么呢?它为何如此神秘?来看看科学家的解释。

柯伊伯带

事实上,自从冥王星被发现后,天文学家艾吉沃斯提出提出了"柯伊伯带"这一概念。该观点认为,在海王星外有着一片类似于小行星带的区域,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天体,比如小行星,彗星等等。果不其然,在1992年的时候,有天文学家讲究在这片区域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从而证实了柯伊伯带的存在,而冥王星也是柯伊伯带中的一员,它也算得上是人类在柯伊伯带中发现的首颗天体。

太阳系的“柯伊伯带”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来看看科学家的解释

虽然说柯伊伯带已经被证实存在了,但是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极为有限,仅知道它的大概位置,以及所包含的少数天体,其余的方面知之甚少。据科学家推测,柯伊伯带中至少存在10万颗以上的小天体。然而,迫于科技的限制,人类如今在柯伊伯带中仅发现了一千多颗天体。

太阳系的“柯伊伯带”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来看看科学家的解释

其实,我们可以大致将柯伊伯带想象成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只不过柯伊伯带更大,更广,其中蕴含的天体数量也越多,而且其中多为矮行星。

何为矮行星呢?科学家们在给冥王星降级的时候就提出了矮行星的定义,矮行星就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天体就是矮行星。实际上,我们发现的多数矮行星都在柯伊伯带内,就比如冥王星,它不仅矮行星,而且还是柯伊伯带内最大的矮行星;再比如鸟神星,共工星等等都是矮行星。

太阳系的“柯伊伯带”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来看看科学家的解释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边缘?

许多人认为,柯伊伯带很可能就是太阳系的边缘,毕竟其距离太阳已十分遥远,而且冥王星周围向来都被认为是太阳系的边缘。殊不知,柯伊伯带并不是太阳系的边缘,科学家认为柯伊伯带之外应该还存在着一层结构。经过验证后,科学家们确实在柯伊伯带外发现了奥尔特云。

事实上,太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而柯伊伯带也比我们想象中要神秘。当然了,之所以它会如此神秘,也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到家,还不足以深入去研究,毕竟从人类探索太空到现在,也仅仅只有5个探测器到达过此地,不过这些探测器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了详细的数据。或许,在未来的某天,我们能正在深入的去探索柯伊伯带,届时我们或许就能真正的了解整个太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