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bikego的“生死之役”

如果說旅遊行業現在直接開啟了地獄模式,那我們期待更多像bikego這樣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企業,開啟的是浴火重生之路。

2015年bikego從大理起步,目前已發展為目的地覆蓋全國的體驗式日遊服務(day tour)運營商。

他們藉助互聯網和目的地當地資源,建立了一套完整且高效的眾包制供應鏈服務流程,提出了G.O(Giving Organizer)服務理念。

2019年,bikego完成A輪融資(投資商為北京馬蜂窩之旅國際旅行社和共建創投)

斷崖、腰斬對絕收的旅遊業而言都算幸運

2020年的春節,攜程曾發佈報告預測全國或將有4.5億人次出遊,對於英諾創新空間(成都)入駐企業bikego而言,這本該是業務顯著增長的時期,但一切因為疫情戛然而止,

“從春節開始的寒假佔了公司近30%業務量,暑假則是40%左右,疫情的影響不僅是寒假的訂單歸零,也會影響到暑假的業績,因為2003年“非典”學校延遲開學,就曾導致暑假假期縮短。”談及疫情的影響,bikego創始人兼CEO畢勝語氣中充滿了無奈。

2019年對於國內旅遊業而言,是整體下滑的一年,但相對於傳統旅行社的不景氣,定位專業、縱深、定製化小眾旅遊的bikego卻實現了連續4年的快速增長,2020年畢勝等核心團隊成員制定了年銷售額在2019年基礎上翻番的公司預算,但疫情的發生,打亂了進擊的所有節奏,保穩持平成為了bikego新的年度預算目標,而它的實現還要依賴於疫情結束,全國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的前提。

3個月的時間也幾乎是全國許多中小旅遊企業的生死極限了,雖然現金流還算充沛,“互聯網眾包”模式的供應鏈也較精簡,但相較業務緊縮的傳統旅行社,處於擴張期的bikego也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半年,這是畢勝給出的deadline。

蹲下來,積蓄力量,為了跳得更高

2月,bikego發表了一封致全國G.O夥伴的公開信,回顧了公司抗擊疫情的努力,暫停派單交付的決定,更重要的是,公佈了在歇業期自練內功的決心和方向。

”疫情會階段性地影響旅遊行業,但需求還在,痛點還在,機會還在,目前要做的就是養精蓄銳,練好內功,隨時做好復甦的準備。“

這段時間畢勝的日常狀態是,早9點到晚11點連續不斷的電話會議,他說不僅他,整合核心團隊成員都是這樣的工作節奏。

疫情是危難,也是自我迭代升級的機會。利用這段歇業期,畢勝和團隊著力於地區、線路、領域資源的深度挖掘組合,全面改進完善全國100多個線路產品,開發新品/新目的地,準備5-6月陸續推出;同時對公司G.O體系以及系統進行整體升級,提升運營服務效率及質量。

另一方面,bikego加大了新媒體線上佈局力度,公司MCN團隊正全力打造自己的G.O明星嚮導,培養數個線上品牌,比如近期推出的《宅家看世界 大咖8點見》直播欄目。

通過線上流量池積蓄,短期內可以幫助全國目的地合作伙伴線上帶貨,長期而言,自有線上平臺的流量夯實,可以逐步改變此前主要通過馬蜂窩、天貓等OTA平臺獲客的現狀。


戰“疫”,bikego的“生死之役”|英諾創新空間企業“抗疫”記

扛過去,我們需要每一個夥伴的支持

即使對未來仍充滿信心,但活下去仍然是對包括bikego在內所有中小型旅遊企業首要的任務。“無損退訂”保障了客戶的利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企業社會責任的提高,加大了整個旅遊供應鏈的資金壓力。

“特別是旅遊行業供應鏈上三角債情況比較普遍,大量退訂讓很多公司虧損得非常慘”畢勝說,而為了節約現金流,bikego也在通過薪酬調整等方式儘可能減少開支。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疫情過後,旅遊行業必定會迎來“報復性”爆發和增長,但據清華、北大聯合調研的數據顯示,34%的中小企業賬上餘額只能夠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能夠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堅持3個月,如果沒有包括政府、金融機構的支持,大批的旅遊行業中小企業將熬不到冰雪融化的那天。

“我們希望地方政府能儘快落地旅遊保證金退繳政策,在稅收、房租上能給予企業一定支持與幫扶。”這是畢勝的呼籲,也是在這次疫情危難中,無數努力生存著的中小型旅遊企業的共同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