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指數型基金是美國投資大佬極力推薦的,就像《共享基金常識》這樣的經典,它是第一隻指數基金建立者,約翰博格寫的,說的盡是指數基金的好處。

而國內的基金公司,更多強調的是基金公司的綜合實力、以及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能力,各說各有理,有點吵得面紅耳赤的感覺,面對這兩個紅臉將軍,叫我們小散何去何從?!

今天大家別激動,花點時間,咋們一起好好梳理一下,想想到底怎麼選它們,不要讓它們再折磨我們了!

什麼?想不出來?

想不出來,就把油茶喝光再走^_^

這樣吧,為了更有目標,我們先把思考題拋出來,認真掂量,把策略寫下來,然後再看後面的分析文章,回過頭來再寫下自己的策略,看看有什麼提升,如果豁然開朗,恭喜你,這半個小時沒有白花,比看一堆模稜兩可的東西好多了。

【指數基金實戰思考題】

以下三隻基金,特點突出,設身處地好好思考一下,你應該採取什麼交易策略,請按以下二種情況寫出你的操作策略:

1、如果你還沒買,空倉中,應該怎麼操作?

2、如果你已經是重倉,應該怎麼操作?

期待你的留言,一起探討。


為了節約大家的時間,我把它們的特點說一下。

1、創業板50指數基金當前的情況

估值已經很高了: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可是它還沒有剎車的跡象,還在蹭蹭往上漲。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2、華寶油氣(162411)當前的情況

一個字:慘!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3、納斯達克指數當前的情況

估值很高了: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連續漲了十年,最近漲得更氣人,不把上證指數放在裡面對比還好^_^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問題拋出來了,下面聊正題吧!


【什麼是指數型基金?】

指數基金就是跟蹤某個指數的基金。

指數是由專門的公司編制,如中證指數公司的中證500指數,它的編制規則是:

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瞭解指數的編制很重要,基中寶公眾號首頁裡面有指數編制的鏈接,方便大家去查詢。

基金公司安排基金經理去跟蹤指數,發行的基金就叫指數基金,因為跟蹤很簡單,所以管理費便宜。

指數基金是被動型基金,不用自己選股票,跟著指數對應的一籃子股票,滿倉配置就行。

主動型基金,需要基金經理精挑細選,所以,我們散戶炒股,也就相當於自己是主動型基金經理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指數基金?】

我想主要原因還是來源於美國。

指數基金的起源,是有一篇美國論文,作者當時研究了美國115個主動型管理基金的表現,他發現主動型管理基金的平均表現還不如大盤指數,那個時候美國只有主動型基金,還沒有被動型指數基金。

後面,美國先鋒基金創始人,有一天突然醒悟,創立了第一隻指數基金,再後來,美國很多投資大V用指數基金賺了很多錢,寫了很多經典指數基金著作。

於是,我們就像崇拜巴菲特一樣,也對指數基金熱捧起來,每一家基金公司都發行很多指數基金供大家購買。

當然,大家認為指數基金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交易費、管理費便宜,但我覺得這不算太大的優勢,因為如果不頻繁交易,交易費就不會多,如果主動型基金漲得好,實際上這個漲幅已經扣除了管理費的啦。


【此指數、彼指數是否一樣?】

難道美國佬在欺騙我們,寫的書是亂說的?

我倒是覺得更應該從本質上多去思考一下。

回看美國的指數,漲得確實挺好,而看看國內的指數,卻參差不齊。

下圖中,美國道瓊斯指數,一路上漲,一般的基金經理估計是很難做到。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再看代表國內大盤藍籌的300指數,按理說應該比較平穩的,我們硬是可以把這艘大船晃盪起來,可見我們不一般^_^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創業板對我們來說更加小Case了,幾年我們就可以叫它漲6倍,當然也可以讓它跌回家吃飯!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上面這些數據,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容易看到的。

下面這個研究,是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教授遲業光發現的。他研究了中國所有的主動型管理基金,發現中國的主動型管理基金剔除系統風險之外,每年大概還有4.75%~8%的超額收益率。

所以,在國內指數基金並不像美國課本里面寫的那麼好,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主動型投資基金經理確實能夠產生超額收益率,這在美國是沒有的。

當然,超額收益以後可能會越來越變小,但是至少在現階段它還是有的。它沒有的那一天,應該就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那一天,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們應該為之做準備的。

說了那麼多廢話,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爭論孰好孰壞意義並不大,根據不同基金的特點,均衡配置,做好應對策略,這才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


【交易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簡單介紹一下工具:

1、定盈計劃

確定盈利目標,跌了進點、漲了出點,賺到目標點位就跑。

2、翻倍定投

判斷低估時不定時投入,極度低估時雙份買入,盈利翻倍就跑,當然,也有不翻倍就賣出的算法。

詳情可關注基中寶教程。


迴歸正題。

我自從使用基中寶投資實踐以來,不斷思考、不斷優化,這種思考不像以前炒股,基金投資更多思考的是搭配,儘量在做好防守的情況下去進攻。

現在仔細回想一下,去年我在行業指數基金方面做得有點心驚膽戰。

原來的想法是任何一支基金,開啟定盈計劃 + 翻倍定投的模式都是不錯的,實踐證明,這是有問題的。

以華寶油氣為例,我首次買入時是0.52元,現在的淨值是0.335元,跌幅是 -36%,我當時開啟了翻倍定投 + 定盈計劃模式,目前賬面收益是 -16%,這個收益率我是認可的,因為相對基金的整體跌幅來說,這個組合策略還不錯。

那問題在哪?

資金!

本來想用小部隊去撿點便宜,誰知這個行業完全看不懂呀,隨著大幅下跌,定盈計劃資金不斷投入,竟然把大部隊拉扯進去了,打破了其它投資計劃。

低估的行業並不一定好,有可能10年、8年起不來。

更要命的是,後續會跌成咋樣,心裡根本沒底。如果只是翻倍定投,因為知道它不可能死,資金壓力也不大,幾年都可以跟它耗,一旦高估或者翻倍,那就撤,年化收益率應該不會差!

看來,翻倍定投要多增加一個高估賣出參數才行,專門給行業指數使用,先看回測效果,如果效果ok,就增加。

下圖是華寶油氣定盈計劃交易圖。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下圖是重新整理思路後的策略圖,請認真看五分鐘,直到看出點共鳴或破綻為止: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好了,我來解釋一下我對這個基金交易策略圖的看法。

首先,確定一些終身基金產品,選配原則有兩點:

一是長期看好的基金,哪怕它經歷多少風風雨雨,整體趨勢應該是震盪前行的,這種基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留底倉的,如:紅利指數、創業板50指數等寬指基金,這樣的基金,採用翻倍定投積攢籌碼,翻倍後可以把成本拿出來,其它留作底倉,打死也不賣。

打死也不賣?

想想好痛苦,2007年6000點如果不賣,12年了現在還是3000點,2015年5000點不賣,4年了還是3000點,不賣不就虧大了?!

是得好好給自己找個不賣的理由,否則這道心裡的檻怎麼也邁步過去。

閉上眼睛,想想納斯達克指數,一路緩慢上漲,我們也會有那麼一天的。

想想6000點,我那個時候是滿滿的倉位,要不是我,怎麼能上6000點?

如果我要是5000點全部清倉,小夥伴們估計也這麼想,那樣的話,怎麼能上5000點?

我想通了,凡事不能只想自己,一個人好處佔盡,不好、也不應該!

現在再回到5000點,翻倍定投的資金已翻倍,本金已贖回,我用打死也不賣的份額做底倉,我欲把它推到1w點,推得動,我有賺,推不動,小夥伴,不好意思,我已經盡力了,你滿倉我也沒辦法^_^

二是強週期性行業的基金,既然它喜歡上下震盪,那就用網格交易、定盈計劃伺候它好了,如:證券指數基金,當然還有一些混合型基金,這個可以用基中寶的W趨勢基金分析工具去挑選。

其次,選擇一些一面之交的基金,比如某些行業指數基金,對它瞭解不足,但是出現了低估,尤其是因為某些原因出現極度低估的時候,比如前幾年因為禁酒令導致白酒指數低估,那時候如果採取翻倍定投的方式,幾年下來早就翻倍了。

所以,對於這樣的行業指數基金,採取翻倍定投的方式去碰碰運氣,就算運氣不好,無非就是少賺點,至少跌幅可控。

不建議隨便使用定盈計劃的原因,主要是怕深度大跌,過不了資金壓力測試這一關。

下面,用這個一面之交的思路,來回測一下我去年經常提到的幾隻基金,看看效果如何?

回測參數:每年計劃資金1.2w,平均每月一千元,投資最小間隔12天。

最近兩年的交易對比圖如下: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投資統計表: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收益最差的是資源ETF,但是略虧,只要稍微抬頭就會盈利,像這種長週期的指數,可以把投資最小間隔調大一些,如調成30天,那就更加遊刃有餘了。

最近這個階段醫療指數漲得好,以前翻倍定投的資金,都在低點位,所以,現在收益很可觀,年化收益達到了22%。

從對比圖還可以看出,大部分情況,指數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2019年的消費指數、現在的醫藥指數,都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說有點碰運氣的成分,好在這是在低風險的情況下碰運氣。

總體策略說完了,下面把幾個大家最關注的話題拿出來聊聊。


【買低估基金的好處是什麼?】

基金平臺推薦的基金往往都是最近漲幅很好的,如:最近1年漲幅100%,平臺就會叫,這隻基金好好呀,快來買呀。

於是,去年我專門做了一個試驗,選中了一隻消費板塊的熱門基金,基金經理是大家公認的才子,後面發現,半年的漲幅還不如我選的低估指數基金。

想想也是,我們可以來算一筆賬,假設原來淨值是1元,漲了100%推薦我買,也就是淨值為2元的時候買入,既然那麼好,我剛開始買入也希望賺100%,果真如此,淨值就必須漲到4元,相對於原來的1元,就相當於漲了4倍,沒那麼容易吧?!

如果原來的淨值從1元跌到0.5元,已處於低估值水平,這時候買入,只要回到1元,也就賺100%,這種概率相對來說還靠譜些。

上面只是分析上漲的態勢,還沒考慮防守,低估基金更大的好處是防守,基於此,儘量在基金低估的時候分批買入,會踏實很多。

翻倍定投,開發的目標就是為了儘量買在低估處,這樣抄底的方式購買,就算選擇了不好的基金,交卷也能混個及格吧~


【一直上漲的基金怎麼買?】

美股指數十年一直漲,追不追?

如果問特朗普,他肯定會說,No Problem!但我還是不放心,他太不靠譜了。

但是仔細想想,歐美髮達市場相對穩定,大部分人投資的是指數基金,主要是分享上市公司的利潤,所以,它的風險主要來自系統性風險,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

對於這種基金,採取定期定投是個不錯的方案,如果想優化一下,可以採取估值智投,具體思路如下:

1、先說一下估值的幾個主要指標,不用搞那麼複雜,實用就好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2、估值百分位超過80%不投

3、在估值百分位範圍內採用算法按比例投,總體原則是估值越低、投得越多,怎樣使收益最大,可以選用不同的模型,看回測效果再說

4、設定最小投資間隔週期

因為是不定期投入,需配置一個最小投資間隔天數,假設配置為30天,也就是說兩次投資間隔必須大於30天。

5、正常來說,像這種基金是一直買,都不賣,那些投資大師都如是說。但我想,還是設計點賣出時間位置吧,比如:

估值百分比 > 90% ,賣出部分。

這樣說的話,美國標普指數這段時間就可以賣出部分了,如下圖,它的估值百分位已達到97.64%。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這個功能目前只是一個想法,需要去驗證效果,如果好的話,把這個功能添加到基中寶,名曰:估值智投。


【該不該追漲?】

這又是個燒腦的問題。

2019年的白酒、消費指數基金、才子蕭楠的易方達消費指數基金都拼命往上漲,還有2019年的好多主動型基金,淨值已經突破2007年6000點時的歷史最高位,把我遠遠地甩在後面,我追不追?

如果追,總得想好落腳點,如果手頭有10w,總不會一把壓吧,那得考慮怎麼分批投的問題,所以,歸根到底,追高還是定盈計劃參數的規劃問題。

那就先來討論一下定盈計劃怎麼樣才能賺錢:

1、第一次買入後,基金一直往上漲,不錯,有賺,就是賺得少點而已

2、第一次買入後,基金一直橫盤整理,很好,定盈計劃要的就是W走勢的基金,最賺了

3、第一次買入後,先跌、經過一段時間,走出一個U型圖,價格回到原點,也不錯,就是資金壓力大點,賺得還挺多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4、第一次買入後,一直跌,一跌就是好幾年,不妙,雖然用定盈計劃相對虧得少,但畢竟是虧的,幾年折騰找個虧,不高興

這麼一分析下來,你覺得該不該追?!

如果感覺河對岸有她在等著,那就追吧!

想當年,我5000多點追進去,1萬塊賺了2000塊,樂呵呵的,居然忘記了今天這個道理。後面聽到空頭侯司令說,要再回6000點,至少等8年,我掐指一算,心想,去那個吧~

現在13年了,還沒到6000點,我那1萬塊的她,何時才出現呀!

今天想通了,定盈計劃得去完善一下,估值百分位超過80%,自動抓小魚、自動抓大魚應該自動休息,而手工定盈計劃,你自己看著辦吧。


PS:之前的思考

夜以繼日,反覆推敲,最終還是決定:先放一放,思路有了,但還沒通暢,繼續加油!

因為從數據推演、定盈計劃回測情況來看,回到2015年,剛開始追,每次賺10%挺開心的,但是,如果到了一定的極限,如下面中證500指數基金的回測,從2015年6月1日開啟定盈計劃,4年來都沒賺到一個10%!


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選?


好了,聊完啦,想想有什麼收穫,我得回看一下思考題,順便去修改一下計劃。你呢~

歡迎關注:理財阿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