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周代“貴族教育體系”曾規定,貴族子弟必須要掌握“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的“樂”就是現代人比較熟知的音樂。但此時的“樂”尚未形成體系,或者說只是貴族的一種休閒娛樂方式。

直到秦朝設立專門管理音樂的官署之後,“樂”才逐漸受到重視並逐漸多樣化。公元前112年西漢武帝設立“樂府令”,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性音樂機構。漢武帝還曾制定“采詩”制度,目的就是為了採集歌詞並“和樂而唱”。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可以說“樂府”從專業的音樂機構,發展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質的詩歌體裁,中間並沒有經歷太多的波折與障礙。從這一點可以得知最開始的“樂府詩”,其實只是一種需要配合音樂演唱的表演方式。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但最終因為多種原因的綜合影響,樂府逐漸脫離了音樂束縛並與詩歌融為一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樂府詩”在漢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題材豐富,從戰爭、徭役、貧困、勞動、愛情,再到飲酒求仙、人生無常幾乎應有盡有。

漢代樂府詩歌之所以,會對唐詩、宋詞產生深遠影響。除了與其語言風格樸實自然,以及獨特的文學魅力有關係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樂府詩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情感與社會現實。尤其是極為濃郁的真情實感,更是讓很多後世文學家讚歎不已。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十五從軍徵》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

1.《十五從軍徵》詩歌特色

《十五從軍徵》是一首流傳度比較廣的樂譜詩,這首詩收錄於《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從詩歌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軍旅題材詩歌。而“十五”其實是指一位少年,在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跨上戰刀為國出征。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實際上類似於這種題材的詩歌,在《樂府詩集》中並不鮮見。因為漢代雖然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邊疆地區的烽火幾乎從未熄滅過。還有就是《樂府詩集》中收錄了很多北朝民歌,南北朝是我國一個大分裂時期,所以當時幾乎一直都處於戰亂之中。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這其實也是樂府詩歌中,經常表現戰爭痛苦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綜合來講樂府詩中類似於《十五從軍徵》,這種以戰爭、兵役之苦為主題的詩歌其實非常多。往往都會表現出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希望戰爭早日結束能夠回到家鄉的思想感情。

《十五從軍徵》不僅完全符合樂府詩語言樸實的風格,而且在閱讀這首詩歌的時候,還會有一種朗朗上口、易於背誦的感覺。同時從詩歌韻律方面來講,這首以戰爭為主題的詩歌,不僅韻律整齊而且相比較於其他樂府詩來說,更具有文學欣賞性與可讀性。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2.《十五從軍徵》中的悲涼與悽苦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詩歌中的主角在15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鄉為國爭戰。直到80歲的時候才得以回到故鄉,從這一點來看他已經在外征戰65年。正所謂青春易逝容顏易老,曾經還是一個孩子如今已是耄耋老人。

走在路上的時候碰到了鄉下的一個鄰居,這位老兵向鄰居詢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了嗎?”。雖然這句話看起來非常普通,但是對於一個已經80歲的老人來說,他的家中怎麼可能還有親人在世呢!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鄰居告訴這位老兵你的家就在遠處,但現在已經成為了松柏樹林中的墓地。這位老兵向故居的方向走去,但當他走到家門前的時候。受驚的野兔從狗洞中鑽進去,野雞在他家的房樑上亂飛。

實際上這四句詩歌描寫的就是,因老兵離家時間過長,他的親人早已經離開人世。他家原來的舊址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既寫出了時間變化滄海桑田之感,同時也映襯出了這位老兵孤苦無依的形象。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院子裡已經長滿了野生的稻穀,井欄附近也長出了野生的葵菜。在眼前這一幕老兵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將野生的穀子收割之後搗掉外殼,淘洗之後做成了香噴噴的米飯,將葵菜洗乾淨之後做成了菜羹。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此時的老兵可能已經哀莫大於心死。要不然看到眼前一切荒涼,親人都已經離世又怎麼能不傷心呢?但是他卻用野生的穀子,以及葵菜做了一頓家常便飯。或許此時的他並不想承認眼前的一切。

一曲悲壯雄偉的戰歌:為何《十五從軍徵》被稱為悲涼的樂府詩?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但當飯菜都做熟之後他才恍然大悟,這些熱騰騰的飯菜拿給誰吃呢?這位老兵走出大門向東張望,此時突然百感交集熱淚盈眶。無法抑制的淚水落在了徵袍之上。

3.《十五從軍徵》的思想內涵

據史料記載《十五從軍徵》創作於漢魏交替之際。當時適逢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民不聊生。從15歲就穿上戰袍為國出征的老兵,在80歲的時候才有幸活著歸鄉。雖然他並沒有死在兇險萬分的戰場上,但是回到家中卻空無一人。這種孤獨與悽苦之情油然而生。

或許這位已經耄耋之年的老兵,會坐在自家的院子之中。回想起自己當年意氣風發踏上戰場,臨走之前爺孃不捨與留戀之情,依然還在他的腦海中不停盤旋。但此時此刻爺孃早已化為一抔黃土,而他也只能孤苦無依的度過餘下的時光。

結 語

樂府詩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獨特的語言特點和藝術魅力,創出了一片屬於古典詩歌的藝術天空。樂府詩作為唐詩宋詞的引導者,雖然在詩歌進入空前繁榮階段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樂府詩作為一種文化氣質,卻永遠融入了唐詩、宋詞的文化思想之中。

【參考文獻】

付業聰《《十五從軍徵》賞析》

武亞娟《十五從軍八十還,荒冢孤煙泣故園》

劉翠霞《從《十五從軍徵》看歷代征戍詩的生命主題》

王曉君《以《十五從軍徵》為例探究古詩詞教學中文化力實踐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