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產品切入市場必須採用戰略性虧損策略推進,和品類無關

易拉罐產品切入市場的第一階段要採用戰略性虧損策略。很多人不理解,不認同,甚至覺得怎麼可能,開玩笑的吧。我做企業就是賺錢的,怎麼一開始就讓我虧損。就是職業經理人也會對此嗤之以鼻,因為老闆請我也是為了賺錢,怎麼一上來就是虧錢,那個老闆敢用我呀。很多人不認同、不理解的原因就是對易拉罐的一手全盤實操絕對少於3年以下。(大家可以看看3年以內易拉罐飲品上市成功和賺錢的有沒有,基本都是虧損,甚至個別企業虧損上千萬以後都關門了。)本文結合我多年的操盤易拉罐的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易拉罐產品切入市場必須採用戰略性虧損策略推進,和品類無關

操盤易拉罐失誤的會有2種高手:

1、精通飲品操作,但是領域以PET為主,甚至在行業內鼎鼎大名。

2、精通快消品操盤,但是很少接觸易拉罐類型的產品。

犯錯誤的原因就在於大家對快消品和飲品非常精通,套路非常純熟,招數過於熟練,而往往忽略了團隊和客戶、消費者接受這個東西都需要時間,越熟練,採用的策略就越強硬。(沒辦法,已經給老闆吹噓過第一年要做N億了,老闆也是看中了自己的身份,關鍵丟不起那人呀)

易拉罐和PET操作是兩個概念,只要以PET操盤的經驗去操盤易拉罐的基本都over了。為什麼這麼說?

這和易拉罐的特性分不開的,易拉罐是打開以後不方便攜帶。只要打開,就必須就地喝完,所以大罐子的易拉罐銷售狀態也不好。比如XXX的大罐飲品,因為它把PET的經驗嫁接到易拉罐上了,也許有的朋友說餐飲上可以,問題是餐飲渠道的飲品在餐飲渠道的銷售佔比只有20%,市場容量有限。更多的產品還是通過流通渠道銷售出去,尤其河南和山東兩個省份,整件銷售比例佔到8成以上。

那麼,企業在切入的第一階段會碰到什麼問題?

1.品牌新的,消費者接受需要時間。

2.產品新的,消費者嘗試、巡迴購買、持續購買需要時間,尤其消費者接受你的定位需要時間,文化認知的接受時間遠遠大於對價格的接受時間。

3.消費者新的。無論你的品牌多麼強勢,但是對於新的產品,消費者對其認知仍然是新的,換句話說,針對這個產品,消費者也是新的。

時間和溝通成本是第一階段最大的問題,也是造成第一階段必然虧損的根本原因。也許有的同仁說,不虧損照樣可以運作,這個我覺得你說的也沒有錯,因為這個是成本售賣法。但是這個辦法持續性很差,並且售賣的時間大部分都在非常特定的渠道或者特定的節假日售賣。企業也就是賺個零花錢。(本文對這個辦法不做討論,也不做論述,企業的生存階段,筆者不反對這個做法,但是這個辦法維持性很差,甚至連工廠的錢都賺不回來。)

易拉罐產品切入市場必須採用戰略性虧損策略推進,和品類無關

除此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1.資金的持續性投入是否能跟得上。無論企業多麼的有錢,預算必須有的,預算一旦達到預設值是否接著投入就是一個關鍵。小企業就不說了,一旦開戰,資金更加困難,尤其易拉罐本身就是一個燒錢的行業。

2.團隊的組建是否適合目前的操盤。團隊的組建和產品、企業、面對的客戶群體、消費者群體有很大的關係,團隊人員的能力和操盤經驗如果不符合,團隊的融合時間長,虧損的可能性會很大,時間是最耽誤不起的,況且學費也貴呀。

3.市場環境已經發生改變,成本定價法正在逐步被市場淘汰。2015年以前,只要生產出來產品,打個價格差和時間差,就能賣出去,企業就能盈利。但是從2015年後半年開始,價格的時間差越來越不管用,很多企業都是開工就倒閉。2015年是品牌操作,以產品規劃為核心的轉折點的一年。

所以企業在經營的開始,階段性虧損就成為一個必然和常態。但是

虧損有兩種,一種是戰略性虧損,一種是經營性虧損。

何為戰略性虧損?

戰略性虧損指的是企業在一開始推廣產品的時候,通路的利潤設計就是虧損。然後在虧損的狀態下進入常規的企業經營裡面,等到銷量達到一定峰值,成本降到盈利的狀態時,企業開始進入盈利狀態。在這個階段,企業可以得到大量的現金流,其次是團隊、渠道和客戶。這個操盤的核心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首先把產品訂到一個消費者有購買慾望的價格,然後把通路激勵設計到一個通路成員願意推薦的地步,加上適合的傳播策略,成功的比例就會大大增加。

但是這個模式啟用有一個前提條件:

1.企業進入到了一個紅海里面,產品同質化嚴重,短期內這個行業沒有很好的差異化產品,消費者往往又把產品和現在賣的最好的產品劃到一類。

2.市場容量足夠大,企業做到臨界點以後,在盈利和虧損階段能快速轉化。

何為經營性虧損?

虧損的費用是如何快速的分銷出去和讓消費者接受。換句話說就是費用都扔到渠道商和消費者促銷上,這個在很多企業內都採用。這個也有一個前提條件:

1.產品戰鬥力很強,消費者想買,只是在猶豫和試用的心裡狀態。

2.企業實力雄厚,後備資金沒有問題。

3.團隊精通行業操盤的手法。

說明:一般企業的老闆都認為自己的產品戰鬥力很強,並且職業經理人為了迎合老闆,也會告知老闆的產品戰鬥力很強,即使垃圾一堆,也說是個鮮花。結果,現實中就是很多企業會採用這個辦法,並且大力推進,結果企業虧損的一塌糊塗。

這兩個虧損的方向我在重複一遍,戰略性虧損的操盤是一開始的做法上認為自己不是最牛的,後期是最牛的。經營性虧損的操盤是一開始就認為自己就是最牛的,做法上也是最牛的,並且會一直最牛下去。

撇去運氣成分不說,筆者常常會選擇戰略性虧損進行先期操盤。因為這個是易拉罐產品切入市場最快,實現企業資金流回轉和企業能正常運行最好的辦法。

易拉罐產品切入市場必須採用戰略性虧損策略推進,和品類無關

現在以一個簡單的案例進行說明,筆者為什麼是對的。

品牌:一個新品牌,XXX,區域試點操盤1年多。

產品:具備一定功能的植物飲料,口感和市場上的基本一致,包裝還不錯,說的過去,最少認為是大企業所為。

企業背景:大的房地產公司,實力50強以上,資金充沛。

團隊成員:國內一線操盤人員,來源於康師傅、哇哈哈、恆大、今麥郎等

廣告投放:一線媒體硬廣+一線媒體的熱播娛樂節目贊助。

大規模操作市場時間段:區域市場運作1年多以後,開始全國運作。

就是這樣的陣容,企業經過1年多的運作,虧損8千多萬,銷售額2千多萬。100%的客戶遺留問題一大堆。第二年大幅度收縮戰線,基本不見。

企業為什麼會虧損到如此地步,就是因為初期企業就選擇了經營性虧損為出發點,方向選錯了。

這個企業的方向錯到了那裡,我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

A/企業本身:

1.品牌為新品牌,消費者接受的時間成本高。

2.團隊為新組建團隊,在磨合和執行上無法達到快速反應的狀態。

B/產品本身:

1.產品本身差異性弱,消費者很容易就和加多寶作對比,溝通成本高。在產品屬性上,消費者直接把這個產品歸屬到植物飲料,形成的直接對手就是加多寶,加多寶是涼茶第一品牌,並且加多寶零售價格3.5元/瓶,這個產品零售價格5元/瓶,為了這個1.5元,企業的教育成本非常高(按照我個人操盤經驗,往往為了1元的差異,企業需要付出比其他企業多50%以上的教育成本)。並且消費者認知上很難形成差異化,最終是不促不銷,促了也白促。在整件的規格上這個產品為24罐裝,整件零售價格跑到了100元以上,直接面對的競爭對手變成了牛奶,牛奶是營養的代名詞,飲料是解渴的代名詞,並且潛意識裡面飲料代表了部分不健康,消費者的意識上完敗。

2、產品的口感和大眾產品無差異,甚至甜度超過了5成以上的消費者的承受,入口不佳。

3、包裝大眾化,並沒有針對目標群體進行設計,不敢突破,造成目標群體根本不喜歡,只是客戶覺得是個大廠家的產品,而消費者根本不買賬。

就這麼個產品,企業仍然選擇了經營性虧損的戰略進行操盤,結果花費了大量的傳播費用、渠道費用、人員費用,一敗塗地。

那這個品牌的飲料應該怎麼做:

1、作戰方向選擇為戰略性虧損,直接進入4元/瓶的零售價格,進入大眾價格帶, 這個是根本,方向錯了,即使在努力都是白搭。選擇大眾價格帶,就是讓消費者不抗拒,敢試用,降低消費者試用成本,同時也是降低企業的傳播成本。

2、產品重新定位,根據飲料市場的趨勢和競品的表現,重新對產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改進,確保在包裝、口感、利益點的溝通上能儘可能的接近消費者。讓產品做到極致,就像MIUI一樣,粘性很強。

3、保障通路階梯具備競爭力,可以很順暢的流到市場上,讓店老闆能掙到錢,最少在理論上,店老闆覺得可以試試。

4、傳播一定要針對消費者的利益點去宣傳。因為消費者只會對他有利益關係的功能去花費金錢。

所以易拉罐產品想快速切入市場,唯一的選擇就是首先選擇以戰略性虧損為方向,把產品做到極致,讓戰略性虧損快速搶佔客戶和建立團隊,打通整個鏈條。爭取儘快到達盈利平衡點,實現企業的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