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他像鳥飛往山

願他像鳥飛往山

他總是過不幾天跑過來問我,給我買幾本書吧。一般情況下,我都說好。


他的喜歡閱讀,從小到現在沒有間斷。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們的故事已經遠遠達不到他的需求,就將一些電子故事下載到收音機裡,他每晚就伴著故事入睡。如今,他總是將一本書拿在手裡,作業後、吃飯前、睡覺前,甚至是廁所裡,大多時間的縫隙,他都用來閱讀。他也喜歡以書本中的故事引起一個話題和我討論。


晚飯後,外出散步,想帶著他一起,為了鍛鍊,也是為了交流。他不是很情願,我若說陪一下我吧,他一般會前往。到了這個年齡,他越發調皮,也喜歡和我各種互懟,有時,我也有氣急敗壞,但他一般不會表現出忤逆來。


他喜歡讀書,喜歡宅。當然,他也喜歡玩遊戲,對運動不上心。


散步的時候,他開始聊遊戲,我並不牴觸,起碼不會明顯制止。電子產品一旦接觸上,再去阻斷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我總是覺得疏大於堵。所以,更願意做引導,少做的是逼迫。


他既然把我當朋友般去交談,我不妨用心傾聽。因為,我也很珍惜作為朋友的角色。


“你爸和你玩同款,你為什麼不和他聊,和我聊呢?”

“他只是玩,我和他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

“我也注重臺詞和故事。”

……


大概行至十分鐘,他講得差不多了。我問他剛看完的那本書講了什麼故事。他也樂意給我講述書本的故事,挑選了其中一段,然後繪聲繪色地講給我聽,說一位叫管輅的人如何能識破天機,細節與情緒兼具,我聽得入迷。他說,你可以回去看一看書啊。他是用同樣的方法來引導我去關注他認同的東西,比如作品。


不禁感慨,作一名家長並不是那麼容易,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可能起不到想要的正作用。


回去真把書給我,我看完他講的那一段,同樣講給他一遍,覺得還是他講得好,又具象又形象。他有點沾沾自喜起來。我也不多說,只是查了字典告訴他,那個不是管ge,是管輅(lu)。


他有時因為一點小成績而歡喜,有時願意走捷徑,對耐性認識不夠,比如身體的訓練,詩文的背誦等,他時有牴觸心理。我對他說,有一些訓練是必要的,背誦會增強理解力,還可以訓練一個人的記憶力,而運動對身體同樣重要。也不指望他馬上付諸實踐,相信明白了這些,總有一天,他會覺悟,有所改變。


雖然,生活中我們總有各種互懟,或許是因為我從來不說,小孩一邊去或你給我怎樣怎樣一類的話。

我認真聽他講述時,他也總認真聽我講完。


一直希望給他一個概念,相比物質的擁有以及名利,有趣的靈魂以及可以為之付出的興趣是富有的。


他超級喜歡小動物,能在魚缸前玩上一兩個小時,觀察魚的習性和特徵,哪隻魚身上有什麼不同,他最瞭解。


有時,他會拿一個不起眼的懸浮物放在魚缸裡,看到浮起來,就加入一些例如小石塊來增加它的重量,下沉,就換一塊更小的石塊……如此反覆十幾次,直到它在水中達到一個平衡。


這樣的行為對於他有什麼意義,我不是很精準地知道,但我覺得他可以自我思考和實驗,長時間地與自己獨處,不會像大人一樣焦慮,他的內心應是歡喜和舒展的。這樣很好,值得保護。


他養魚、養蝦、養螃蟹,孵小雞、養小雞……我也給他買相關的書籍——《所羅門王的指環》、《觀賞魚圖鑑》、《海洋百科全書》以及各種動物小說等,提供他得到更多動物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但除了這些,他還想養另一種動物——小鳥。


有天在菜市場,他看到有一個花市,跑進去看有什麼,結果聽到了鳥叫。問我,養只鳥吧。


“但家裡實在沒有合適的地方。”


他不死心,又跑到爸爸那裡。


“爸,買只鳥吧。”


“咱們住樓房怕是不合適吧。”


他有點失望。


“我知道了,那些成為生物學家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和家人有關。”


......


我知道他說的是《希臘三部曲》中的做者傑拉爾德•達雷爾,也就是英劇《德雷爾一家》裡的傑瑞原型,他從小就在家裡領養各種動物,有時將動物領到屋裡,有時立於一面破石牆前就能觀察一天,因為牆上有螞蟻、蜜蜂、蜘蛛等等這些他認為的朋友在。雖然家人也時有微詞,但還是更多地給予支持。特別是他的母親,她對孩子的勇敢、尊重和包容,讓我深深欽佩。


長大後的傑瑞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生物學家。


我知道他這是把自己和傑瑞比,把我和她的媽媽做比對,雖然我做不到,但我也並不生氣,覺得他能有這樣的覺悟也不錯。


“也許你可以先學會照顧好你現有的小動物,再去考慮其它的”。


雖這樣回應了他,但也發現,現在的小孩子問題多、想法多,想做他的朋友,引導他,家長必須不斷成長。我現在能做的是對他有足夠的尊重,也把他當成小大人,對他自己喜歡的東西多半鼓勵和支持,並引導他為之付出。


無論是照顧動物,還是閱讀,都是讓他心生歡喜的動作,這種動作可以讓一個人在庸俗的生活中,心裡保持著一些光亮。這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