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顏淵8棘子成曰

12.8.[原文]

棘子成①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②!”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③!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④猶犬羊之鞟。”


[原文通釋]

棘子成說:“君子有內在實質就行了,還要表面的形式做什麼!”子貢說:“真遺憾啊,先生您這樣談論君子一句話說出來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外在的表現就是內在的實質,內在的實質就是外在的表現——去掉了毛的虎皮豹皮就像去掉了毛的狗皮羊皮一樣。”

[註釋]

①棘子成:衛國大夫。

②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君子有內在品質就行了,還要表面的形式做什麼。質,實質,優秀的內在實質,作動詞,有優秀的內在實質。而已矣,助詞連用,增強語氣。罷了,行了,得了。何以文為,為什麼要做到有文采,意思是“還要表面的形式做什麼”。何以,為什麼。文為,做到有文采。“文為”即“為文”的倒裝。

③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真遺憾啊,先生您這樣談論君子一句話說出來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了。夫子,對人的敬稱,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先生”稱呼。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稱為夫子,所以子貢這樣稱呼他。之,助詞,放在“夫子”與“說君子”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駟不及舌,意同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指話一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了。駟,拉一輛車的四匹馬。

④鞟:音kuò,去掉毛的動物皮,即革,比喻外在的表現。


[解讀與點評]

子貢與棘子成的這番對話,大概說在孔子逝世後子貢在衛國為官時。

棘子成認為作為君子只要有好的實質就可以了,不須具備外表的文采。但子貢反對這種說法,他認為外在表現與內在的實質是一致的。不錯,外在表現是內心世界的反映,粗俗表現的是沒有修養的品性,油嘴滑舌表現的是不誠實的品性,斤斤計較表現的是吝嗇的品性……“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18章)“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去掉了外在的表現,君子與小人有什麼區別呢?大家站在一起可能都儀表堂堂,但一張嘴說話就分出高低了,舉手投足都能展示人的性情品質,特別是我們可以通過細微的表現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善良的還是醜惡的,是大度的還是狹隘的。譬如在浴池觀察人,看他怎樣打開噴頭,看他能不能隨手關閉暫時不用的噴頭:有人很自覺,隨用隨開,有人打開就不知道關,甚至有人任熱水白白流淌,如果有人幫他關了還不願意,這就是人與人之間質的區別的外在表現。“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禮記·禮運》)

本章有成語“駟不及舌”,並衍生出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