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書只囤不寫,孩子總陷入“假性學習”,解決盔甲思維是關鍵

同事有一個剛上初中的孩子,為了讓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更認真一點,同事帶著嬌嬌去書店買輔導書。為了讓孩子更自主,她讓孩子自己挑了適合自己的輔導材料。但是,一個多月過去了,孩子動都沒動,在同事的催促下,期末的時候就寫了一點。

同事和我們抱怨:“嬌嬌總說自己在準備,平時叫她寫輔導書她說自己已經有作業了,不用再複習,放假的時候教她做總說自己要放鬆,明明一開始買輔導書的時候她都說了自己挑的一定會寫,結果現在白白浪費了。”

輔導書只囤不寫,孩子總陷入“假性學習”,解決盔甲思維是關鍵

嬌嬌除了喜歡屯輔導書以外,還喜歡囤課外書。同事說,“老師上課的時候說要同學多看一些作文選和英語作品,嬌嬌自己說要訂雜誌看,結果也是一堆,堆在角落,沒有看,沒有學,,但是說停了又不願意。”

假性學習

嬌嬌這種囤學習資料但是又不學的樣子像不像家長們每次收藏的菜譜和書本,收藏的時候想著自己在將來的某一天一定要煮給自己的孩子吃,結果等到自己都忘記了;看到感興趣的書自己收藏了,結果又想不起來要讀。孩子們囤學習資料的時候跟家長們動動手指,點了收藏的心理狀態是一樣的“收了,就相當於做了。”,儀式感大於成就感

輔導書只囤不寫,孩子總陷入“假性學習”,解決盔甲思維是關鍵

這種囤積式收集學習內容會讓人陷入一種假性學習的狀態,很多人在收藏了知識內容後就會有一種假性學習的心態,認為自己找到了學習資料對自己的學習幫助很大。事實上不是,有了這些額外的材料經常讓學生們陷入一種混亂的狀態。

對於在校生來說,學校裡的知識才是重點,孩子們要先完成學校的作業才有空接著完善自己,讓自己進一步的提升,課外輔導書是錦上添花的內容。但是,孩子們在買輔導書的時候會想:“我為了學習竟然自己買了書,真是了不起。”家長在無意中的誇獎會加重孩子的這一看法孩子的潛意識會認為自己已經努力過了,已經為學習付出了金錢,那麼後續還會碰這些輔導書嗎?這就不一定了。

“盔甲思維”可以用來解釋假性學習

“盔甲思維”,簡單來說,就是為了防止在戰場上被敵人殺傷,從而不斷的往給自己套一層一層厚厚的盔甲,最終導致自己無法行進的一種思維陷阱。

我們來分析一下嬌嬌在做輔導書上給自己套了幾層盔甲。

第一層:我為了自己的學習付出了金錢。物質上的付出讓孩子認為自己為了自己的學習已經有所努力了。而且孩子買書的錢都是家長幫忙付的,對於嬌嬌來說,沉沒成本不高,媽媽付錢並不損傷自己的利益。

輔導書只囤不寫,孩子總陷入“假性學習”,解決盔甲思維是關鍵

第二層:為自己挑了輔導書。除了物質上,為自己挑輔導書還花了很多精力

,在挑書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誤解,就像還沒有上過初中的嬌嬌一樣,對自己的學習有著盲目的自信,會挑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輔導書。嬌嬌還沒上過課,對自己哪一方面究竟還需要加強是不瞭解的,而且在挑書的時候還會覺得自己為學習付出了精力,也是一種付出。

第三層:父母會誇獎自己的孩子為了學習挑輔導書。很多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也是不瞭解的,畢竟家長們又不會都是老師,在孩子為了自己的學習挑選輔導書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真是太認真,太努力了,孩子挑得越多,家長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真努力。其實家長本身並不清楚孩子究竟會不會做,孩子挑的輔導書究竟會不會都有用,這時候家長盲目的讚賞和誇獎會讓孩子有一種虛假的,學習快樂。

輔導書只囤不寫,孩子總陷入“假性學習”,解決盔甲思維是關鍵

解釋完嬌嬌為自己套著的幾套盔甲,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清楚地發現,其實孩子的這些想法都很正常,家長為了鼓勵孩子讀書為孩子買書也很正常,那麼到底為什麼會沒有用呢?

因為一層又一層的“盔甲”和孩子的學習沒有直接的關係,反倒讓孩子以為自己已經為學習付出了,假設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有100點,那麼裡面至少有50點都花在了“盔甲”上,自己對自己不恰當的讚美,和家長對孩子不恰當的讚美讓孩子陷入了“我已經為學習付出”了的心理。買輔導書是簡單獲得別人對自己學習讚美的一個方式,接下來想要獲得同樣的快樂可能要再花費數倍的精力,那麼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覺得,後續的學習是不太划算的。

如何逃出“假性學習”的陷阱?

1.不建議孩子在還沒有上課的時候就購買輔導書

原因很簡單,在上學之前,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沒有了解,如果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完全就可以掌握知識點,那麼孩子課後的學習就顯得沒有這個必要了。再者,學校佈置作業的量究竟是偏多還是偏少這一點並不能立刻就瞭解,如果學校里布置了太多的作業孩子回家沒時間寫,那麼輔導書只可能成為一個擺設。

輔導書只囤不寫,孩子總陷入“假性學習”,解決盔甲思維是關鍵

最合理的購買輔導書的時機應該是在孩子經歷一次月考以後,通過考試來判斷自己有沒有必要買輔導書,考試也能指導孩子使用輔導書,在一場考試中孩子會暴露很多不足,這時候輔導書可以作為孩子練習錯題的專用書,這樣就不怕孩子浪費輔導書了。

2.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輔導書花錢。目的是讓孩子對有更高的沉沒成本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當孩子為自己的輔導書付錢的時候,他的內心就會覺得,如果不用這本書,那就浪費了,那麼孩子在心理上就會更傾向於使用輔導書。

輔導書只囤不寫,孩子總陷入“假性學習”,解決盔甲思維是關鍵

3.家長不要在孩子買學習資料的時候誇獎孩子,儘量多和孩子溝通,“這書你打算怎麼用?”,讓孩子把輔導書給自己帶來的不恰當的自誇化為學習的壓力。壓力會驅使孩子主動學習,而不是隻停留在“假性學習”的狀態。

結語:

“假性學習”是對自己學習有不恰當自誇和不熟悉自己的學習狀態的結果,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這種錯覺,家長們不能只是埋怨自己的孩子浪費錢,在學習了孩子會有“假性學習”的原因後,應該幫助孩子走出這種狀態,讓孩子修正這種不恰當的心理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