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段子手,二流词曲家,三流文化人高晓松!

穿着大裤衩,梳着中分头,一副黑框镜,一把破折扇。

古今中外信手来,摇头晃脑侃大山,有趣有料有干货,嬉笑怒骂晓松谈。

今天闲来无事,小编陪大家聊聊高晓松。

一流段子手,二流词曲家,三流文化人高晓松!

在小编看来,高晓松是一流段子手。

《晓说》《晓松奇谈》等脱口秀节目让曾经大陆校园民谣的发起人之一的高晓松火爆一时,其天南海北思维纵横的讲述方式配合着他不羁的服装造型迅速吸引了众多的年轻观众。在很多人眼里,这位当年的清华高材生有着渊博的学识,丰赡的情怀,广泛的阅读与犀利的观点。

高晓松的脱口秀之所以备受年轻人欢迎,原因很简单:

一是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身世背景、学历背景让很多人盲目崇拜,加上他在娱乐圈文艺圈有很多朋友,所以现身说法更能取信于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少年们。

再有一点就是他的很多观点比较犀利,与大家传统的认知有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还是对影视歌曲的讲解都有一些新意,这对于遭受义务教育戕害已久读书甚少沉迷网剧游戏的我们来说无异于一方新天地。大家稀里糊涂追捧高晓松也在情理之中了。

一流段子手,二流词曲家,三流文化人高晓松!

高晓松是二流的词曲家。

严格来说,高晓松的本职工作是词曲作者,全方位的音乐制作人。不得不说,他确实写作很多经典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等等。同时也给很多音乐大咖如刘欢、那英、老狼、李宇春等人制作过音乐作品。

他创作的歌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确切说是94年刮起了一股校园民谣风,“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等忧伤的旋律在老狼的演绎下成为一代人的回忆。然而,很遗憾的是,94新生代并没有大红大紫,陈琳、李春波、毛宁、杨钰莹等人的陨落连累着校园民谣同样戛然而止,刚刚井喷的辉煌随风而逝。高晓松不得不选择转型。

很多人说是高晓松开创了中国的校园民谣,其实不是,台湾的民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风生水起,罗大佑撕扯着嗓子高唱着《鹿港小镇》《童年》《光阴的故事》才是民谣的发轫之作。高晓松不过是亦步亦趋而已,那些骚柔纤弱的歌曲很难说是民谣的典范之作。哀伤的曲调配合着陈旧的歌词迅速湮没在新世纪狂飙突进风格迥异的歌曲里。

一流段子手,二流词曲家,三流文化人高晓松!

高晓松是三流的文化人。

这一点我相信但凡认真看过《晓松奇谈》《晓说》的人都会有强烈的认知。高晓松知识面的渊博是毋庸置疑的,天马行空旁征博引的讲述也是颇受我欣赏的,然而他的很多知识并不成体系,大都是一些个人观点的整合与材料的堆积。他中西方历史,讲世界电影歌曲,讲鲁迅拿破仑李安周星驰等等。我们在感叹他广博的学识时,是否会思考他的内容来自何方,材料源自何处,观点是否中肯,评价是否到位。小编知识面也许不及高晓松,但是小编比较爱较真,每次看到高晓松讲述一些历史人物时,小编就忍不住搜罗资料,接着就会发现高晓松的漏洞百出与妄断之处。

说到这里,我想聊一位同样的脱口秀文化人梁宏达。

老梁的众多节目我都看过,《老梁故事汇》《老梁观世界》《老梁有看法》《有请老梁》等不一而足。老梁的特点就是风格亲切,知识面宽阔,评论犀利深刻,口才了得。

二人不同在于高晓松像哥们坐在一起侃大山,老梁更像和气的老师在解惑,和蔼的长辈在讲故事。所以,晓松的节目更受年轻人欢迎,老梁的节目更受中老年喜欢。当然,因为老梁自小学习相声,口才实是晓松望尘莫及的。

一流段子手,二流词曲家,三流文化人高晓松!

总结一下:高晓松由音乐起家,辗转娱乐圈文艺界,建树颇多,对于丰富清正音乐圈,普及文化常识、带动一部分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因其涉猎过多而不精专,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化终究不是一流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