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原创 万霞 深圳卫视直新闻

一场新冠疫情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一场终将消融的暴风雪,还是一个将引发连串危机的导火索,甚至是一场堪比战争的浩劫?

前重庆市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一次演讲中透露,4月份以来,社会上包括美国各路的专家,对新冠瘟疫的损伤已经相当悲观,认为它是个“顶得上一次世界大战”的大炸弹。因为它不仅已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爆发,死亡已经超过25万人,而且这个大炸弹不是炸了就结束了,而是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停摆,上中下游产业链断裂,各个国家之间经济阻断。因此,它对全球经济的摧毁力度,甚至超过二战。”而后果会比1930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十年大萧条还严重。

同样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以武汉封城、九州闭户的巨大损失为代价,换来的国内抗疫成果,和对全球的支援,并没有获得理解和点赞,反而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这紧要关头,带头把疫情政治化,不断升级对中国的指控,不断炮制所谓“中国隐瞒论”、“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由此引发的国际舆论危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

一场“尖锐对话”

外交部5月2日公开了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的全过程。在这档名为《尖锐对话》的栏目中,对话果然相当“尖锐”,从英国主持人斯蒂芬·萨克提问中,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西方的种种“傲慢与偏见”。

对比一个月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美国记者乔纳森·斯旺的采访,可以发现,西方对中国的抹黑,内容还在不断加码。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就是两点:

1、指责中国掩盖“真相”,声称“如果中方能在新冠肺炎病毒蔓延之前早点下达禁令,就不会给世界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把中国认识和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的过程 ,描画成“刻意隐瞒疫情”的一场阴谋,声称中方“必须”为此道歉、负责、赔偿。

2、指责中国“体制”问题。比如主持人引用英国议会下议院外委会主席的说法,把中国当做“前苏联式”的存在,称之为“有害的体制”。而他们的预设就是,在这种体制下,就一定会“损害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福祉,背叛了中国人民,也背叛了世界。”

主持人还咄咄逼人地表示,“特朗普称对中国的立场并不满意,说中国完全可以把疫情控制在源头,他还说美国正在进行全面调查。美国副总统彭斯也列出一系列理由证明,中国没有对世界说实话,应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并造成大规模死亡和经济损失负有责任,中国现在面临巨大的问题。”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特朗普在疫情简报发布会上

对此,刘晓明大使当即阐明立场,回应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说法。”“现在我明白为什么一些人要鼓吹进行所谓的独立调查了,其实就是试图罗织借口来批评中国掩盖真相。”

他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发现了疫情,在很多与中国毫无联系的地方也发现了疫情。不能因为中方暴发疫情就指责中国,要看到中国竭尽所能努力抗疫。中国是病毒受害者,中国不是病毒制造者,中国也不是病毒源头。”

他继续澄清事实说,“中国的抗疫时间表非常清晰,张继先医生首先于2019年12月27日上报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比李文亮医生早三天向卫生部门报告,武汉市卫生部门随即向中央政府报告。四天后,也就是李医生发出微信信息的后一天,中国政府与世卫组织及其他国家,共享了这一信息。完全不存在所谓掩盖事实。”

刘大使认为,问题出在信息来源上,西方媒体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却不采纳采纳世卫组织的信息。其实,正是BBC的这位主持人,此前亲自专访了世卫组织新冠特使纳巴罗博士,纳巴罗博士当时就表示,“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第一时间与世卫组织分享信息。”,但这位主持人选择故意“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这场访谈火花四溅,观点对立如此鲜明,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西方媒体往往出于“收视率”的考量,习惯于用敏感和尖锐的问题,搞所谓“轰炸式”访问,追求“戏剧”效果来吸引观众。但更重要的是,随着美欧疫情愈发惨烈,防疫不力的特朗普和多国政客,都迫切地需要推卸责任,来转移民众的不满,于是对中国“兴师问罪”,成为他们惯用的政治“套路”。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空荡荡的美国街头

一个长期偏见

而政客举旗后,不少西方民众和媒体也纷纷跟随鼓噪,听信谣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长久以来,中国相对西方来说一直是一个“异类”,不接受“西式民主的改造”,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因此,西方舆论场对中国抱有不少偏见,特别是拿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围攻”中国的社会制度。

刘大使在访谈中还批评,西方政客将今天的中国比作前苏联,“这种思维明显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甚至还停留在过去冷战时期。”

在西方的语境中,“前苏联”就是所谓“极权主义”的代表;在民众的认识中,“前苏联”的形象,如同英国作家奥威尔笔下、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1984》中所描绘的那样,所有国民都在“老大哥”的监视下生活。“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

给中国贴上“前苏联”的标签,对于大多数并不了解中国的西方民众而言,无疑是一种“恶意”的引导:中国式抗疫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被描绘为“邪恶的集权制度带来的成功”,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抗疫中的表现,则被视为“自由主义的困境”。如此一来,他们的政府也就无需反省自己的抗疫无能了。

正是在这一话语逻辑下,特朗普政府已突破了“甩锅”的逻辑,将所有的追责、索赔,包括推动“去中国化”的全球化等等,都通通变成“自由VS威权”两大阵营的对垒。如此一来,所有针对中国的谣言、谎言,都穿上了“政治正确”下的外衣,俨然是充满“正义”的“斗争”,在西方舆论场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并企图淹没医学等专业人士的冷静客观的声音。

一个美国“猜测”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新冠肺炎病毒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4日的最新表态是:冠状病毒一般在蝙蝠中传播,目前约15000个完整的病毒基因序列都显示,新冠肺炎病毒非人造。瑞安强调,就美国政府所称病毒源头,“我们尚未收到任何具体数据或证据”,因此世卫组织认为“这仍是猜测”。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新冠肺炎病毒非人造

瑞安说,早在今年1月底,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率团访华时,就与中方讨论过病毒溯源问题,希望通过了解病毒向人类的传播途径,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政策,如是否调整人与自然的接触、动物饲养乃至食品供应链等。基于此,世卫组织会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一道,为新冠病毒溯源提供帮助,但不能将这一问题视作“咄咄逼人的过失调查”,“那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尽管世卫组织不断肯定中国的做法、驳斥美国的政治操弄,西方专业人士总体上对这次中国抗疫的评价,也比较客观。但在社交媒体上,妖魔化中国的声音不少。美国更把矛头对准中国,并将病毒起源问题和追责联系起来,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

对此,曾担任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的袁南生讲了一个故事,1918年“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感染了5亿多人,几千万人因此丧命,特朗普的爷爷也是因为这次流感而在1918年去世,年仅49岁。不少人一看“西班牙流感”这个名字,就以为起源地在西班牙,其实西班牙是替美国背了黑锅。实际上,1918年3月,美国堪萨斯州军营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感冒”,“零号病人”是一名美军厨师。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开到哪里,病毒就传到哪里。作为病毒起源的美国,可一分钱也没有赔偿。

袁南生表示,国际上从来没有因病毒起源和蔓延被追责的先例。埃博拉病毒起源于非洲,没有谁向非洲追责。国际上有人鼓噪“追责”,有的是为了甩锅,有的是抹黑中国,有的是希望借此捞取利益。

在这种国际舆论的逆流下,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舆论场“次生灾害”?我们在国际关系的应对中,如何坚持有理有利有节?

一道团结抗疫

4月27日,《参考消息》刊登了外交“前辈”、现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的专访,提到中美合作抗疫受到干扰时,她表示,“这几年美方的强硬势力一直在玩这样的手法,利用有关中国的一手资讯在美国比较匮乏的情况,偷梁换柱地散布被污染的信息,刺激舆论和政客对中国进行无端攻击,这转而刺激中方舆论做出强烈反应。舆论战的轮番升级,给了他们进一步打压中国的抓手,把中国描绘成美国所有问题的替罪羊。”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傅莹进一步分析指,现在美自己应对不利陷入困境,又试图将责任推向中国,拿我们应对疫情初期的困难说事,毒化两国关系气氛。现在美国处于大选季节,非理性的言论很多,而“中国问题”也被裹挟在里面。中美之间气氛的毒化严重阻碍双方合作,也打击了全球信心。

她强调,我们需要与世界其他认同合作的国家一道,团结抗疫,不要被美方少数人的意图带偏了。需要把注意力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多讲有利于全球合作的话,多做有利于合作的事。

一场“误判”战争

逆流之下,资深外交官袁南生提醒,要避免舆论战升级,避免最坏的局面发生,尤其要防止对美误判。“走向冷战、中美脱钩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仍有待观察,不可掉以轻心”。他还举了朝鲜战争的例子,来强调防止战略误判的重要性,“从当年朝鲜战争可以看出来,金日成误判美国不会出兵,美国误判中国不会出兵,中国误判美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要打过鸭绿江。”由此爆发了一场因种种误判导致的战争。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一场“战狼”危机

实际上,从两年前中美贸易摩擦日趋紧张开始,对于中美关系,尽管国家层面尽量表现克制,但社会公众受到老旧外交思维的影响,在美国的挑衅刺激下,表现出的“战狼”倾向日益明显。“中美必有一战”之类的言论,不仅出现在微信、微博这样的网络空间,也出现在专业精英人士的中美关系评论里。

疫情发展到现在,也有不少人对国内的抗疫成绩津津乐道,对其他国家的疫情应对则指手画脚,甚至预言这是中国崛起的“历史机遇”。让不少有识之士担忧,这次疫情将助长国内的民族主义。如果对极端民族主义不加以防范,任其发展蔓延,国际社会很可能会因此而误认为,中国也在追求“中国优先”。

面对舆论场的逆流,我们是否只能用“战狼”姿态,回怼一切不同的声音?简单化、标签化、情绪化地面对外界的挑战,绝不是中国的智慧外交。

知名历史学者施展的观点很有建设性,他说,“如果觉得美国对中国始终抱有不信任,那就做出更多的努力,让世界其他部分觉得中国是个可信任的国家。毕竟,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是否可信,不是美国说了算的。中国应做的这种努力,绝不仅仅是给出一些援助就够的,真正的信任,基于能够带来稳定预期的规则。”

一首热门歌曲

如何应对舆论场的逆流?此时,讲好中国抗疫的故事,掌握我们应有的“话事权”也是关键。而擦亮“中国人”的名字,打造真正的“中国形象”,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最近快手上的一首热曲《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收获了上亿的点击量。富有中国风味的西北民谣,唱的是一名普通的援鄂医生的故事,却异常感人。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慢点•观察】 西方炮制 “中国赔偿论” “套路”怎么破?

西北歌手张尕怂,自豪地唱起自己的姑姑“霞霞”,因为她与同事们肩负“医者”的责任,来到武汉支援。虽然工作忙碌又危险,但是,坚强乐观的“霞霞”说,“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做着我们平日里同样的工作。”

全身套着防护服的她们,有时会在工作间隙跳跳舞,有时会在医院走廊“搞搞怪”。尽管无法看清她们的模样,却能真切的感受到,她们在用勇敢与幽默,传递着中国人齐心协力共度时艰的精神力量。

一个“中国形象”

疫情发生后,很多网友都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记录下了战疫一线的身影和感人的故事。这真实的充满“烟火气”的人间,传递着中国人巨大的正能量。国家虽然不同,感情是相通的、作为人的价值是相同的,我们的外交,该如何去传递这样的“中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