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


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庠序校學塾,承古學之先風,中國教育便源遠流長了。縱觀我國教育發展史, 兩千年前,孔夫子在民間創立私學,平民教育由此肇始;一千年前,四大書院絃歌不絕,啟學派文化之濫觴;一百年前,伴隨著洋務運動和戊戌維新,新式學堂如雨後春筍;當下,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科技迅猛發展,教育為國培養大量人才……千百年來,教育人物一代一代更迭,教育故事一段一段訴說,我們對教育問題的求解之途從未中斷,對教育規律的求索之心從未改變。


民族之興,首賴教育;教育之興,首賴先生。古之先生以修身為本,為國、為民常備不懈,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先生者,教授知識之餘,更以言傳身教,傳播處世立身之道。


先生之於教育的影響,如蔡元培革新北大,梅貽琦治教清華,張伯苓創辦南開。先生之於教育的作用,是陶行知平民教育的希望——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是梁漱溟對東西方教育各有短長應相互借鑑的闡述,以及“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英雄氣概及家國情懷;是陳寅恪於戰火紛飛中奔走任教於多所大學,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垂範後世。


滄桑鉅變的七十年,先生的精神境界亦陶染著教育,這種境界是百歲先生潘懋元用一生影響著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的發展;是葉嘉瑩“如果人有來生,我就還做一個教師,仍然要教古典詩詞”的無悔追求;是顧明遠在《野花集》中對教育深遠而清澈的理解:教育——未來社會的希望……


一處校舍,一院書香。立於紛繁世界,先生自有胸懷家國、兼濟天下的情懷,亦有去躁生靜的定力和智慧。遙想孔子當年杏壇講學,有理性的浪漫;柳宗元柳州"修府學”,有"文以明道”的詩人情懷;錢穆立三尺講臺,有“落花水面皆文章”的興象之味。歷代教育大家,品過人生百味,最後品出的一味正是平和與淡泊。


歷史長河滾滾而來,先生們布衣青衫空袖拂風,如空谷幽蘭、無人而自芳,師者的風節便在范仲淹的著名詩句中——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今天,吾輩教育人,踏過先人的足跡,步履何去何從,情懷何處安身?惟曰:努力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是故,吾輩教育人,要有抬頭看一朵白雲的姿態,低眉賞一朵野花的心境;要有三分俠氣,一點素心,尋一方天地,開半畝方塘,守護每個不同花期的生命,怡然自樂而不浮躁,歷風雨而不世故;亦要有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追求,於煙火人間循教化之道,於淡定簡約處安放教育情懷。


教育,乃國之命脈,而先生則是教育之魂魄,國之脊樑。先生的背影,實乃民族之正面。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育國家棟梁之才,於是大師輩出、社會繁榮、民族進步。


當下,吾輩教育人繼先生之風骨,他們披星戴月,為國之本、民之生而不懼繁複孤獨,斬荊棘、涉深水而行教育改革之道,教育浩蕩之勢漸起。有人若問起,今可有大師否?答曰,今先生猶在。


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

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


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