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陽貨第十七》。

  一般都認為這是在批評女人和小人不容易相處,所以孔子是一個大男子主義、封建主義、性別歧視者……孔子不受後世一部分女性的歡迎,跟這句話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來把其中一些沒人留意的地方詳細說給大家聽聽,因為書是寫給十年、百年之後的人看的,而話是講給當時人聽的,作用和功能不同。


《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這句話爭論的焦點是:孔子是不是在批評女人和小人?

我的觀點,不是。

沈善增先生說這句話的意思包括三種人:女、子、小人。然後他引用《韓非子·八奸》的話:“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術: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養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強,八曰四方。”而“女”是同床,“子”是父兄,“小人”是在旁。沈的意思是說:孔子其實是針對春秋時期各國的亂源在發表感慨,要求各位領導注意同床、在旁和父兄所可能導致的危害。這個觀點有啟發性,但是,不對。原因有三:

 

《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其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唯是“只有”、“唯有”,當事物僅此一,二時,才用唯。

如果“女子與小人”解釋為女人、兒子、小人三者的時候,古人以三為多,三人成“眾”,三人成群,就應該去掉這個“唯”字,改為——子曰: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而“女”硬要解釋為同床仍然十分勉強,只有自己的老婆(妻、妾)才同床,何況,有些同性戀的君王,男人也在同床之列。如果是南子、武則天之類的女領導人,則同床又是男人、面首。《韓非子》原文也詳細解釋了:“何謂同床?曰:貴夫人(老婆),愛孺子(臠童),便僻好色(男色與女色均有可能),此人主之所惑也。”可見,同床不一定是女子。故,沈善增先生將“女子”解釋為“女、子”並勉強與同床、父兄拉郎配,是沒有道理的。


  其二,請大家用整體觀看這句話,留意後兩句: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什麼意思呢?它是說女子與小人難相處,太親熱不行,太疏遠也不行。這就表明,孔子是探討一個生活話題,而不是政治話題,主要針對共同相處的問題,而不是治理國家、權力分配的問題,完全不同於《韓非子·八奸》的含義,絲毫沒有警告領導人“小心女人,小心小人”的意思。


  其三,更復雜一點了,我建議大家在具體解釋這句話之前,先要搞清楚:《陽貨第十七》全篇講什麼?因為這句話不是脫離《陽貨第十七》而獨立存在的,《論語》每一篇都是一個非常完整流暢的整體,每句話都是文章中承前啟後的一環,《陽貨第十七》同樣如此。


《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那麼,《陽貨第十七》全篇講什麼呢?用通俗的話說:打假!該篇一開始就寫一個長得和孔子一模一樣的壞人“陽貨”,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話,想請孔子出來幫他做事。接著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都是差不多的,為什麼陽貨和孔子一個成為禍害小人,一個成為萬世師表?這是因為學習薰染的不同,所以人要讀書,立德,學詩,學禮,不要做老好人,不要無所事事,要有原則(義以為上)……等等,大家翻翻《論語》原文就知道,它的論述邏輯是這麼下來的。也就是說,《陽貨第十七》全篇講一個主題:如何避免成為小人!


  請大家注意哦,孔子是教我們如何避免成為小人,而不是如何避免成為女人。那麼,什麼是小人呢?顧名思義,“小”的“人”。小人不等於壞人,小人是有點自私自利的人,凡事只顧自己的人。自己好,萬事皆好,別人的生老病死,困苦災難,他漠不關心。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行教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從小人超越為君子。什麼是君子?是與小人相對的,懂得“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是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他們不單自己追求美好生活,也讓父母、子女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孝/慈),不與兄弟姐妹爭財產,相處其樂融融(友/弟),愛自己的老婆不胡亂愛別人的老婆(義/順),與人和睦相處(忠/信)……等等。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只顧自己,一個不單顧自己,也懂得顧及他人。就這麼簡單。


  好了,回顧一下《陽貨第十七》篇,全篇都在勸人別成為小人,教大家把心量放大一點,立志向善,而一點都沒談到過女人,沒有批評過女人,更沒有勸說大家別成為女人啊!為什麼突然冒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呢?把握這一點,話裡真正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孔子其實是在打個比方:男人們哪,你別像個大姑娘似的!別人跟你親熱一點,你就對人沒禮貌了;別人對你疏遠一點,你又埋怨他。


《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這麼說,孔子有沒有貶低女人的意思?我說沒有。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女人與人相處,你跟她太親熱肯定不行啦,“你是色鬼啊,嘻眉笑臉的?滾遠點。”你跟她太冷淡也不好,“我哪裡對罪你了,對我冷冰冰的?算了算了,大不了以後再也不跟你來往了。”……你看,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對女人來講是本分,是對的、應該的,但是對一個大男人來說就變態了,不正常。孔子是用女人的行為來類比小人,就像今天我們說一個人“娘娘腔”、“妞妞捏捏”一樣,這不是在罵女人,而是在諷刺小人。——女人本來就該娘娘腔嘛,她不娘娘腔難道要“公公腔”?她不“妞妞捏捏”,難道要“莽莽撞撞”?那不就成李逵啦!所以,將女人正常的行為加到小人身上,就成為了變態,這才有諷刺效果。

同樣的道理,我們說:

你怎麼跟個老太太似的?(慢慢吞吞)不是罵老太太。

你怎麼跟個孩子似的?(嘻嘻哈哈)不是罵孩子。

你怎麼跟我媽似的?(嘮嘮叨叨)。這個例子就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孔子的話了,沒有人會認為這句話是在罵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對自己管教多、嘮叨多,是常態,但是,換到別人身上,特別是一個男人身上,羅羅嗦嗦像老媽的男人,就成了諷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也是這樣的意思:小人就像大姑娘似的,很難相處,太親熱不行,太冷淡也不行。


《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孔子用“女子”的子,可能也有“處子”的意思,是“大姑娘”,而不是“婦人”、“老婦”。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絕妙的諷刺:男人和大姑娘相處很難,這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你跟姑娘家勾肩搭背能行嗎?看她不罵死你,耍流氓!相反,你對姑娘家冷言冷語,不理不睬,她還不冤得流眼淚啊!但是,如果男人之間相處也這麼敏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那種小人,就讓人非常看不起了。


  從整部《論語》中,除此章被人誤解是看不起女人外,再沒有任何章句是批評女人的!而且就我目前所知,孔子的一切言論中(《春秋》、《禮記》、《易經》繫辭、《孔子家語》等等),均未發現有貶低女性的任何言辭及觀點——如果有,歡迎大家提出來指教,我自認讀書不富,學識淺薄!

而且,孔子非但沒有貶低和侮辱女性的話,相反,有大讚女性之德者——三太之德、女德等,鼓勵女性化化妝、上街買買衣服(婦容);軟言細語,出和雅音,選超女“想唱就唱”估計也沒問題(婦言);做一番自己的事業(婦功);立德世間(婦德)。(《禮記》)女性朋友們想想,孔子多體貼女性啊,完全就是你們的知己加知音哪!


《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對於“女子與小人章”其他多種多樣千奇百怪的解釋,像于丹將“小人”解釋為“小孩子”那種,就十分幼稚了,因為“小人”一詞在《論語》中出現頻繁,從來就不是“小孩子”的意思。而國學大師錢穆也在此章犯了大錯誤,他楞把小人解釋為“僕人”——孔子連怎麼跟僕人打交道都不懂?而且孔子是勸大家別做小人,難道是叫大家別做僕人嗎?那窮苦人的孩子不就沒生計活路啦!諸如此類,太經不起推敲。


  我為什麼強調讀《論語》一定要從整體觀出發,深入義理,代入情境,原因就在此地。本來是孔子說的一句生活中非常正常、常用的話,竟然在兩千多年中爭論不休,孔子的形象也一會兒紅臉,一會兒黑臉,非常可笑——不是孔子可笑,而是後人讀書不動腦子而可笑。而我今天所說,卻十足十可以申請專利的,大家轉載時,請註明作者及出處,一者文責自負,二是對“思考者”的尊重。呵呵。謝謝!


《論語》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原來是這一句,對這句話的見解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