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在谍战作品的字里行间站立,是这本书最感人的事

时代再大,也是个体累积的。

《叛逆者》|让人在谍战作品的字里行间站立,是这本书最感人的事


任何一个生活在大时代里的人,开始觉知到回归到个体,去审视这个时代,或者发生在其中的事件,这个时代才会有光辉。

文学从来不会扮演歌功颂德的角色,它的目标是人,以及生活在每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

《叛逆者》这本书,收录了四部中篇小说,为《叛逆者》《邮差》《氰化钾》《胭脂》。小说发生的背景均为抗战时期,谍战的成分,是多个力量的角逐。不过每一篇有各自的特征,有各自的描述主线,甚至有一点点噱头,但如果熟悉谍战剧的读者看起来,会略微觉得有点平淡,其中的情节,你会不自觉去《风筝》或者《伪装者》中寻找相似情节,甚至在读到第四篇《胭脂》时,我还搜出《胭脂》这部电视剧扫了一两集,不是一部剧,可是先入为主的剥离感,让人对这部小说有了几分看法。

《叛逆者》|让人在谍战作品的字里行间站立,是这本书最感人的事


客观讲,虽然以《叛逆者》命名了本书,但纵览全书的四篇小说之后,我个人的感受,从文学角度看,它不是最出彩的, 反而是《邮差》和《氰化钾》完成度相对较高,对个体的书写也更为细腻,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所承受的无奈与不堪,让人感动。记得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呈现形式不一样,所以好的文学作品不一定适合拍成电视剧,而适合拍成电视剧的文学作品,有它的亮点,也更加适合荧幕吧。这四篇作品跳出了所谓意识形态的窠臼,就像一位耐心的老人,去书写被时代“伤害”的个体,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关于大时代个体的亲情与爱情书写,是四部作品共同的呈现。虽说时代的烟火会掩盖个体的精彩,但好的小说会让我们返回到历史现场,就像看《清明上河图》中每一个细节一样,甚至想去看到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可是大时代和大历史每每会让我们失望,我们只能回到文学作品中,从作者的铺设中捡拾哪怕一丁点儿的专属于那个时代个体的印记。

《叛逆者》|让人在谍战作品的字里行间站立,是这本书最感人的事

《叛逆者》中的林楠笙与朱怡贞之间持续多年的情感;《邮差》中徐仲亮与苏丽娜之间忽远忽近的情愫;《氰化钾》中姜泳男与唐雅之间若即若离但彼此珍视的爱情;《胭脂》中女主胭脂与几位男性的情感纠葛与最终的悲情,读来让人唏嘘,几篇中,我最喜欢《邮差》中一种长时段的书写,从抗战时期到文革时期,有时候一句话就是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时间跨度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让人在文字中收获一种安静的感动。或许《叛逆者》在数位编剧的努力下会变成很好的理想与信念的正向谍战剧,但我还是感动于林楠笙与朱怡贞之间持续多年不忘的爱,也是这样一份普通而朴实的爱,让战火纷飞的时代里,有那么一点点光亮,一丝温情,一丝能够让人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邮差》中苏丽娜去世了,是个体不敌时代的例证;《氰化钾》中姜泳男被枪决了,最终被爱人唐雅报了仇;《胭脂》女主由大当家的,又回到最平常的生活,虽然最后的情节都给读者的感受有些落差,或许这就是现实吧,大风大浪之后,终究是平淡,终究是风平浪静。


《叛逆者》|让人在谍战作品的字里行间站立,是这本书最感人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