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為什麼要將全國的鐵路收歸國有?他是為國還是為私?

盛宣懷為什麼要將全國的鐵路收歸國有?他是為國還是為私?

圖片源於網絡 侵刪聯繫

盛宣懷為什麼要將全國的鐵路收歸國有?一句話就是他要救漢冶萍煤鐵總公司,為了讓各省商人自己籌資修建的鐵路,採購漢冶萍生產的鋼軌。他是漢冶萍的最大股東,救漢冶萍也是救他自己!

因為修建京漢鐵路有功,朝廷升任盛宣懷為郵傳部尚書。郵傳部是做什麼的?他比今天的交通部權力可大多了,不僅管電報、郵信,還包括輪船、鐵路都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因此盛宣懷要把各省自己修的鐵路,自己架設的電報電話線路收歸國有,從職務權力上是說得通的,至少他自己認為有這個權力。

問題的關鍵是,之前盛宣懷的態度可以不是這樣的,他一直主張鐵路和電報電話線路要商人自己辦理,只有這樣才能激活民間資本、提高辦事效率。這是絕對正確的,無論什麼事情只有按照市場規律去運作,才能行得通,才有生命力。包括他修建的京漢鐵路也是採用這一模式,發行股份聚集民間包括外國財力,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盛宣懷本人在漢冶萍煤鐵總公司的投資有400萬兩白銀之多,是漢冶萍最大的股東,他的個人財富也主要集中在漢冶萍煤鐵總公司。京漢鐵路、招商輪船局等其他企業,他雖然也有參股,不過並不多。

在修築京漢鐵路,架設鄭州黃河鐵路大橋的時候,漢冶萍煤鐵總公司加班加點滿負荷運營,生產的鐵軌、鋼材都供不應求。可是一旦京漢鐵路竣工,漢冶萍這個近萬人的大型聯合企業就沒事可做了,庫房裡積壓著大量產品賣不出去,隨時都有破產的可能。一旦漢冶萍破產,盛宣懷的大部分身家就會化為泡影。現實情況甚至比這還要糟糕,在修築京漢鐵路之前盛宣懷為了盤活漢冶萍,曾經向日本的正金銀行貸款600萬元,京漢鐵路竣工之後,他又在沒有掙得其他股東的同意下,再次向正金銀行貸款600萬元,用於研發生產電線。一旦漢冶萍破產,無力歸還貸款,這家大企業包括無數中國礦山將被日本據為己有!到那個時候,他盛宣懷不僅僅是破財的事情,恐怕朝廷和全國人民也不會答應!

因此盛宣懷絕不能允許漢冶萍倒閉!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鐵軌和電線賣給南方各省自己的鐵路局和電報局。這其中最大的兩個項目是從漢陽到廣州的粵漢鐵路和從漢陽到四川的川漢鐵路。可是這兩條鐵路都是民間集資的商辦項目,不僅各省的富商大賈有股份,一般的工薪階層甚至農民都有參股。既然屬於商辦,工程項目的採購權就由股東說了算,他們寧願冒著得罪盛宣懷這個郵傳尚書的風險,也不願意採購漢冶萍公司的鐵軌。為什麼呢?漢冶萍出產的鐵軌不僅質量不如外國的好,價格也貴得多,有官員彈劾盛宣懷說漢冶萍鋼軌的價格比外國進口的貴一倍還多!為什麼國產的鋼軌這麼貴呢?一方面是技術落後生產成本高,另一方面是採礦冶煉等各個環節的貪腐,包括朝廷大員的吃拿卡要,壓縮成本幾乎是辦不到的事情。

此時的盛宣懷已經67歲,他的打算是,至少讓漢冶萍再紅火一陣子,幹兩筆大的,趁著盈利抽回自己的本金,然後回到蘇州自己的留園頤養天年!忙活了一輩子,他也實在是累了,把漢冶萍這個燙手的山芋交出去,他本人功成名就,關起門來愛誰誰去!

不過目前的難題是如何讓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買自己的鋼軌呢?讓他們當冤大頭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各省的鐵路收歸國有,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盛宣懷拋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比如“鐵路是國家的根本,必須由國家管理”,還比如“只有國家統一管理,才能改變各省鐵路寬窄不一的局面”等等。盛宣懷明白,光有這些空話是不行的,他又揣上一沓子銀票跑到北京,一個王爺一個王爺地拜訪,這些王爺們高高興興地收了銀子,表示可以不反對,但是沒人肯拍板決定。慶親王反問他:“當初你不是說修鐵路的事兒必須由商人自己辦理嗎?”沒有辦法,盛宣懷只得去找勢頭正盛的攝政王載灃,這個載灃正是溥儀他爹,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天底下難道還有比他更牛的嗎?盛宣懷把五萬兩銀票恭恭敬敬地遞上去,又說了一番奉承話,樂的載灃飄飄忽忽幾乎要飛起來,心想這點小事兒本王要是不敢做主,這個太上皇豈不是白當了!當即拍板,就按盛宣懷的意思辦!

不料鐵路收歸國有的官文發下去,激起罵聲一片!洋務運動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幾十年,此時的中國百姓已經不再是鴉片戰爭之前的百姓,民主意識、民權意思已經生根發芽,再加上各省官員的推波助瀾,各地保路風潮如火如荼、一浪高過一浪!不僅把盛宣懷拍翻在地,也把整個大清王朝掀個底兒朝天!

我是斌哥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希望朋友們關注轉發評論點贊

下期我們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