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誅殺”華語!華語存亡背後角力,最後,大馬華人贏了


馬來西亞,“誅殺”華語!華語存亡背後角力,最後,大馬華人贏了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發生了一次改變歷史的種族騷亂。

這場華人與馬來人的種族衝突,在馬來西亞政府後續的發聲中,被定性為華人反對黨對執政聯盟的挑戰,騷亂是“有意製造衝突”。

其後,這個華人反對黨及其身後的地區,被“開除”出馬來西亞,並在數十年後,締造了東南亞的經濟奇蹟。

這個華人反對黨便是人民行動黨,它身後的地區便是新加坡。而其黨魁,國人更是耳熟能詳:李光耀。

這場種族衝突引發的蝴蝶效應,不止是城市國家新加坡的強勢崛起,也引發馬來西亞對華人政策的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

簡而言之,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在此之後,開始了一場“消滅”華語的運動。

儘管,他們打出的旗號是實現多元民族融合的最終目標,但實質上,一是馬來人政黨面對華人政黨挑戰的“作弊”,二來是馬來人對自己所處的經濟地位和華人不平衡。

一系列針對華人的經濟壓制和文化進一步同化的政策,走上歷史舞臺,也最終讓馬來西亞成為一個“失敗的笑話”。

馬來西亞,“誅殺”華語!華語存亡背後角力,最後,大馬華人贏了


一、強行官方語,消除多元化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國家,是繼新加坡之後華人佔當地人口總數比例最高的國家。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是馬來語,第二語言是英語,華語在馬來西亞是弱勢語言,基本是華人群體的通用語。

馬來西亞政府把馬來族和當地土著民族統一劃為土著,而把華族、印度族和外來的歐亞族裔劃為非土著。在1969年種族衝突爆發之後,馬來人主導的馬來西亞,開始明目張膽地對土著採取傾斜政策,傾盡全力推行馬來語。

1969年,馬來西亞教育部宣佈,國民型小學(主要針對華文小學)將從1970年起逐級改用馬來語為授課媒介語,到1975年轉變為國民小學;1977年起,國民型中學(針對華文中學)開始逐級改用國語授課,到1982年轉為國民中學。中學的全部考試也改用國語為媒介。

華文學校面臨著第二次改變教學媒介語,成為馬來中學,這意味著華文教育的性質徹底被改變。

1982年起,所有大專院校也採用馬來語授課。換言之,到1982年,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的教學媒介語完全是馬來語,華語的生存空間已經被擠壓至極限。


馬來西亞,“誅殺”華語!華語存亡背後角力,最後,大馬華人贏了


二、民族配額制,壓制華人社群

1971年,官方智庫建議國立大學根據大馬公民的人口比例,而無需以考試成績錄取學生。

這與當下美國人設置種族配額的方式如出一轍,而劍指處,便是勤學善考的華人群體。簡而言之,學校錄取不看學業,而只看民族,且民族的配額,又掌握在馬來人為核心的政府手中。

這也是其後馬來西亞固打製的開端。

隨後,政府修改憲法以便更多土著能被錄取進入大學及其他學院。固打製實行後,大專院校中馬來學生的比例由1970年的53%提高到1975的71%。1985年在馬來西亞進修證書班、專科文憑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土著學生人數分別為65.8%、94.5%及65%。

固打製的實質是統治民族對少數民族的壓迫,是給予統治民族發放特權。這一制度的推行,導致各種族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

馬來西亞政府這還沒算完。1971年,馬來西亞政府公佈大學及大專學院法令,在這項法令下,創辦大學或學院需獲得最高元首之恩准,同時禁止設立採用以非國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私立大學,相當於進一步延伸了“固打製”。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批優秀華人子弟失學或留學海外。


馬來西亞,“誅殺”華語!華語存亡背後角力,最後,大馬華人贏了


三、廢除全津學校董事部,壟斷教育資源

全津學校董事部,即所有完全津貼的學校及教育機構的董事會。

廢除全津學校董事部,意味著民間不再有自主辦學的可能。1972年,馬來西亞修改教育法令,著手廢除全津學校董事部。

這意味著學校董事會今後再也沒有權利聘請及解僱教職員,同時,教育部也沒有說明董事會的權限。這種灰色空間,恰恰是馬來西亞政府對華語學校進行致命打擊的殺招,而實現形式如調派不諳華文的行政人員到華文源流學校服務等。名為支持,實為作梗。

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對華文學校的控制,連馬來西亞大學主修中文的學生用中文撰寫論文也被禁止,並切斷對華校的經費支持、還阻礙華人民間募資。

直至90年代,馬來西亞一直強勢推行馬來文化中心主義,試圖以馬來群島原住民及回教文化,統治其他族群文化。


馬來西亞,“誅殺”華語!華語存亡背後角力,最後,大馬華人贏了


然而,馬來西亞的誅心之謀,終究還是失敗了——在東南亞乃至世界範圍內,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仍是最為發達的,在各種政策的限制之下,馬來西亞華人仍建設了包括1290所華文小學、60+1所華文獨立中學和3所民辦華文大專院校這樣完備的華文教育體系。

這一體系的建立經歷了艱難坎坷,也伴隨著激烈的文化衝突、種族糾葛。然而,馬來西亞華人仍是自強不息,也終於將中華文化的文脈續寫在馬來西亞這塊土地上。

1991年,伴隨著自身政策執行的失敗、中國在東南亞影響力增強,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提出了“2020 年宏願計劃”, 轉變國家文化方針、採取開放政策, 包括允許南方學院開設中文系及華社創辦新紀元學院和韓江學院。

這場消滅華語對文化戰爭,最終,以馬來西亞政府失敗為結果,馬來西亞,也讓自己成了一個失敗的笑話。在對馬來西亞付之一笑的同時,我們仍需記得,華語的保存既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努力爭取和抗爭的結果,也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獨特國情使然,更是中國展現出的強大影響力帶來的庇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