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雄偉壯麗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文 / 圖:劉光曦

站在北部小山坡主席臺所在的坡頂向南望去,慕士塔格峰下,卡拉庫勒湖邊的草地上,一個非常大的露天舞臺,舞臺正面三邊整齊列隊站滿了人,他們全都身著盛裝,等待著開幕式的開始,我面前左右山坡上也是席地而坐以柯爾克孜族人為主從全國各地趕來觀看演出的嘉賓和群眾,他們也都在等待著開幕式的開始。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石頭城是高山的美好回憶

我這次是應邀專程參加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舉辦“第五屆瑪納斯國際文化旅遊節暨新疆第四屆國際旅遊攝影界”活動的。此時晌午,天高雲淡,彩旗招展,氣球懸掛著紅色標語條飄來蕩去,一派節日氣氛。看到那麼多攝影師已經開始忙碌,我也即刻加入了拍攝行列當中。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柯爾克孜族婦女盛裝-1

首先進入我鏡頭的是身著盛裝的柯爾克孜族婦女,她們的服裝實在華美,色彩絢麗,美不勝收。最搶眼的要數她們頭頂的華冠,看著就讓人肅然起敬,穿戴它使得婦女們顯得那麼莊重和尊貴。最上面是一片紅色四周邊沿綴滿珍珠、內裡繡著各種精美圖案的方巾,對摺成三角,從圓形的帽子前部遮下來,斜著從前往後在後頸處挽一個結。帽子是前後呈橢圓形齊上齊下內有很厚襯裡、水桶狀的禮帽,厚度足有20多釐米,也是刺繡和珍珠搭配的圖案。耳朵兩側是綴滿珍珠瑪瑙的兩片三角形裝飾布,護著面頰,外側一根一寸寬的繡編帶子固定這頂厚重的華冠。衣服是袷袢,長及膝蓋下,裁製合體,都是用大紅燈芯絨布料縫製,脖領和袖口處均刺繡了圖案,一定是為了美麗,她們的帽子和袷袢肩部點綴著穗子和珍珠。腿部是很現代的連褲襪,整齊劃一著黑色,腳上是黑色皮鞋。這是年輕小媳婦的著裝。老年婦女穿著又不同,她們戴的是上大下小呈梯形的圓帽,厚度也有20多釐米,白底,中間一圈綴著重色的花紋圖案。面前是一塊純白色的方巾,對摺成三角,從下頜處耳朵前向頭頂紮起,這樣再戴上帽子,就將所有頭髮全部護起來了。她們的袷袢因為內帶襯裡顯得比較厚,面上全身都是疏密有致、提前繡好再用針線連綴上去的美麗布飾,真是色彩斑斕,看得人眼花繚亂。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柯爾克孜族婦女盛裝-2

柯爾克孜族男人的著裝和哈薩克族男子的著裝相似,區別在於他們所戴的帽子。柯爾克孜族男人夏天都戴上小下大且折邊的氈帽,形象地說就像一個英文的“W”,只是中間部分是裝腦袋的帽子,下沿向上折成一個小銳角,而且前後部對分,開著兩個小岔口,我想那是為了冷天放下來護耳朵用的。男人的袷袢相對簡單些,就是袖口和紐扣邊沿繡有花紋,腰部有兩個口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袷袢是不訂紐扣的,一般扎條繡滿花紋的布質腰帶,腿上穿褐色條絨布做的寬口長褲,腳上是長筒靴子,我想這是方便騎馬放牧。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每逢重大活動,吹起長號是必須的

在拍攝觀眾間隙休息時,我觀察了一下柯爾克孜族人的穿著打扮,和當地朋友聊起他們的服飾,得出了一些感想。柯爾克孜族人特別喜愛紅色,其次是白色和藍色,這是柯爾克孜族人開朗、熱情、豪放的民族性格的很好反映。平時,柯爾克孜婦女大多內穿襯裙,外加連衣裙。老年婦女一般穿豎領長袖的普通連衣裙,或者是寬領、舌領的長袖連衣裙;青年婦女多穿腰褶連衣裙、豎領長袖前開身連衣裙或者無領無袖前開身連衣裙。姑娘一般穿百褶連衣裙。柯爾克孜族婦女的連衣裙一般袖子較寬,其下沿在膝蓋以下,而老年婦女的裙子垂至踝骨。柯爾克孜未婚女子一般戴紅色金絲絨圓頂小花帽,或用水獺、旱獺皮做的頂系珠子、纓穗、羽毛的紅色大圓頂帽。年輕的已婚婦女喜扎紅色、綠色的頭巾,老年婦女多披白色長頭巾或戴一種象似小花帽的扎織、平頂布帽。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向最貴的客人敬獻哈達,這裡柔和了藏、蒙民族的禮儀規程

柯爾克孜男子一般上身穿白色繡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用羊皮或黑、藍布做成的無領長袷袢,袖口黑布滾邊。腰繫皮帶,皮帶上拴小刀等物。下身內穿襯褲,外面穿用條絨或布做的寬腳褲。穿高筒靴,或用牛皮裹上,稱為“巧考依”鞋。一年四季都戴燈心絨製作的圓頂小帽,年輕人戴的多為紅、綠、紫、藍等顏色,老年人戴的多為黑色,外加高頂卷沿皮帽或氈帽,帽頂為方形,帽裡下鑲黑絨一道,翻在外面,並在左右兩側各開一口。柯爾克孜族人喜歡戴圓頂小帽“託甫”,這種帽子一般是用紅、紫、藍色的燈芯絨製成的。冬季,男子戴羊羔皮或狐狸皮製成的卷沿圓形帽子“臺別太依”,姑娘則戴水獺皮或白羊皮製作的皮帽“昆都孜”。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美麗的柯爾克孜族婦女

柯爾克孜族男女的帽子在樣式和顏色上也有嚴格的區別。柯爾克孜族男子戴的帽子叫“卡勒帕克帽”,這種帽子又分為黑氈帽、白氈帽和扎花布帽三種,扎花布帽主要是用駝絨毛製成,樣式與白氈帽相同。黑氈帽是用黑羊毛絨擀制的一種帽子,其樣子象禮帽。用羊毛製作的白氈帽,已經成為柯爾克孜人的標誌,柯爾克孜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白氈帽,而且不同年齡的人戴的白氈帽也略有區別。老年人戴的不繡花,不綴纓穗,或綴藍色綴穗;中年男子戴的繡黑、藍色素花和簡單圖案,帽頂上綴紅色纓穗;未婚的青年男子戴的是繡有紅花和美麗圖案,帽頂上綴有用金線高高束起的紅纓綴;兒童戴的白氈帽頂部綴滿各種珍珠瑪瑙的大紅穗,並繡有各種花草樹木、鳥獸、山水等圖案。要是有尊貴的客人來,柯爾克孜人還有贈送白氈帽的習慣。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和藹可親的柯爾克孜族老人

晚上回到駐地氈房,話題自然還是柯爾克孜族人。回來查看資料,知道了柯爾克孜族是中國的古老民族之一,今天的柯爾克孜族乃是一個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漸形成的民族共同體。公元前3世紀,柯爾克孜族先民已遊牧生息於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只是那時他們依附於勢力強大的匈奴。公元87年匈奴統治瓦解後,一部分堅昆人隨其遷移到中亞天山一帶。公元1世紀後,鮮卑、柔然、高車繼起漠北,統轄堅昆。6世紀中葉突厥雄霸漠北,堅昆時稱“契骨”,隸屬突厥鐵勒部。從漢代至隋朝這一歷史時期,部落和氏族公社是堅昆社會基本的組織形式,貧富差別也已產生。遊牧和漁獵是其主要的社會生產活動,也有一定數量的農業和手工業。12世紀末、13世紀初成吉思汗一統蒙古而稱雄於世。1199年鐵木真征服了乞兒吉思,在葉尼塞河地區設謙謙州進行管轄。乞兒吉思除仍以遊牧的畜牧經濟為主外,農業、手工業也因蒙古汗國的屯田籌餉、移民設局等措施而得以發展。其實,乞兒吉思人仍主要分佈在葉尼塞河上游一帶,也有一部分遊牧在杭愛山與天山之間。明朝時期漠北蒙古瓦剌部興起,乞兒吉思不堪受其壓迫而大批西遷楚河、塔拉斯河地區。明末清初,留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的乞兒吉思曾一度節制於喀爾喀蒙古札薩可圖汗,後隸屬於準噶爾蒙古。17世紀初沙俄的勢力侵入葉尼塞河上游的乞兒吉思人地區,遭到了乞兒吉思人的激烈反抗。1702年準噶爾策旺阿拉布坦汗為避免其屬民同沙俄繼續發生武裝衝突,派軍隊強令乞兒吉思人從葉尼塞河上游地區遷往西天山伊塞克湖地區。其後,又有部分乞兒吉思人為擺脫準噶爾部的統治,分別遷至塔什干、費爾干納、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一帶。他們與原來遊牧在這些地區操突厥語的遊牧民相互融合,逐漸成為現代柯爾克孜族。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慈祥的柯爾克孜族老奶奶

這是一個驍猛愛國的民族。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面對外國侵略者對新疆地區的蠶食鯨吞,柯爾克孜族人民與新疆各族人民一道,進行了保家衛國的英勇鬥爭。1856年沙俄入侵伊塞克湖地區,遭到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堅決抵抗。1865年柯爾克孜族人民舉行了抗擊阿古柏匪幫入侵的武裝鬥爭。1877年在清軍收復失地的過程中,得到了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密切配合。1878年清朝軍隊收復失地後,西布魯特14個部落重申歸屬清朝,清政府委派千戶長、百戶長管理帕米爾高原地區,並增設了卡倫。柯爾克孜族牧民承擔了卡倫的稽查、偵探、修路等任務。1895年英俄兩國彼此勾結,揹著中國政府私自瓜分了帕米爾地區,該地的柯爾克孜族與塔吉克族組織了“綏遠回隊”,為此做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33年11月,受英帝國主義支持的民族分裂政權“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粉墨登場。與此同時,受蘇聯十月革命影響的柯爾克孜族先進分子伊斯哈克拜克,在烏恰山區組織柯爾克孜族騎兵武裝進行反分裂鬥爭。1934年,這支武裝力量殲滅了逃入烏恰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殘部。1937年後,伊斯哈克拜克率部進駐喀什,擔負著從喀喇崑崙到帕米爾高原一帶的邊卡駐防任務,維護了祖國統一和邊境的安全。1944年9月,新疆爆發了三區革命。1945年4月,伊斯哈克拜克擔任了三區民族軍總司令。在三區革命的影響下,1945年8月南疆爆發了蒲犁革命。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族人民組織了武裝起義隊伍,建立了革命政權,有力地配合了三區革命。1949年,柯爾克孜族人民與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迎來了新疆的和平解放。1954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半個世紀以來,柯爾克孜族人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績。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等待上場表演的柯爾克孜族青年男女

宗教在柯爾克孜族服飾中也得到了反映。他們信奉祖先和天神,他們朝南方禱告,崇拜太陽,認為火星不吉利。到了清代,才轉信伊斯蘭教,屬於正統的遜尼派。生活在塔城地區額敏縣和東北黑龍江省富裕縣的部分柯爾克孜族人信奉薩滿教和藏傳佛教。柯爾克孜族在歷史上和多數西域遊牧民族一樣,文明早期曾經信仰過薩滿教,後來又皈依佛教,於17、18世紀才信奉伊斯蘭教,時間雖不長,但伊斯蘭教及其文化對柯爾克孜文化卻產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響。另外,在宗教活動方面,由於柯爾克孜族以遊牧為主,逐水草而居,經常易地,導致他們固定的禮拜寺相對較少,宗教禮儀也較其它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要簡約得多,因此在他們喜愛的圖案紋樣中,有別於新疆的維吾爾族等其它伊斯蘭民族,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些薩滿教及佛教藝術中人物和動物造型的痕跡,從而形成了自己極富草原生活氣息的特點。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甜美的奶茶敬客人

由於伊斯蘭教的教義禁止以繪畫的形式表現有生命的東西,在造型藝術中禁忌偶像崇拜和描繪帶眼睛的生物,因而人物、動物的造型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們對美的追求轉而傾向於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植物、自然現象、日常用具等,並把它們作為表現內容大量描繪在圖案藝術上。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繡,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繡上美麗、精緻的幾何圖案。這些服飾做工精細考究,構圖貼近生活,親切樸實、風格獨特,草原氣息濃郁,民族特色突出,立體感極強,條紋清淅、古樸典雅,編織也表現出精湛的技藝。柯爾克孜族的服飾作品大都就地取材,有織繡、刺繡、氈毯、帷幔、草編、染編制品等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品,多采用刺繡、貼繡、補繡、繡編、毛織、染編、氈剪繡、補納、縫納、貼補繡、繡墜、銀刻繡、刺織繡、繩編繡、木雕骨嵌等工藝製作。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公格爾峰護佑著他們

原來如此,好奇是知識獲取的源動力,如果不是見到柯爾克孜族婦女那華美的服飾,我自己可能不會刻意去探究這個民族的歷史和遷徙過程,也就不會對他們有了今天的新認識。想了解一個民族或族群的簡單方法就是去研究瞭解這個民族的服飾、習俗、紅白喜事的辦理過程,與他們對話交流,真正參與進去,這樣容易也才能走近他們。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無論是盛裝聚會還是日常穿戴服飾,已經從最初的遮羞避寒逐漸演變為今日的藝術展示、地域文化、種群區別、民族形象甚至人文格調,它已經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瑰麗色彩、一看既知的獨特風格和那股濃濃的民族味道。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蒼勁的帕米爾是他們的家園-1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蒼勁的帕米爾是他們的家園-2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蒼勁的帕米爾是他們的家園-3

走近柯爾克孜族人

盛裝的柯爾克孜族婦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