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教授精確分析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的內在問題

吳曉求:對上市公司的教育,應該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新京報

1小時前 · 新京報官方賬號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自己30歲的生日。在正式跨進“30+”關口前,科創板開通運行。如何看待年輕的科創板運行情況?如何理解即將步入“30+”的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變化?如何迎接中國金融安全問題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轉折點到了嗎?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要加強中國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的市場化改革以及對外開放,三者結合在一起,中國金融的發展之路才能既保持安全同時又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上證指數在2009年10月16日收盤是2976.63點,而2019年10月17日該數據為2977.33點,十年間上證指數只有約1個點的“上漲”。你是如何理解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變化的?

吳曉求:從上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至今,我認為有四個觀念上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應該怎麼理解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我們會誤解為,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是融資,但它實質上卻是財富管理。它們如同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正面最主要的是財富管理,只有財富管理發揮出它的核心作用,融資功能自然而然就會強大起來,所以反面才是融資功能。資本市場究竟是一個融資的市場還是一個財富管理的市場?在我看來,這是我們關於資本市場理解上的第一個誤區,而我們的理解剛好是相反的。

第二個誤區,這個市場上應該教育的是誰?或者說這個市場上究竟保護的是誰的利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的誤解是,這個市場該教育的是投資者,所以才有“投資者教育”。但實際上,這個市場應該教育的是融資者、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甚至我們的監管部門也需要不斷地再學習。這個市場該保護的是投資者利益,而不是融資者利益。雖然我們的口號是把投資者利益保護放在首位,但事實上的效果並不是。

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沒有義務去救誰的,他們會想“只要我的投資回報具有增長性、穩定性就好了”。而投資者利益保護,並不是天天搞投資者教育,這些投資者的行為是聰明的,他們知道到底什麼是風險。所謂投資者利益保護的核心,是你要讓他們所投的資產從標準和政策層面講是可以預期的、是連續的。

真正需要教育的主要是上市公司。作為融資者,如果你不是在搞內幕交易、虛假融資,那麼把別人的錢拿去了,給人家很好的回報,這是一種天經地義。對於上市公司的教育,應該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本質上,我們很多上市公司沒有特別大的壓力。他們很少會有“我拿了投資者的錢,我的發行利率至少要比公司債高”的概念。某種程度上,他們把這些投資資金看成是廉價的、無成本的。歷史的經驗已經說明,任何漠視投資者回報的市場都是沒有成長性的,都是難以為繼的。而事實上,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成本又是昂貴的。理論上,它的收益率是要超過債券的。在美國市場上,從平均差來看,股票市場上收益率要比債券的收益率高出6個百分點。因為股票風險比債券高,所以它有個溢價,這也很科學。而我們不是,無論是IPO還是存量融資,融資者腦子裡沒有這個概念。只有上市公司腦子裡有這個概念,才會有真正的敬畏心。你的業務創造不出來可以相匹配的成長性和利潤,憑什麼拿投資者這些錢呢?

第三個誤區,主要體現在對資本市場風險的理解上。我們以為在資本市場,風險是由於股票價格上漲所引發,卻不認為價格的下跌是風險。而恰恰相反的是,股票價格下跌才會帶來市場風險,非嚴重泡沫狀態下的股價上漲是市場保持了良好預期的一個重要表現。現實中,我們在股票上漲的過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但下跌時,我們卻以為風險釋放了,這個理解是不正確的。在美國市場上,股票價格上漲時,你很少看到美聯儲“出手”。對於股市的泡沫,美聯儲會提示股市有風險,但是通常理性的判斷權還是交給投資者自己。美聯儲本身不會去管控。因此,你會發現,現在道瓊斯指數高達兩萬八千點左右,但美聯儲動作卻是降息。假設跌到兩萬五千點以下,很可能救市方案就會迅速出現,他們把市場價格的下跌看成風險。

第四個誤區,我們在上市公司的選擇方面,也存在理解上的誤區。這個誤區是,準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和歷史輝煌性、今天的財務狀況,放在了它被選擇的原因首位。實則不然,上市公司應該被重視的不是它地位的重要性。理論上來講,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它的成長性,即自己所投公司的未來。但我們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政策安排上,往往把重要性及當前的財務狀況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也正是因為這種誤區的存在,在一段時期中,我們在選擇上市公司時,還會有一些所有制的歧視,而這些也都是該誤區的重要表現。

我們的資本市場之所以發展不夠好,和我們眾多的理論上的誤解以及不正常的認識,有著密切關係。只不過這四種誤解是最典型的,也從根本上約束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新京報記者 黃鑫宇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楊許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