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儿之名》,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

这句话我一直记忆深刻,因为这世间总会有这样一个人,为了他,不管做什么,你都愿意。

《以女儿之名》,是由文森特·贾洪执导的传记片,丹尼尔·奥特伊和塞巴斯蒂安·科赫出演,改编自法国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这部影片讲述了14岁女儿被继父奸杀后,父亲安德烈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去追寻公义,耗尽余生家财,最终不得不另辟蹊径才将凶手绳之以非法的故事。


《以女儿之名》,为你千千万万遍

每每当听到真实案件改编的影片时,我都有些不寒而栗,因为现实往往要比影片来得更加残酷。《以女儿之名》中,那个才十几岁鲜活明亮的少女永远沉睡在冰冷的土壤中,生时受尽折磨,死后也未曾安宁。

禽兽般的继父,不,禽兽都不如的继父逍遥法外,毫无悔改之心。冷漠的母亲更是对女儿的死蛮不在乎,一直袒护继父。而儿子对父亲的执着追凶,并不是十分理解。安德烈身边的跨国律师在十几年的斗争中,见识了法国腐败懦弱的司法机构,也丧失了信心退出了追凶之旅。后来,连一直陪伴安德烈的女友也离他而去。整个法国各类机构改都视安德烈如难缠的疯子,他不停地举报上诉,四处奔走,用尽一切方法为女儿翻案。

为何这个案子耗费了整整三十年的时光,甚至在所有证据都指向继父时,继父仍然未被判刑。除了继父是德国人,没有办法引渡到法国这一表面原因,埋藏在冰山之下的是人们看不到,亦或是假装未曾看到的社会心理学因素。下面,我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待这部由真实法国案件的影片内容。


社会直觉的力量,强大且危险

赫尔曼·梅尔维尔曾经说过:

我们的生活由无数不可见的细线串联在一起。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对人类施加的影响力有时会压倒那仅存的善意,人们只得服从这谬误的判断,屈从众人之言。一如那名德国的法医,他检查到女孩卡琳卡私处有撕裂,血痕及白色液体,但没、他却未详细检查,仅在报告中说明死亡原因可疑。毫无疑问,他对此事心知肚明,甚至已经被继父买通掩盖真相。

《以女儿之名》,为你千千万万遍

而这位法医助纣为虐的行为除了他本人的个人态度,更多的在于他所生存的这个社会中,他所身处的环境。继父是一名在政商两界都颇有势力的存在,他的社交圈构成了一种特定的社会情境。在这强有力而又充满恶意的情境下,法医只有两种选择,接受获得一定的利益,拒绝也许一并被吞没。

《社会心理学》中提到: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无意识心灵-一个弗洛伊德从未告诉过我们的社会直觉力量,它隐秘不可见,强大而危险。

父亲并不相信法医的说法,他马上找到相熟的生物学教授,分析尸检报告后,教授非常确定的告诉他,他女儿很有可能与当时的性行为有关。当时,继父狡辩的为救女儿所注射的处方药物里,涵盖了补铁剂、兴奋剂、强心剂以及降压剂,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完全毫无道理可言。

人类所处的情境十分重要,教授即使发现了尸检的不妥之处,但受制于世俗的种种压力,他也无法帮助安德烈,唯有告知他这是一场无证可取的官司。奉劝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烧了这份资料然后忘记它。从教授的角度来看,这是最妥善的做法,顺应社会的情境。

《以女儿之名》,为你千千万万遍

社会情境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他们变得友善或无情,从众或独立。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都隐藏在所谓的事实背后,如同一根根看不见摸不着的丝线,将他们缠绕在一起。父亲十三年痛苦的坚持终于触摸到冥冥中那一丝真相与正义的蚕丝。

一位律师建议开棺验尸,再次取证,却发现女儿卡琳卡的生殖器官早已被全部被掏空。安德烈与德国相关部门沟通,得到第一次验尸时的取样,确认了卡琳卡是因为注射而陷入昏迷,结果受到惊吓刺激后被自己的异物呛到窒息而死。法国法庭因此判处科拜医生监禁15年,虽然这已经是减半的的处罚。然而,继父科拜最终因为德国方面的施压,法国不想惹麻烦没能来法国服刑。事实已经近在眼前,真理却始终无法到来。

假如事实只是真理的一部分,那真理还在那一头等着安德烈去追寻。


信念固着,真相还是虚构

政治学家罗伯特·杰维斯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

一旦你形成了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的知觉。

在社会中,先入为主的观念令人们忽视了自身被灌输了一条错误信息的可能性。而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将很难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以女儿之名》中,受害者卡琳卡的亲生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影片中,安德烈请求女儿的母亲接受调查,尽可能提供有用的线索。而这位母亲却斥骂安德烈疯了似的抓住继父科拜不放,是因为他嫉妒科拜夺走了她。


《以女儿之名》,为你千千万万遍

安德烈企图让卡琳卡的母亲明白继父科拜就是凶手,她却说科拜是一位魅力四射的男人,他根本无需强迫女孩,没有一个女孩儿不喜欢他。哪怕面对了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信念固着者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位母亲毫无意外成为了自己思维方式的囚徒。她自己对于这件事自有她的一套解释,当形成一种解释后,即使最初的信息被证明是虚假与错误的,她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会改变,而不理会真相的存在。

你知道吗?人类的心灵有时会虚构记忆,甚至会无意识地美化曾经的记忆。

乔纳森·斯威夫特说过:

一个人也许从不会为承认自己曾今错了而羞愧,换句话说,他比以前更聪明了。


《以女儿之名》,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这一点上,卡林卡的母亲与凶手继父,倒是如出一辙的统一。卡林卡的母亲出轨继父科拜时,向安德烈保证不会再犯,却很快被第二次捉奸在床,随后他们离婚。而卡林卡母亲后来却说安德烈出于嫉妒科拜才一直诬陷他是凶手,但事实是安德烈从未嫉妒过科拜,他们离婚后,安德烈也不久找到了相伴的女友。人们对过去的感觉会坚定自己的想法。明明他们多年前早已离婚,但当卡林卡的母亲记忆逐渐模糊时,她当下的感觉主导并美化了她的回忆。这是误导信息效应的反应,卡林卡的母亲有一个极端的自我,她改变虚构了她自己的部分过去使其符合现在的信念。

而继父科拜,在卡琳卡被奸杀后的第15年后,因为强奸16岁女病患被告上法庭。而科拜却辩解这个女孩是自愿与其发生性关系。当丑陋的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幼时是小蝴蝶,而不是毛毛虫,成熟将他的谎言完美掩盖住。父亲安德烈赶来想要亲眼看到科拜被法律制裁,但德国法庭最终判处科拜监禁二年,因科拜有悔改之意,判处停止其事业两年缓刑,科拜再次被释放。

《以女儿之名》,为你千千万万遍

正义始终未曾到来,穷途末路、绝望至极的父亲,眼见三十年的追诉期要过去,安德烈只好另辟蹊径,雇了两个黑帮,把科拜绑架到法国。绑匪把科拜打晕后,马上报警说这里有一个被法国通缉的强奸犯。2009年,科拜在法国被判刑15年,真理终于来临。而这一路走来,安德烈从青年到暮年,两鬓苍白,事业不再,亲人离开,钱财散尽。他只为在女儿墓前,告知他遵守了承诺,从未放弃,他愿意为她千千万万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