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被誤解的一個形容詞,它所包含的怪物不是四個

對於“魑魅魍魎”這四個字,很多人最開始接觸可能是在《西遊記》中,它的歌詞裡出現過這四個字。眾所周知,《西遊記》中的故事都是關於妖魔鬼怪的,那麼,我們很容易就會將“魑魅魍魎”和妖魔鬼怪聯繫起來。

事實上,魑魅魍魎在現在更像是一個形容詞,多用來比喻靈異玄幻的事件。但是,魑魅魍魎在最初出現時確實是與“妖怪”有關係。

這個詞最先出現在《左傳·宣公三年》中,書中寫道:夏朝時期有人將神和鬼怪都畫成了畫像,並且還將這些畫像刻畫在了鼎上面。這些刻了畫像的鼎就被百姓們觀瞻,以此來幫助大家識別神和鬼怪。只有具備了識別神和鬼怪的本領,百姓在生產生活中才可以更加安全。

“魑魅魍魎”:被誤解的一個形容詞,它所包含的怪物不是四個

在這些鼎上面,“魑魅魍魎”歸於鬼怪一類,百姓們對它們避之不及。當然,這種說法是封建社會的迷信,放在現在的話肯定是不成立的。不過,這種說法雖然不科學,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民心。

“魑魅魍魎”說的是妖怪,很多人會認為這個詞中的每一個字都代表一種妖怪,實則不然。正確應該分為“魑”“魅”“魍魎”,而且它們的類別也是不同的。正如神話故事中,神有很多種分類,鬼怪的種類也不是單一的。

“魑”是山怪。傳說中的“魑”體型非常龐大,正如一座大山一樣,但是它卻形似野獸,而且長著一雙鋒利無比的爪子。“魑”體型龐大,行動的時候會發出巨大的響聲,所行之處草木盡斷。“魑”還有一個特殊技能,它可以與叢林融為一體,因為它外表的顏色與樹木相似。

除此之外,“魑”一般只在晚間活動,有了黑夜的偽裝它的行蹤會更加隱匿,很難被人發現。正是因為如此,它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行動,再堅固的防禦也無法阻止它。“魑”雖然力量強大,危險係數高,但是一般情況下它是遠離人們居住的地方的,倒不至於過於害怕。

“魑魅魍魎”:被誤解的一個形容詞,它所包含的怪物不是四個

“魅”是樹精,同時也是女妖怪。其實從字面上看,“魅”就是魅惑、妖魅。傳說“魅”可幻化成人形,它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根據自己的需求化成與人無異的形態。大多數時候,它會變成美麗妖嬈的女子,並且通過自身產生的香味來迷惑人心。但是“魅”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它在迷惑人心的同時,也極易陷入情網。一旦它“愛”上某個人,它將會變得非常痴情,因此很容易被“反噬”。

“魍魎”是水怪。傳說“魍魎”並不是生來就是的妖怪,它本是上古顓頊的兒子。在“魍魎”死後,它的父親將它埋在了若水,若水的氣息滋養了它,雖然並沒能讓它復活,但是延續了它的生命,可以讓它以水怪的身份留存下來。

因為“魍魎”生前是神,它本性不壞,所以很少像其他妖怪一樣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但是畢竟成了妖怪,“魍魎”的樣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的相貌醜陋,十分嚇人。有一次有人無意中在河邊看到了他,被嚇得掉入了河中,於是“水怪吃人”的謠言很快就傳遍了。“魍魎”還有一個特點,它可以做到“來無影去無蹤”,有形卻也無形,時常是一種“縹緲”的狀態。

“魑魅魍魎”:被誤解的一個形容詞,它所包含的怪物不是四個

關於“魑魅魍魎”,它並不是指的哪個單獨的個體,而是對這些種類的妖怪的統稱。傳說黃帝和炎帝爭天下的時候,炎帝的兒子——蚩尤被俘虜,蚩尤不甘受辱,經歷過一番波折終於從黃帝那裡逃了出來。好勝心極強的蚩尤並不打算就此罷休,他回去請求自己的父親派兵征伐黃帝。

炎帝那個時候並沒有打仗的心思,蚩尤只好自己徵兵打仗。他還將叢林、水澤之地的妖怪請了過來,也就是“魑魅魍魎”。黃帝看到如此大的陣仗,並不想和蚩尤對抗,於是他採取“懷柔政策”,想要感化蚩尤,希望能夠化解彼此之間的仇恨。

但是蚩尤已經萬事俱備,不可能撤兵,更何況他的自尊也不容許他臨陣脫逃。雙方最終兵戎相見,黃帝只好想辦法破了蚩尤的進攻。經過深思熟慮,黃帝命令士兵們奏響牛角軍號,軍號發出來的聲音酷似龍鳴,這才將蚩尤請來的那些“魑魅魍魎”嚇了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