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智力的发展与行为

维果斯基和皮亚杰都出生于1896年,他们为我们了解智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被称为建构主义者,因为它们都强调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他人那里被动接受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

这两位心理学家都承认,社会互动是发展理解力的基础。

维果斯基有说服力地论述道:“社会经验决定着人们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解释他们的世界”。

皮亚杰解释道:“儿童之间的社会互动,对于智力、道德以及个性的发展来说是必要的”。

两位心理学家一致都认为幼儿的思维与年长儿童的思维不同,抽象思维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

幼儿的思维是不同的

儿童的世界观和对事实的看法与成人不同。儿童的推理能力有限,加之他们的经验不足,常常导致他们得出与成人的逻辑不一致的结论,而这些也容易使儿童陷入困境。教师和父母会因成人理解的违规、说谎、自私或自我中心及无理行为而对孩子大发雷霆,更糟糕的是,儿童并没有意识到他们错了。

经常会听到成人说:“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孩子的推理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他们的经验不足,成人的这句话就对儿童造成了心理伤害。

也是三周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认为我看见的就是我的,我喜欢的也是我的。那我拿了我喜欢的东西,我为什么要有羞愧之心呢?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这就是幼儿和成人思维模式的不同。

对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儿童,成人需要与儿童有同理心,同样也要有建立规则的意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看来非常喜欢这样东西,可是这件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孩子如果要哭闹,那就让他哭一会儿,家长不用说太多的大道理,静静地陪着他就好。

如果是可以分享的物品,那我们需要引导儿童请求分享:“哦,看来你很喜欢这件东西,我们问问他,可以给我玩一下吗?”如果对方答应了就皆大欢喜,如果对方不同意,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接纳拒绝。

我不主张伤害教育,但不会绕开挫折教育。伤害教育是不可逆的,而挫折教育是教会孩子成长的。我们可以拒绝别人同样也要接纳被人拒绝,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看到很多关于成人间的关系,特别是求爱不成就将对方伤害的人,他们的心理力量是有多么的薄弱啊!如果他们从小就能有很好的行为发展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解释,对理解为什么幼儿的思维如此迥异于我们成人很有帮助。从婴儿认为一个玩具掉落到沙发后面就没有了,到他知道要往沙发下面去看,去寻找玩具,这个过程就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永久性客体的认知。

为什么幼儿刚开始上幼儿园会大哭大闹?那是幼儿的分离焦虑。他们同样需要智力上的成熟才能认识到爸爸或者是妈妈,随后就会回来接走他们的。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我们给到孩子的环境和要求,一定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

当有耐心的成人为儿童在这些复杂领域的学习中提供支持时,儿童就会成熟起来。

幼儿智力的发展与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